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夫郎他旺夫呀 > 第 223 章(捉虫)

第 223 章(捉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没有人去打听消息啊?徐文轩,你不是个在吏部有熟人,要不去帮大家伙问问呗。”有人提议道。

    被叫做徐文轩的青年说道:“我不去,要去你去。”

    此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道:“行了行了,我去打听。”

    这人叫杨元放,是弘农杨氏的人,家族底蕴深厚,认识的人也多。

    他一开口说去打听消息,大家慌忙夸赞他。

    一来一回不过一个多时辰的时间,他就回来了。一进门,大家蜂拥而上,全都围着他问道:“怎么样怎么样?结果是不是已经出来了?”

    杨元放坐下神神在在的喝了口茶,这才开口说道:“我问清楚了,名单已经出来了。我去的时候吏部上下的官员已经在写任职文书了。等到翻过年,调职的圣旨和文书就会一块下来了。”

    大家伙一听要等到过年以后才能拿到圣旨和文书,心更痒痒了。他们哪里有耐心等得到过年啊?

    杨元放自是不着急,他已经打听清楚自己任职的地方和官职了,跟他希望中的大差不差,还算可以,所以他这会儿心情十分好。

    “你们要是着急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吏部问吧。今年的官员年底考评不是还没交呢吗?你们找这个由头去吏部跑几趟不就知道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

    只是每次他们翰林院的考评文书都是大家先上交到一处,最后统一送到吏部的。

    有人忍不住了,他实在是太想知道名单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了,干脆说道:“我这就去找学士说说让我去送!”

    有个由头也好方便行事不是?

    只是有第一个人站出来这么说,就会有第一个人站出来说。没一会儿,就这个事情已经有好几个人争抢着要去了。

    史学明大学士从自己的案房里头出来,一边走一边跟旁边的人说道:“殿下,老臣送您出去。”

    他旁边跟着的赫然是换了一身平常衣服打扮的皇长孙李凌尧。

    李凌尧来的时候翰林院的官员大部分都坐在办公房里头取暖,所以没什么人看到他。

    史学明一边跟他说话一边引着他往门口走,结果没走几步,就看到翰林院这些官员乱作了一团,一点为官样子都没有。

    他脸上有几分不悦。

    走近之后一看,原来屋里头也不是每个官员都是如此炸炸哄哄的,看后面那两个还能如此镇定的坐着看书,史学明又有些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两个官员他也有几分印象,其中一个就是之前提出法子改进造纸术的那个小宋大人宋声。另外一个倒是不大显眼,他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同一批考进来的三甲之一,名次是什么他记不清了,不过他记得名字,叫吴嘉辉。

    这两个是个好的,遇事不骄不躁,还十分镇定,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

    李凌尧自然也瞧见了宋声,不过他没进去打扰。“这翰林院果然处处都是人才啊。”

    史学明闻言

    也不知道他说的是反讽还是夸赞,只能硬着头皮附和道:“殿下谬赞了。”

    李凌尧走之后,史学明过去训斥了几句,翰林院好些官员都不敢说话了。

    之前嚷嚷着说要去吏部的人也都沉默了下来,谁也不敢在这个风口上乱舞。

    大家以为这得等到过年后了才能知道结果了,真没想到今年跟以往倒是不太一样,两天之后,吏部竟然来了人,请翰林院几个大学士过去一趟,说是要交接一下调任文书的档案。

    确认核实无误之后,吏部所写的拟任文书就可以由翰林院领回去发放了。

    翰林院是由三个大学士一起做主的,其中最年长也是最有权威的就是史学明大学士了,去吏部交接完之后,这些调职的文书他就领回来了。

    不过领回来之后倒是没先发下去,而是叫上另外两个大学生,还有几个侍讲一块儿开了个小会。

    等到人来齐之后,史学明把自己旁边放着的这些文书往前推了推,说道:“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这就是这次咱们翰林院部分官员的拟任文书。等会儿看过名单之后,你们就下去给他们通知一下吧。”

    “一定要告诫他们,就算以后他们去地方上做官了,也要时刻谨记着为官的责任,千万不能做出丢脸的事情来。要知道他们是从咱们翰林院出去的,代表的就是咱们翰林院的脸面。要是让我知道在外面谁干了些见不得人的事,我第一个就不会饶过他!”

    史学明掌管翰林院多年,十分重视翰林院的名声。他这话说的虽然有些重,但也是为了他们着想。

    毕竟是翰林院走出来的人,不能留翰林院的脸。同样的,如果以后有需要帮忙的,也可以回翰林院求助。

    几个侍讲还有另外两个大学士都点点头应了,下面的很多官员都是他们自己带的,算是半个师傅。史学明自己也带了几个官员,但一般都交给其他人管了,他基本上是不管什么事的。

    想了想,他又说道:“翰林院是个清闲衙门,活少,是非也少。但出去为官就不一样了,外面人心险恶,他们也都没什么经验,刚到任地上保不齐会栽几个跟头。你们都是带过他们的人,走之前多提点几分,传授点为官之道。以后等他们成长起来了,自然也会感谢你们的。”

    这个时候要外放的官员们可以说全都是潜力股,在他们走之前多提点提点,说不定就能让他们在为官的时候少走一些弯路。也算是结个善缘,说不准以后等人家发展起来了,也能多一条人脉多个别的选择。

    房间里的人听完之后都点头称是,等到人散场出来之后,这些侍讲之类的就开始找官员们挨个谈话了。

    这个谈话其实也就是变相的告知他们外放做官的地方和官职。

    宋声所在的办公房里,别看大家都安静的坐着在看书写字,实际上没一个人的心是真正安静下来的。

    因为刚才侍讲已经过来叫走了一个人,没一会儿那个人回来了,一点垂头丧气的趴在桌子上,问他话他什么也不说。

    但他们一猜就知道这要不就是没被选上,要不就是外放的官职跟地方不如意。

    宋声是他们办公房里头倒数第一个被叫进去的。

    跟他说话的是贺平,贺平是个势利眼,一贯会踩低捧高。先前因为蔡青云的缘故,他甚至还刁难过宋声。

    可是后来宋声被皇帝赏识另眼相待,他开始改变了态度,一直到现在,对宋声都十分客气。

    但这次叫宋声进来之后,语气不咸不淡的说道:“宋声啊,恭喜恭喜,任职肃昌府通判。这次皇上是对你寄予厚望啊,你这可是你们这一届最高的官了,这是这次的拟任文书,你先看看。虽然肃昌这个地方有些偏,但官职可要比其他人高。相信凭你的才能,要不了两年就能干出一番功绩来的。”

    这个话听上去是在夸赞宋声,但从他说出来就是十分别扭,总让人觉得有几分不屑。

    好像在说:之前不是在皇上面前挺得脸的吗?还跟刘公公交好,瞅瞅,外放得了个什么官儿?正六品的肃昌府通判,听起来是体面。

    可肃昌是个什么地方?出了名的又偏又荒凉,这还不如江南一个富县的县令呢。

    本来还以为他能够分个什么知府之类的大官呢,贺平还想着对他得客气一些,好好的打好关系。

    可打开文书一看,呵,竟然是肃昌府的通判,这正六品的通判一下子就打了折扣,跟正七品的县令也没什么差别了。看来这皇恩浩荡也没浩荡到哪儿去嘛,到头来还不是不过如此。

    宋声这边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下,上面写的是任职六品通判,地方则是比较偏西北一些的肃昌府。

    肃昌这个地方他在景朝的地图上见过,也听人说起过这个地方。有些荒僻荒凉,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几乎每一任的官员去任职之后熬不过几年就想办法调职离开了。

    其实他心里也有预感,应该不会被外放到什么好地方去。不过外放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也就够了,这次外放也算是达成了他的目标,不论去哪,他都有自信能够把日子过好。

    他没把贺平的话放在心上,而是盯着通判的两个字看了一会儿。

    通判,他记得以前在宛平府城的书院读书的时候,顾文彬他爹就是宛平府通判。

    通判的权利还是很大的,要跟知府同领府城事务,职责所涉及的地方包括有兵民,钱粮,户口,赋税徭役,狱讼审理等事务。

    这个兵民指的是府城里守城巡城的士兵还有城里的老百姓,而钱粮,户口,赋税徭役就比较好理解了。

    剩下的这个狱讼审理,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在审判一件案子的时候,需要知府和通判共同审理,通判也有知情权,起到监督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公文,必须要知府跟通判两个人共同签押才能生效。

    通判还有权监督本府的官员,比如下面的哪个县的县令知法犯法,他可以直接往上奏报,还可以向朝廷推荐本府优秀的官员。

    如果知府贪赃枉法或者草菅人命,做出一些违反本朝律法的行为,通判可以直接奏告朝廷。如果有战事发生,通判还需要负责筹办钱粮,催收钱款等等。

    这么一看,通判的职权并不小。

    只是肃昌府这个地方有些偏,可以算得上是穷乡僻壤了。不过也正是因为穷乡僻壤,才更有发展的空间不是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