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附:海上之盟
政和元年。
大宋派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贺正旦使,检校太尉童贯为副使,前往辽国贺新春。
在宋神宗后期,年近二十岁的童贯净身入宫,投靠在在李宪门下。李宪也是个阉人,更是一名将领。
大宋不信任武将,又需要带兵之人,而大宋文人又不会带兵,所以,大宋开创了阉人带兵的典范。
有李宪的带领,童贯也开始逐渐投身军旅。
后来,赵佶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出任金明局的供奉官时,又结识了蔡京。童贯又助蔡京为相。蔡京也举荐童贯为西北监军。童贯在攻取青唐等地,颇有军功。
在从辽国返回大宋,经过卢沟时,童贯遇到了幽州霍阴的汉人,马植。
马植谙熟辽朝军政要情。他此行冒险来见童贯,是因为他得罪了辽国朝廷,才想投奔大宋。
童贯对马植的投宋意愿,深表欢迎。
但童贯还是比较慎重。他没有立即带马值返回大宋,而是希望马值能为大宋带来有用的情报,再投宋。
直到政和五年的三月二日,大宋边境的雄州知州和诜,突然收到了化名为“李良嗣”的马值从辽国送来的一封密信,请他转交给童贯和大宋太师蔡京。
李良嗣在信中说,女真族已经在辽国北方起兵,占据了辽国不少领土。
李良嗣料定,辽国必亡,所以想投宋。
蔡京和童贯一起向大宋皇帝赵佶上奏,建议收留李良嗣,并命令和诜秘密接纳他。
四月一日半夜。李良嗣携带亲属,悄然进入大宋境内。
四月十八日。李良嗣在开封城皇宫的延庆殿中,见到了大宋皇帝赵佶。
李良嗣向赵佶说:
“臣国主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比年以来,有女真阿骨打者,知天祚失德,用兵累年,攻陷州县;加之溃卒,寻为内患,万民罹苦,辽国必亡!愿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顺伐逆,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愿陛下速行薄伐,脱或后时,恐为女真得志。盖先动则制人,后动则制于人。”
李良嗣是说,辽天祚帝荒淫失道,女真族首领完颜旻(女真名:阿骨打)已经占领了辽国大片领土,辽国必定灭亡。他建议,大宋应该趁辽国丧师失地之机,收复华夏的故土——幽云十六州等幽云之地。
为了给大宋君臣增加信心,李良嗣还虚拟了幽云之地的汉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渴望。
在李良嗣眼里,女真人是大宋谋取幽云十六州的竞争者,而非合作伙伴。
因此,李良嗣还特别点明,大宋要先发制人,一定要赶在女真人到来之前,先占领幽云之地,否则,今后面对女真人,就会像当初面对辽国一样,还是会陷于被动的境地。
赵佶欣然采纳李良嗣的建议,赐其名为赵良嗣,加封官职,又拒绝了辽国索要赵良嗣的要求。
虽有赵良嗣献上收复幽云一策,但是,大宋内部对此也是持有不同的意见,分成两派。这两派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大宋朝廷也迟迟没下定决心。
大宋被辽国压制了一百多年。
大宋朝廷上下对辽国,还是普遍心存畏惧。而且,在崇宁三年,大宋西北的边疆遭到西夏与吐蕃的攻击,损失惨重。
此时,大宋正在筹划对西夏的战争,实在分不出兵力再攻打辽国。
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
直到政和七年七月,登州长官王师中向大宋朝廷上奏,以高药师、曹孝才、僧即荣为首的二百多名辽国蓟州的汉人,为了躲避辽金之战,率其亲属二百余人,企图坐船逃亡高丽。但他们却被海风吹到大宋的驼基岛,又辗转到了登州。
【注:当时,登州还没有升级为府,只管辖城外、黄县、文登、牟平四个县。其长官称作“知登州(事)”。】
高药师等人为大宋带来了,女真族首领完颜旻称帝,建立金国,女真人在完颜旻的带领下,击败辽天祚帝的亲征部队,以及金军已经占领了辽河以西,辽天祚帝逃亡的最新情况。
此时,大宋朝廷上下这才认为,辽国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
大宋皇帝赵佶认为,他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时机到来了。
于是,赵佶就迫不及待地决定,派高药师等人以买马为名,跨海与女真人取得联系,试探与女真方面结盟攻辽的可能。
政和七年八月初,知登州的王师中挑选了七名将吏,与高药师组成一支使团,配备好船只,即刻出发,前往女真人的领地。
然而,高药师此行并不顺利。
他们到达女真人的领地之后,不仅没有见到完颜旻,甚至被那些在海边巡逻的女真族士兵吓得,都没有正式登陆。
高药师等人返回到大宋时,已经到了政和八年了。
大宋朝廷又改派武义大夫马政为正使,以及其子马扩,并登州士兵呼延庆为通译,与高药师等七八十人,再次过海,出使女真。
几经周折之后,马政等终于见到了完颜旻。于是,完颜旻在把大宋使团中的登州军校王美、刘亮等六人扣作人质后,又派渤海人李善庆、散都、勃达三人,带上国书和礼品,与马政等人一起到大宋。
从此,宋金双方就此建立了正式联系。
宋金两国的这几次接触,仅仅是建立联系。双方根本没谈各自要价和权利义务分配,没有建立盟约。
宣和元年。
大宋通过横山之战,彻底击败西夏,解除了西北边境的威胁之后,就把目光转向了幽云十六州。
后来,大宋听到金辽和议,就把原本要出使金国的马政父子召回,改派呼延庆出使金国。
在宣和二年二月,大宋派赵良嗣出使金国,才算是为宋金两国正是签订了海上之盟。
在五月中旬。赵良嗣几经周折,总算在辽国上京附近的青牛山,才见到完颜旻,同时观看了金军兵分三路攻破上京的战斗。
或许,赵良嗣的灭辽的策略未必符合大宋的实际情况,但他却是在与金人谈判时,发扬一不怕死,二不要脸的精神,全心全意地为大宋争取利益最大化。
经过多次讨价还价之后,大宋与金国最终缔结“海上之盟”。
最后,宋金双方敲定出兵安排和彼此义务如下:
总体上,在宋金联合攻辽时,金国主要从关外进攻辽国西京(云中)一带。大宋把每年给辽国五十万贯的岁币,转赠给金国。大宋主要进攻幽州一带。
在幽州战事中,金国不能突破松亭关、古北口、榆关之南,即不过越过燕山。实际上,就是杜绝了金国染指幽州的可能;
在西京战事中,大宋可以出击距离最近的蔚州、应州、朔州。但金国方面认为,这一点需要再谈。
赵良嗣本想为大宋再争取平州、营州、滦州等地。
当时,金人对这三州的历史也不是很清楚,但降金的契丹旧臣高庆裔却知道这三州的历史。
当赵良嗣想要这三州时,高庆裔指出“平、滦非一路”。金人找到了营平滦三州不属于幽云十六州的理论依据。
当时,金军已经攻破了辽国的上京,对宋金合盟一事,处在优势地位。
完颜旻用了一个缓兵之计,拒绝了赵良嗣的要求。完颜旻说“此不须议”,先搁置这三州的争议,把宋金出兵夹击辽国的事先解决了。
此外,还有人口。金国不要燕地的汉人,但大宋也不能收留此地的非汉人。
攻辽结束后,在交割城池时,不许收取赎城费。完成土地交割之后,双方在榆关以东设立榷场,也就是彼此可以做买卖、搞商贸,然后大家一起赚钱。
还有一条,宋金双方,谁也不能跟辽国单独媾和。因为完颜旻曾一边与大宋会盟、一边又向辽国请求册封,大宋不得不防金国。
到这时候,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大宋至少能够收回幽州等山前诸州,即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进一步的话,大宋还能把山后诸州一起收复。只要幽云十六州先归宋,营平滦三州回到大宋,也就是早晚的事情。这三州之地没多少税赋,统治成本太高。
金国方面也很满意这个约定。他们直接用行动表达了诚意:
一是把俘获的辽国盐铁使苏寿吉交给赵良嗣带走。因为这个俘虏属于燕地汉人要交给大宋处理。
二是释放马政出使时被扣押的六名人质。
然而,就在大宋准备攻击幽州之前,在宣和二年的十月初九,杭州突然爆发了方腊叛乱。
当时,方腊自号圣公,建元“永乐”,占据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六州52县在内的区域,大有席卷江南之势。
大宋只得先放弃与金国南北夹击辽国的计划,任童贯为帅,抽调即将攻打幽州的部队,先去平定方腊的叛乱。
到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才平定了方腊反叛的主力,并抓获方腊及其妻邵氏、次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个主要匪首。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等匪首也在京师被处斩。
方腊的反叛,极大地拖延了大宋收复幽州的脚步。为此,金国方面曾多次与大宋交涉,指责大宋不遵守盟约。
若金国方面仅仅是指责大宋,还不可怕。
让大宋感到坐卧不安的是,随着辽军的节节退败,金国已经进入幽云之地西部的云中了。
从宣和四年的正月开始,到二月份,金军在追击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时候,一路攻克辽国的高州、恩州、回纥城、中京、泽州、北安州等地,逐渐逼近燕山山脉的松亭关、古北口一带。
当时,辽天祚帝见金军有直取幽州之势,就命南院大王,耶律淳等留守幽州,而他却从居庸关一路逃到鸳鸯泺。
耶律淳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弟耶律和鲁斡之子。耶律洪基,即耶律延禧的祖父。当时,幽州、云中、平州等地,皆归耶律淳管辖。
金国大将完颜宗翰、完颜杲,以及辽国降金的耶律余睹引领着金兵从青岭,一路追杀耶律延禧。耶律延禧又从鸳鸯泺,西逃入云中。
在四月时,金军占领了云中,而辽天祚帝最终躲进夹山地区。
夹山地形复杂,金军并不熟悉。金人忌讳投鼠忌器,不敢轻易进入夹山地区。而且,当地各种势力交错,更有依然忠于辽国的部族。
耶律延禧也在夹山地区,与金军玩捉迷藏的游戏。
但此时,辽国三分之二的疆土都沦于金国之手。
大宋宣和四年三月初的时候,耶律延禧已死的假消息传到了燕京(幽州)。
一时之间,燕京城里的辽人,人心惶惶。
主持南京军政事务的萧干、李处温等人,主张援引唐肃宗灵武称帝的例子,鼓动幽州的百官、诸军、僧道、父老等一万多人,到耶律淳的府前,叩求耶律淳登基。
不明就里的耶律淳出府门问询。不料,他被李处温之子李奭“持赭袍衣之”,上演了一出辽国版的“黄袍加身”。
耶律淳固辞不得,只得即皇帝位,改元建福,百官上尊号为天锡皇帝。后世称之为“北辽”。
耶律淳称帝后,才知道,耶律延禧并没有死,但他还是把耶律延禧废降为“湘阴王”,又重用萧干、耶律大石、李处温、郭药师等人守护幽州。
耶律淳先对金国称臣未果。他转而又对大宋许免岁贡,以求和平。但大宋也拒绝了耶律淳的议和请求。
而原本跑得无影无踪的耶律延禧获悉,他被耶律淳废降为“湘阴王”,勃然大怒。
这回,耶律延禧不仅不跑,反而主动地跳了出来。
耶律延禧拼凑几万兵马,准备杀奔燕京,兴师问罪。
却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耶律延禧向燕京进军的途中,遭遇金军攻击,又被打的溃不成军。
耶律延禧只好又逃回夹山了。
趁着金军割裂了幽州等地与辽天祚帝的联系,童贯向大宋皇帝赵佶建议,大宋应抓住机会,立即出兵幽州,渴望再立战功。
自从政和元年开始,童贯使辽回来,前途是平步青云。
没过几年,童贯就主管大宋枢密院,掌观兵权。
在大宋与西夏的横山之战,在平定方腊之乱,童贯均立下战功。他一路升官为太傅、泾国公等。
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称梁师成为隐相。
同时,时任大宋太宰的王黼也支持童贯。王黼也认为,大宋应该趁金军还在云中,出兵幽州,以防其落入金国之手。
有童贯与王黼这一武一文两大重臣的建议,大宋皇帝赵佶决定,单方面撕毁“澶渊之盟”的和约,出兵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