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开始实战
剪辑好视频后,李复照例发在马铃薯网上。
因为李复的股市水晶球账号,已经在各大股票论坛,连续正确预测大盘和股票走势,现在早就封神。
现在这个账号,随便发点什么都有上百条跟帖。
这次李复又发动关注者,去看他的视频,并且顺便发出公司招聘帖。
风投、股权投资和私募基金等涉及的岗位分开招聘,把猎头们也发动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上证指数越来越接近1000点,并最终开始反弹。
李复的公司不断有大量客户拜访,每个员工不光是要接待客户,还要接待面试人员。
因为同一层没有空置办公室了,李复便把在楼下,多租赁了100多平的办公空间,专门用来接待和面试。
为了让资金流入风投和股权业务。
李复一开始就引导客户,表示只要愿意把资金的三成或者以上,放在这两块新业务的话,分红比例能增加。
全部买入私募基金,客户分红比例是70,要是能投入新业务,分红比例是75。
其实哪怕75的客户分红比例,依然比普通私募基金的80要低。
之所以还有客户愿意找李复,主要是股票熊市持续的时间太长。
好多人买私募都是亏钱的,分红比例高有个毛用。
李复这两三个月的业绩和预测,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即便加上从煤老板的基金赎回,再买入李复天道一号基金的资金。
愿意投钱到风投和股权业务的资金,还是太少,风投资金大概1100万过点,股权投资更是只有900多万。
私募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1亿,煤老板王柱强买了500万。
李复认识的一群大户,总共买了大概1000万。
这还没算沈云薇那几千万,这一亿多的资金,配上杠杆就是2亿资金量。
基本都是入账就全部买入招尚银行股票。
李复知道这事不能急,因为2005年,大部分华国人没接触风投或者股权这些概念。
但是股票二级市场已经教育大众十几年了。
募资上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次李复公司,人员上的基本架子算是有了。
不再是一个每个部门,都只有一个光杆司令的状态。
像是分析师这块,李复面试了一个,公募基金三四年经验的分析师。
梁源,华南科技大学理工科,589大学毕业生,搞金融只能做黑色金属行业的分析师。
李复觉得他写的报告一般,但对于数据的分析相当不错,他本人也会简单的数据建模和编程。
另外也给三块业务都配置了法务和会计人员,销售人员也招了三个。
不过都是些在大公司工作一两年的新人,小公司想快速找到大牛实在太难。
除非创始人本来就是行业大牛,目前李复最多算初出茅庐。
上次的私募会还有一个让李复想不到的事,当天居然有记者出没。
一天后的《深川特区报》上的财经版块,还有一篇一两百字的豆腐块文章,报道了私募会。
文章里面提了次李复的名字,
“某新注册私募基金负责人李复,在该会上表示,本月大盘接近1000点后,马上就会开启大牛市”。
林成杰他们自然是拿出去大吹特吹。
由于股权投资基金实在太少,李复只是让许庭宇跟刘浩,开始从深川开始看不同的公司。
之前已经找零典调查和慧晨等商业数据公司,拿到行业相关公司信息了。
许庭宇跟刘浩准备带着保镖和会计,从深川的东边到西边,依次把上面涉及的深川公司都看一遍。
李复当然知道哪些行业龙头后世发展的好。
比方说做医疗设备的迈睿医疗,快递行业的顺风等。
关键是他暂时钱不够,何况那些公司,不一定接受他这个小虾米的投资。
他也想好好锻炼一下许刘二人,让他们每看完一个公司,都写个粗略的报告。
思来想去,李复决定先从风投开始,刚创业的老板最缺资金,大多来者不拒。
2005年之后,深川没啥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了,旁边的广洲倒是有几个。
李复决定先从歪歪语音开始,他在网上还没发现这个公司的产品。
估计歪歪刚创业,他记得这个公司的天使投资人是雷君,这不是巧了么,校友。
打定主意,李复带着孙辉就去了深川旁边的珠洋市,找到金水软件的总部大楼。
他直接跟前台说是雷总校友,有投资上的重要事情要见他。
雷总此时已经是大忙人,虽说不能算企业界最大的几个腕儿,至少是二线的扛把子,哪有时间跟李复见面。
但李复可以等啊,一直在总部大楼等到晚上8点多,终于见到雷君。
雷总每天事情很多,实在是不愿意跟陌生人见面的。
想想自己的学弟,就在外面苦等到晚上,总还要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他就让李复和孙辉,跟他一起在外面的小馆子吃晚饭,边吃边聊。
李复赶忙说明来意,说他武又大学休学出来,最近赚了点钱,想跟着雷学长一起投资创业。
雷君松了一口气,还以为他们两个是过来要钱的,原来是想跟着他一起做投资,雷总自然也就没拒绝。
问清李复想投资的公司,跟他们二人交代几句李学林这个创始人的情况,就发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他还询问他们,是不是需要财务和股权合同上的帮助,李复忙点头。
雷总又递给他一张名片,说可以咨询这个人。
最后又问起李复大概的投资额,李复说500万左右,雷君觉得差不多够了。
最后离开前,雷君跟李复交换了联系方式,雷总还问起他是怎么赚钱的。
李复说炒股赚的,目前有个自己的私募基金,雷君表示可以给他的基金投100万,李复赶紧表示感谢。
回深川的路上,孙辉对李复说,
“你这学长真够意思啊,又是帮我们搭线,又是给你投资”。
李复回道,
“雷总这人只投朋友和熟人,不熟不投,算是赚钱又帮朋友,古代搞义与利之辨,他直接把义利合一了”
“但是你怎么知道我们要投的公司靠不靠谱呢?”,孙辉有点不解。
李复轻描淡写的说,
“我相信雷总的眼光,而且你刚才不也听他说过李学林的经历么,像是个能成事的人”
“等明天见见是什么情况,想着我要投几百万,还是有点紧张,之前最多见过两万块钱”,孙辉苦笑道。
“第一个案子我跟着,后面可能都是你一个人哦,我看好你”,李复拍了拍孙辉的肩膀,孙辉没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