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夫郎他旺夫呀 > 第 94 章(捉虫)

第 94 章(捉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走私官盐这件事,村里的人知道的不大清楚。只知道宋成被人蒙骗上了贼船,这才被连累,抓进了牢里。

    这名声多少被影响了一些,不过对于宋家人来说,他能好好的活着出来,就是最好的事了,其他的也就不强求了。

    杜家这个年过得艰难,杜明直接在牢里过的。要不是赶上过年,这个事要暂且缓几天,他可能更没几天好日子了。

    宋成回来了,宋家人总算能踏踏实实的过个年。之前听说宋成被抓到衙门的大牢里之后,宋冬和赵氏的娘家都来问过情况,还说能不能花钱把人先赎出来,要是钱不够,他们也可以给凑上一些。

    可这件事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宋声拒绝了他们的好意。现如今宋成回来了,张杏花赶紧让宋平和宋峰他们去给他们那边报了个平安。

    宋成这一天回来之后,因为认真悔过,家里人也都不提这事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宋成躺在床上一直睡不着。他好久没有在床上躺着睡过觉了,在大牢里的时候,几个人只有一张草席子,上面铺了一些茅草,压根不够睡。

    他每次都抢不到位置,只能一个人缩在角落里,哆哆嗦嗦的冻着。

    在大牢里走上一遭,现在躺到床榻上,屋里还燃着炉子,对他而言何其的幸福。

    想到自己这次干的蠢事儿,让家里人提心吊胆,还有阿娘的眼睛都为他哭肿了,他心里就难受。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就这几天,他没少掉眼泪。就在入睡的时候,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踏实干事,再也不会好高骛远了。

    第二天一早,宋成起了个老早帮忙干活。

    今天是除夕,家里也没什么农活要忙,最多也就是去喂喂鸡鸭,还有后院的猪以及牛棚里的牛,就连宋声租的赶车的骡子他也都喂了一遍。

    先前因为他被抓进了牢里,家里人连这个年都没心思过了。不过好在该准备的东西还是准备了的,这会儿家里的女人和哥儿也都开始忙活了起来。

    上午要把哪来的猪肉和猪骨头给煮了,还得把鸡剁成鸡块,混上面粉腌好,等到下午的时候就可以炸鸡块炸丸子了。

    把鸡和丸子炸完之后,就要开始包饺子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是要吃饺子的,这是北方的传统。

    而且包的饺子要够两顿吃,今天晚上吃一顿,明天早上还要再吃一顿。

    宋家人口多,饺子包的少了不够吃。于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围坐在一起,全都下手包饺子。

    张杏花负责调馅,大伯母负责揉面切面团,剩下的有人负责擀面皮儿,有人负责包饺子。

    就连宋老大这种大老粗,都亲自下场包饺子了。

    大嫂孙氏洗了好几个铜板包进了饺子里,说是今天晚上谁吃到了,谁就是最幸运的那个,来年一定会有好运的。

    宋声很少包饺子,前世的时候家里头过年从来聚不齐人,爸妈离婚后又各自再婚,分别有了自己的家庭。他过年

    几乎是一个人在家过的,没人给他擀面皮儿包饺子。

    看他包的饺子歪歪扭扭的不像样,陆清忍不住笑道:“相公,饺子皮儿不是这样捏的。你要先捏住这一边,慢慢往前捏,一定要捏实了,不然饺子一下锅就露馅儿了。”

    宋声照葫芦画瓢,跟着学,可这饺子在陆清手里就乖的很,一个一个包的精致又好看,到他这儿就不听话了,还是歪歪扭扭的。

    陆清看过去,就忍不住发笑。原来也有相公不擅长的事情呀。

    还好家里新砌成的灶房比较大,这么多人围在一起,挤一挤还是坐得下的。

    几个小孩在旁边嚷嚷着自己也要包饺子,宋英给他们洗了洗手,又把衣袖给他们往上挽了挽,拿了一个面皮儿给他们试试手。

    包饺子的乐趣就在于,全家人一起上阵,说说笑笑,夸夸谁包的饺子好看,再嘲笑一下谁包的饺子最丑,在一片热闹声中,把这盆饺子馅儿包完,就可以下锅了。

    眼瞅着饺子快煮好了,宋平和宋峰把准备好的爆竹拿了出来,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之前是要先放爆竹的。

    跟去年一样,这会儿家家户户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昭示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饺子是分批下的,一锅下不了那么多。一碗一碗的端出去,有蹲在院子里吃的,还有站到院门口吃的。

    不管怎么样,今年这个年,还是个团圆年。

    去年的年夜饭比今年的丰盛多了,除了包了饺子之外,还做了许多菜。但今年因为宋成的事,前面该准备的东西有些都没准备,到了晚饭之好多下点饺子吃。

    吃过饭之后,就到了一家人守岁的时候了。

    不过守岁之前,按照惯例,张杏花又把一家人都叫到了堂屋里,说了说今年家里的情况。

    今年他们家比去年多挣了不少,这一年靠着烧炭,几乎每个月都有些进项。不过在入冬之前,挣的不多罢了。

    入冬之后,炭烧的多,挣的也就多。再加上宋声弄的火锅铺子,全都是自家人在里面忙,除去材料之类的成本,几乎是净利润。

    年前的时候陆鸣就把这一次挣的钱清算之后送过来了,宋声把他这个掌柜的该得的那部分给了他,剩下的全交给了张杏花。

    张杏花道:“今年三郎做主开的火锅铺子挣了不少钱,估摸了一下,落到咱们手里的,大概有三百两。”

    “我跟三郎商量了一下,这些钱里面,你们三房里面各有功劳。大郎媳妇儿跟二郎媳妇儿都是主力,还有玉哥儿跟夏丫,都出了不少力。这里面拿出来一百两,分给你们当工钱。另外五十两给三郎,方便他在府城里读书用。”

    “这次给四郎打点也花了不少钱,这钱都是清哥儿从他们三房里拿出来的,所以这里面的一百两,还给三郎和清哥儿。”

    “至于这剩下的五十两,就放在我这,由我这老婆子管着。”

    这些是铺子里的盈利,全都分了一下。

    接下来还有烧炭挣的钱。

    “今年给县令大人府上供了不少银骨炭,加上卖出去的灰花炭还有灶炭,刚才让三郎帮忙算了一下,这个冬天大概挣了差不多二百两银子。”

    “烧炭的活都是老大,老二和老三在忙活,每个人都分二十两银子,这些钱就给你们留作过年走亲戚用。剩下的钱就全都归到我这儿,家里以后有什么大事需要出钱的,都从我这里出。”

    张杏花一碗水端平,给各房的钱不算少,毕竟一年到头他们也很辛苦。

    果然,大伯母跟二伯母,还有大嫂二嫂他们听到这么多银子分给她们,心里都十分高兴。

    别人家的财政大权都在婆婆手里掌握着,他们家虽然也是一样,但婆婆明事理,会给他们留一些辛苦钱当做私房钱,这些钱他们可以自己攒着,平日里想给自个儿房里添些什么东西,就可以拿这些钱去买,婆婆是不会干涉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她们实现了用钱自由,她们怎能不高兴?

    这么分配大家都没意见,等分得了钱之后,都高高兴兴的在屋里守岁。

    陆清跟去年一样,没过多久就撑不住了。

    宋声跟张杏花还有两个伯母说了一声之后,就把人带回房里休息了。

    躺在床上,宋声莫名的有些失眠。

    这段时日为了宋成的事奔波,他也挺劳累的。但现如今躺在床上能睡个踏实觉了,他却又睡不着了。

    忍不住回忆了一下这两年的光景,这是他穿到这个陌生的朝代之后,过的第二个年。眼瞅着家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他心里也高兴着。

    只是这一年也发生了不少事,尤其是宋成这个事,让他深刻的意识到,官与民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只有拥有了更高的地位,更高的权势,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他必须还要继续努力,身为农家之子,想要出人头地,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还有两年的时间,他必须要更加勤奋努力学习,争取在下场考试时一击即中。

    除夕一过,就是大年初一了。

    跟去年差不多,初一的时候串门子聊天,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

    等到初二,各家各户开始回娘家走亲戚了,宋家的人几乎全部出动了,只剩下张杏花还有宋英在家里了。

    宋声陪着陆清回娘家,但回的却不是上西村了,而是县城。

    如今姜氏和陆寻都跟着陆鸣住在城里,自从跟大舅母分家了之后,陆清回娘家从来不去上西村,每次都直接去城里小舅舅这里。

    多亏了今年宋声开的这个火锅铺子,陆鸣作为掌柜的沾了不少光,光是今年挣的钱,就有好几十两,这是他在城里同时打几份工干一年都挣不到的钱。

    看到宋声和陆清赶着骡车过来,他是打心眼儿里高兴。这个郎婿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了,本来刚新婚,家里正缺钱着,他都打算好了出去拼一拼,多打几份工的准备。

    却没想到有这个机遇,在宋声开的铺子里当掌柜,现在不光

    养活了一家子,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

    知道宋声和陆清今天要来走亲戚,上午他就没陪着媳妇儿回高家村,而是在家里等着宋声他们过来。

    他们过来之后陆鸣跟他们说了一会儿话,才跟着媳妇儿回高家村的娘家。

    这次宋成的事还是陆鸣及时报的信儿,宋家人都很感激他。

    来的时候张杏花还特地叮嘱了他们两个,让他们去屠户家里多买一些肉带过来。

    在陆鸣这里陆清一向自在惯了,觉得这就是他的第二个家。也不会在这里弄虚作假的见外,陆鸣要跟媳妇儿一块回娘家走亲戚,陆清赶紧把他们撵出了门,这个时辰出门本来就已经晚了,再磨叽磨叽,二舅母娘家那边就该有意见了。

    中午饭是陆清给阿爹帮忙一块做的,家里人精简了许多就是好,没了大舅母一家子,陆清觉得整个空气都清新了,甚至外祖母的精神都比从前好了。

    看来这家分的没错。

    陆鸣这边带着高宛回了高家村,说起来,这是他带着媳妇儿头一次回娘家走亲戚,加上今年也挣了点小钱,为了给媳妇儿撑面子,他特地买了几斤肉,还有两罐子酒,再加上两包饴糖和干果,这已经算是厚礼了。

    高宛的家境在村里来说还是不错的,很多人都等着看他们高家的笑话,说高宛挑来挑去,嫁给了一个只有几亩地的穷小子,上头的婆母又不能帮衬什么,以后肯定是哭穷的份儿。

    可没想到人家这次回来,带的又是酒又是肉,还有糖,让那些看他们家笑话的人狠狠打脸了。

    高父高母其实也担心闺女过得不好,毕竟他们也知道陆鸣跟他们家大房王氏的恩怨。

    但眼瞅着分了家之后,陆鸣这个女婿直接在城里的铺子里当了掌柜的,听说挣了不少钱。

    看这次提回来的东西,高父高母的嘴角就没下来过。闺女这次嫁对人了,瞅着小两口那甜蜜的样,就知道他们日子过得不错。

    老两口也放了心,只等着闺女什么时候再生个大胖小子,他们这个小家就圆满了。

    陆鸣到了高家,那是被夸了又夸。就连他这个之前看他不顺眼的大舅哥,都难得的夸了他几句,说他是个厉害的。

    陆鸣听完之后喜滋滋的,这一切都是托宋声这个郎婿的福,日子才能过得这么好。

    吃过饭之后,高父拉着陆鸣单独说话:“你是个有出息的,把闺女交到你手里,我放心。你在城里要是太忙,家里头的地顾不上来就托人捎个信儿,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到时候也可以给你帮衬帮衬。”

    陆鸣赶紧道谢,家里头那几亩地他肯定是没时间种了。反正高家村离上西村也不远,岳父要是能帮衬的话,倒是方便不少。

    这边高母拉着闺女也进了房里说私密话。

    “你是个有眼光的,陆鸣确实是一个有出息的,这短短半年,应该挣了不少吧?”

    高宛抿嘴笑了笑,伸手给她娘比了个数。

    “这么多?看来以后你能享福

    了。”高母说道。

    说完之后又忍不住担心道:“女婿挣的钱都在谁那儿放着?你管还是他管?我听说呀,这男人有钱就容易变坏,你可得仔细注意着点。”

    高宛道:“放心吧娘,阿鸣不是这种人。而且家里不论挣了多少钱,都是由我保管的。每个月阿鸣都会把挣的钱上交给我,婆母说他年纪大了,不管这些,就都让我管了。”

    “你婆婆是个开明的人,还好跟王氏分了家,这要是没分家呀,肯定有的扯皮了。”

    “嗯,阿鸣与我说了,以后大概是跟大哥那边少往来的,阿娘不用操心。”

    高母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又道:“阿宛啊,你跟女婿也成婚有几个月了,孩子的事儿你得上上心知道吗?娘不是说让你生个孩子拴住丈夫,而是有了孩子你以后也有了依靠。况且你年纪也不小了,趁着你婆母还能动,也能帮忙给你们带带。”

    高母是个传统的乡下女人,一直以来的思想就是有了孩子老了才会有依靠。她是站在当下一个农家女人的角度跟闺女说的这些话。

    这个时代对于女人束缚太多,对于乡下的女人来说,丈夫就是他们的半边天,而另外半边天,就是孩子。

    高宛点点头,说道:“阿娘,这事我知道。我也一直都想要个孩子呢。别人家的孩子都好可爱,我也喜欢的紧。”

    说着说着她脸红了,都是女人,有些话不方便跟别人说,但毕竟是自个儿的阿娘,又是过来人,没什么不方便说的。

    “阿鸣他、他身体挺好的,我们应该很快就会有自己的孩子。”

    这句身体挺好,自然不是单单只有字面的意思。高母看她脸红了,知道她是不好意思,笑了笑,拍了拍她道手道:“其实孩子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他真心待你。”

    “人这一辈子,能遇到一个欢喜自己的,真心待自己的人不容易。有些感情可能一开始是真的,但经不住岁月的消磨,在一些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中逐渐消失。你啊,千万要记住,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跟自个的丈夫闹脾气,能好好说就把话说开,两个人才能长长久久,知道吗?”

    高宛知道阿娘是在跟自己教导与夫君的相处之道,她乖巧的点点头,说自己知道了。

    两个人在高家吃过中午饭之后,没过多久就走了,他们两个还得赶回城里去,虽然是租了一辆牛车来的,但要是回去晚了,到家天都黑了。

    等他们到家的时候,宋声和陆清已经走了。

    玉哥儿今天也跟着阿娘回外祖母家走亲戚了。同行的还有大哥宋平跟大嫂一家子。

    宋平他们是去孙氏的娘家,玉哥儿则是跟着他娘林氏一块去外祖母家。只是开头这一条路刚好顺路罢了。

    玉哥儿头上今天特意带了那根玉簪子,出门的时候被大哥宋平瞅见了。

    一路上无聊,宋平打趣道:“玉哥儿,没想到你这么喜欢这个玉簪子呀,平日里都不见你戴,这走亲戚了才拿出来戴,这么宝贝呀?”

    玉哥儿白了他一眼,道:“大哥,不会说话你就闭上嘴巴。”

    宋平看他气鼓鼓的鼓起了腮帮子,嘴角的笑扯得更大了,“说起来,这个簪子还是去年你快成亲的时候阿满送的添妆,阿满真是厚道,当时给他退回去的时候他还不要呢!”

    宋玉惊讶道:“大哥,你说这个玉簪子是阿满哥送的?”

    这回轮到宋平惊讶了,“是啊,都这么久了,你不知道吗?”

    “我不知道啊。”

    “阿满就没同你提起过吗?”

    玉哥儿摇摇头,“没有。”

    宋平道:“阿满这个闷葫芦,我还以为他早就说过呢。不过不妨事,今年家里烧炭请他过来帮忙,阿爹给他发了不少工钱呢,也算是还了他这个人情了。”

    倒是一旁的大伯母林氏听出了一丝不对劲,问道:“大郎,你是说,玉哥儿这个簪子是之前成亲的时候阿满送的添妆?”

    宋平愣愣的点点头,“是啊!”他刚刚不是都说了一遍吗,阿娘为何又要问一遍?

    林氏这会儿才想起来,今年阿满来他们家帮帮工烧炭,总是时不时的问起玉哥儿什么时候回来,她还以为是两个孩子许久不见,才问候一声的。

    难道说,阿满老早就对他们家玉哥儿有心思了?

    玉哥儿心思敏感,之前没戳破这事儿,虽然阿满哥一直对他很关照,但他从来没往别处想。

    今天听到大哥说起这事,玉哥儿心里忽然扑通扑通跳了起来。

    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觉,但他知道,那不是讨厌。至于其他的,他就说不上来了。

    “大哥,你早说这是阿满哥送的,我就给他退回去了。这发簪看着就不便宜,买的时候肯定花了不少钱。阿满哥攒钱也不容易,我还白拿人家的簪子。”

    宋平觉得自己被冤枉了,分辨道:“我、我以为阿满跟你说了呀!而且、而且当时我特地找他去退回这个簪子,是他说不要的,还说你这亲事黄了,肯定心里难过,就当做是礼物送你了,希望你能开心一点。”

    玉哥儿一听,心里更气了,道:“你还说,你刚才说的这些话,可从来没有对我说过!”

    “我、我、我冤枉啊!”宋平挠了挠头,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那天太忙了,的确忘记说了。哎呀,时间过太久了,现在他也记不清了。

    只能先否认再说。

    玉哥儿则是听得满脸通红,他从来不知道,阿满哥还跟大哥说过这种话。

    所以这个簪子是买来哄他开心的?

    这么一想,玉哥儿心里忽然有几分说不上来的甜蜜。

    林氏在一旁听着两个儿子的对话,心里渐渐有了一个猜测。

    阿满大概就是对玉哥儿存了心思的,只是一直藏着,从来没说过。

    对于玉哥儿的婚事,一直都是林氏的一块心病。不是说玉哥儿嫁不出去,而是就怕他所嫁非人。

    万一再碰上一个跟杜斌一样的伪君子,把他们家里人都蒙骗了怎么办?那玉哥儿嫁过去还不是跟着受苦?

    所以还是找个知根知底的比较好。

    但是看了一圈,林氏都没找到合适的。

    之前她也考虑过李满,但看李满的样子,也不像是个对他家玉哥儿有心思的,也就没问。

    现在不一样了,要是阿满真的对他家玉哥儿有意,还是从那么早的时候就有意了,那以后如果玉哥儿嫁给他,日子肯定能往好了过。

    这么一想,林氏忽然就高兴了许多。

    不如有空去旁敲侧击一下,看看阿满的心思在不在玉哥儿这里。

    虽然经过上次的事儿之后,玉哥儿嘴上一直说着他不嫁了,一个人过也挺好的。

    但林氏可不这么想,她觉得玉哥儿现在年龄也不小了,再不抓紧时间嫁出去,以后更难找婆家了。

    如今眼前便有一个知根知底儿人又老实肯干的,得好好把握一下这个机会。

    林氏打算的很好,想着等到过完年之后,她寻个时间,等到李满来他们家帮忙的时候,她旁敲侧击的问几句。

    如果真的是对玉哥儿有意,她倒是乐得成人之美。虽然李满上头有一对不靠谱的父母,但有他们家撑腰,小两口的日子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然而过完年没几天,还没等到她问,家里就有人找上门了,还是来向玉哥儿提亲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