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会议
第三章会议
孙坚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起身渐渐的走出了营帐,从营帐中走出看到了很多还在操练的士兵,他放松了心态停下了脚步开始回忆起了前半生,他在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人就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还记得曾年少时虽然是孙武的后人但家中逐渐没落,最后竟然成为了寒门虽说是寒门中的豪族但也切切实实的成为了寒门,不过还好凭借着这个身份通了通关系好歹还是拿了个县衙小吏的职位。
十七岁那年跟随着父亲前去钱塘游玩当时遇见了许多海盗抢劫完商人在那里分发赃款,当时孙坚看到便觉得怎么可以这样,这天底下还有没有王法了,但是年纪轻轻的孙坚没有凭借着少年正气提着砍刀前去与那些海盗拼杀而是借着几位家丁稍加指挥恐吓虚张声势了一番吓跑了一众海盗。
还记得当时父亲说过:“你不可能打跑那些海盗的,别惹事生端。”
那时孙坚想不试试怎么知道啊,父亲我当时不就是已经赢了吗,我赢的很漂亮啊,哪怕是今天也一样,我一样会赢的很漂亮,孙坚内心自我安慰道。
过些年许昌、许韶父子一同造反我一样带着大荣(祖茂)会同州郡府兵打赢了这场相差很多兵力的一战,如今汜水关前我一样可以差着兵力打赢这一场战斗。
之前黄巾起义我带着一千江东子弟随着朱儁将军南征北战,为了夺得军功我不畏生死单骑追杀敌军将领,当时受伤坠马要不是我那些弟兄跟着我的马找到了我,我可能就死在那个地方了,哪怕如此过了十几日我依旧上战场杀敌。
攻打宛城时我更是亲登城墙,再艰苦的环境我都不会败如今又怎么可能未战先败呢。
跟着张将军(张温)讨伐边章和北宫伯玉的时候我结识了德谋(程普)和义公(韩当)早就跟张将军说过董卓此人狂妄自傲,张将军不杀他真是为天下留一害啊。
后来长沙的区星跟桂阳、零陵的周朝和郭石一起造反这一次终于是我亲自领兵杀死了这三个反贼,在那场战役我结识了公覆(黄盖)。
为了这一场战役我与我的主簿闹翻了,我的主簿说道:“不要让我跨越地界出兵,毕竟不是自己地界上的事无关紧要,不要把手伸的太长。”可是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只是靠着南征北战才坐上这个位子,但我知道我越界讨伐敌军是为了保证国家的领土的完整我身正不怕影子斜,就算上门怪罪下来,我依旧无愧于心,更无愧于天下。
后来那场仗我打胜了,终于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朝廷根据我之前的功绩和现在的功绩加起来给我封了乌程侯。
看着眼前的众将士孙坚知道了,他是江东猛虎,好不容易逮到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的错将他们杀死吞并了一部分被袁术这棵大树看中,上表朝廷追加了我破虏将军加豫州刺史。
不管如何都一定要赢赢的漂亮只有赢了迎回了皇帝他才能彻底摆脱袁术,彻底恢复祖上的光荣。
孙坚收回了思绪慢慢的走着看着练兵的的韩当道:“义公你和德谋都是北方出身应该更都了解骑兵的方式和能力,你觉得我们江东的这些士卒遇见董卓的西凉铁骑有几成的胜算啊?”
“禀,主公胜算只有一成之有,他们骑兵作战迅捷打的我们措手不及又有高度优势我军骑兵很少,更多的是步兵防守加以弓兵辅助,若挑衅敌军使他们进攻我们据守的话发挥军阵优势胜算可以更高一点。”韩当略加思考后道。
孙坚听完韩当说的话渐渐的陷入了沉思,是啊胜算太低了逐渐积攒起来的信心有点被打击到了,真正能跟着董卓血拼的似乎就一直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那几千人,其中骑兵更是寥寥无几。
至于其余士卒要么就是经过战事过少,要么就是王睿和张咨的降兵,能在战时保证不会逃跑就算是好的了。
孙坚在这时逐渐意识到了一个幕僚的重要性,在这时候连个能出主意的都没有。
而且就凭着他那年前时崇武弃文的德行军阵这一方面也并没有学的太过扎实也只是粗略的学习,八种基础阵法当中玄襄确实能起到迷惑的效果但就靠自己那点能力还不够让人笑话的。
然后是雁行阵、锥形阵、数阵这几种阵法也不适合根据当前的形势。
最后孙坚想了想还是下令以圆阵的形式固守营地,虽然这种阵型无明显优点但胜在没有明显的弱点。
待营地巩固完成,孙坚又部下众将召集到了一起思考对策。
祖茂依旧是一言不发充当着保护孙坚的角色跟在孙坚身旁。
韩当依旧建议先固守派几队将士佯攻关卡给联军一个交代,待联军集合派大军进攻。
“主公义公言之有理,但又不完全有理岂能叫将士白白送死,不如明日我去关前叫阵看看那敌将是否敢前来一战。”程普疼惜麾下将士建议道。
“主公,德谋言之有理,公覆亦觉得应该如此。”黄盖建议道。
至于韩当看两人如此建议也没觉得什么,几人可是在一起拼杀了好几年了经常无话不谈。
“若敌将前来你可有几成胜算?”孙坚考虑了考虑还是有些担忧的说道。
“主公勿虑,德谋定不负主公所托,不管明日谁来我定叫他有去无回,若我败退主公可斩吾头,以定军心,亦可给联军一个交代。”程普稍有些自负的说道。
“德谋此言差矣,我并不是在乎明日若败的影响我那是担心你们的安危,你们都是跟了我南征北战好几年的兄弟了当年打边章和北宫伯玉都没死了岂能死在这种地方。”孙坚听到程普会错意思立马解释道。
程普一听顿时明白自己会错意了听完之后回道:“多谢主公关心,明日定不负主公所托。”
黄盖和韩当听后亦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