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瀛洲 > 第64章 附:第一次幽州之战

第64章 附:第一次幽州之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宋宣和四年四月十四日。

    大宋皇帝赵佶任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蔡京之子蔡攸为副使,种师道为都统制,统军十五万,打着巡边的名义,实际上,是准备伺机攻占幽州。

    当时,赵佶为了避免宋军与辽军的两败俱伤,而让金国渔人得利,又反复叮嘱童贯,优先使用招安的策略。能不动刀兵,就不动。

    若是幽州人民自发地归附大宋,自是最好不过了。

    再退一步,就是重点招安那辽天锡帝耶律淳。若是耶律淳率部归附,则大宋就封他为幽州的藩王。

    若辽兵坚决抵抗,宋军不能硬打,全师而回大宋境内,防守住边境,即可。

    四月二十三日。

    童贯到达雄州的高阳关。

    雄州知州和诜为了迎合童贯而谎称,幽州人民早就盼望王师归来,只要宋军旗帜到达幽州城下,幽州必开城出降。然而,幽州已归辽国近二百年。那里的汉人对中原汉人早已视若陌路。

    和诜是将门之后。其父和斌也是征战西北的老将。据说,和诜发明了一种强弓,号为凤凰弓,能在三百步外穿透甲胄。

    有和诜的话,再加上有赵佶的话在前,童贯不仅未作任何军事谋划,反而下令不得妄杀一人。

    当时,童贯部下的种师道、杨可世也制定了周密作战计划,但童贯却不予理睬。和诜也嘲笑杨可世是懦夫。

    种师道,字彝叔,时年七十二岁,是大宋种家军的创建者、名将种世衡之孙。

    据说, “种”姓出自“仲”姓的一脉,因避仇而改的。

    种氏,自种世衡起,三代为将。

    种师道原名种建中,因为避讳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大宋皇帝赵佶御赐名为师道。

    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在大宋对西夏的战争中,种师道屡建功勋。其弟种师中也是大宋名将。

    童贯在幻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时候,派了两批使者前去说降。张宝、赵忠二人到幽州,谭九、殿直二人到辽人前线的易州。

    而这两批使者,却均被辽人杀死。

    见劝降不成,童贯把军队分成两路,准备进攻幽州。东路由老将种师道率领,和诜为种师道的副手,以杨可世为前军统制。西路由辛兴宗率领。

    杨可世率大宋东路军的前锋部队到达白沟河时,辽将耶律大石率领军主动向宋军发起了进攻。杨可世被打的大败而归。

    五月二十六日,种师道从白沟河的南岸过河,渡河未半,耶律大石掩杀过来。宋军只好又退回南岸。

    五月二十九日,耶律大石派使者谴责种师道违约。而原本就不同意伐辽的种师道本无法应对。辽军趁机杀过白沟河,大败宋军。当时,幸亏种师道有丰富的临阵经验。他为部队提前配发了木棍,用以打击辽兵的铁甲,宋军才不至于伤亡惨重。

    种师道被耶律大石击败后,率宋军退向雄州。

    五月三十日,辛兴宗也在范村被萧干击败,也率残军退往雄州。

    大宋收复幽州的战事失败了。

    此次宋军攻打幽州失利,主要是大宋君臣上下狂妄自大,盲目乐观,而不认真备战,是既不知彼又不知己,可谓未战先输。

    监军蔡攸临行前甚至乐观地对赵佶说,等他得胜归来,希望赵佶把身边的两位侍女赏赐给他。

    童贯认为,辽国投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不做认真的军事准备。在看到河朔宋军骄惰的情况后,他仍然轻敌。

    直到最后,而在战场上,耶律大石已经率军冲到阵前了,但童贯竟然还命令,军队不得向辽国释放一箭一矢,反而还很可笑地拿着招抚告示,指望辽军投降。其后果,可想而知了。

    还有就是,部分将领缺少基本的军事素养。

    当时,童贯在准备进攻幽州的时候,又派遣马扩前往幽州,面见耶律淳。这位马扩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对童贯说:“仆捐亲爱,入不测之虏,实以国家安危存亡所系。”

    马扩暗中接纳辽国汉人刘宗吉的建议。

    在幽州谈判时。

    耶律淳指责大宋不顾辽宋两国的百年和平,肆意挑起战争,违背了“澶渊之盟”。

    面对耶律淳的指责,马扩却声明,大宋出兵不是应金人之约,而是因为辽天祚帝犹在,耶律淳不当称帝,故而起兵问罪。

    显然,马扩这招,打在了耶律淳的软肋上。理屈词穷的耶律淳只好放马扩回去,并派遣王介儒来大宋议和。

    马扩从辽人的地盘上返回的时候,路过种师道的大营。马扩见种师道扎营靠近树林,就提醒种师道,要他移营,否则一旦辽军用火攻,后果不堪设想。

    种师道本是久经战阵的老将、名将,却也犯这种低级错误。

    而辛兴宗更是连“渡河未济,击其中流”的最基本作战思想都不具备,而放任萧干率军渡河。

    辛兴宗本无将才,只因他是童贯手下的心腹辛叔献次子,就颇受童贯宠信。而且,辛兴宗的两个兄弟更是童贯亲军的将领。

    在年前征讨方腊时,赵佶曾有言在先:能擒杀方腊的人,升官为两镇节度使。

    当时的军中校尉韩世忠生擒了方腊。而辛兴宗却把方腊抢走,冒领军功。童贯也偏袒辛兴宗。

    还是右军都统制杨惟忠(本名康炯),替韩世忠鸣不平,班师回朝时向赵佶言明此事,韩世忠才被转授承节郎。

    宋军战败后,童贯更是毫不反思他自己的责任,却把战败的主要责任推卸给种师道。他上书,弹劾种师道“天姿好杀,临阵肩舆,助贼为谋,以沮圣意。”。意思就是,种师道嗜血好杀;平日作风骄横,作为武官,临阵不骑马而坐人抬的肩舆;与辽人有所勾连;在军中散布消极言论。

    王黼大怒。他上书赵佶,责令种师道以右卫将军身份致仕退休,而启用刘延庆代替他。

    童贯还弹劾和诜,说他“不从节制,乞行军法。”

    和诜曾向童贯谎报幽州的情报。再加上,和诜最初是拥护联金灭辽。后来,他又极力反对。这触怒了童贯等人。最终,和诜也被贬官为亳州团练副使,到筠州安置。不久之后,和诜郁郁而终。

    有了种师道、和诜二人顶了罪,童贯等人就安然无恙了。

    大宋收复幽州失败的消息传到金国之后,金国大圣皇帝完颜旻非常瞧不起大宋。但此时,金国也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若是大宋收复了幽州,金国就没法名正言顺地向大宋索要的五十万贯的钱财。若是金国先拿下幽州,又违反了宋金的“海上之盟”,而失信于周边诸国。

    为此,完颜旻派遣一个使团到开封,向大宋皇帝赵佶说,幽州的辽人已经派人向金国请降。但金国碍于“海上之盟”的盟约,才没有答应。

    完颜旻希望,大宋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若是大宋不能攻克幽州,金军就要率先占领幽州了。

    赵佶接到完颜旻的通报之后,就慌了。他也不知道,宋军能不能收复幽州,还未可知。

    赵佶只好派赵良嗣和马扩再次出使金国,督促金国继续履行合约。马扩曾在其第一次出使金国时,与金国高层结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赵佶正是基于这事,才会派马扩作为赵良嗣的副使,一起出使金国。

    同时,赵佶又在谋划第二次收复幽州的战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