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儒清山
大元是继榛国后的第二大国,在大元灭亡后,赵驷将目光又转向了那些不大不小的国家。
同样的计量肯定不能重复使用,在清蝉回到榛国后,榛国又发布了新的施令,派出多名外交官,出面干涉他国内政,在大榛的威压下,那些小国开始了互相争斗。
而清蝉的任务,便是带领鬼门在这些国与国之间煽风点火。
三年的时间,这些国家已被折腾得狼狈不堪。这时,大榛出手了。
大榛再次派出外交官出使这些国家,允许他们纳入榛国版图,若是不允,便出兵灭之。
时间转眼又过了十年,中原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国家或投降或被灭国,大榛终于统一了整个中原。
用赵驷的话来说,版图扩展,需要先征服那弱小的衍国,再制服那强大的元国,至于那些不大不小的国家,自会尽在掌握。
而此刻的清蝉,权力地位也达到了巅峰。可是他明白,他是刻意得到这一切的。
停留得太久了,清蝉轻轻的想:走吧。 除非是一名贵宾,也许还可以停留。 然而井中的水,储得时日太长, 便要失去流性,甜味也没有了。
清蝉再次来到朝堂之上,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的朝堂只有赵驷一个人在。
“拜见圣上。”
“不知先生是何故要离开我大榛啊?是朕做的不好吗?”
“圣上已经统一了整个中原,卑职便已失去了本来的价值,再留下来也没有意义了。”
“先生您这又是何苦呢,我大榛不能离开先生,朕也不能离开先生啊。”
说罢,赵驷上前轻轻的挽住清蝉的双手,只见清蝉轻轻的往后退了一步,接着说道:
“还望圣上成全。”
“当真要走吗?”
“是臣下辜负圣上了。”
赵驷见状将身体转了过去,背对清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大榛有愧于先生了,先生此去还望珍重。”
“谢我皇。”说罢,清蝉转身头也不回得朝着大门走去。
此时的清蝉已经快九十岁了,可是他的境界还是处在登堂境结丹期,结丹期一百五十岁是道坎儿,清蝉已觉自己在凡尘中度过了大半辈子,若是再不做突破,就该坐化了,清蝉轻轻的想,该是去到儒清山潜心修行了。
出了朝堂,清蝉直往儒清山而去,儒清山的坐标在当年端木赐给他的玉简中有所标注。
儒清山山门,位于大榛国东部一处人迹罕至的仙山之上。
清蝉乘着飞剑飞速的向着儒清山赶去,现在的他急需一场闭关来提升境界。
来到儒清山脚下,清蝉将过去一直穿着的蓝色劲装换下,同时穿上的是儒清山弟子统一制服。
蓝色的云纹环绕在衣服之上,倒是给清蝉原本不怎么出尘的气质增加了几分色彩。
来到山脚下,只见儒清山云雾缭绕,一眼竟难以望穿。接着清蝉拿出一块令牌,口中轻轻的说道:“夫子,学生回来了。”
随着清蝉将法力注入令牌之中,前方原本云雾缭绕的仙山竟缓缓出现了一道山门,只见山门之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儒清山。
而此时山门前正站着两个人,他们正笑眯眯的看着清蝉。
这两个人中一个鹤发童颜和蔼可亲,穿着一身灰色服饰,一个身姿挺拔俊朗,穿着一身青色服饰。
这两人自然是夫子和端木赐。看到两人,清蝉激动万分,急忙上前作揖,说道:“学生拜见夫子,三师兄。”
“你终于来了,清蝉,这是你第一次到儒清山,随师兄去这山上好好转转吧。”
“是师兄。”清蝉应声说道。
夫子含笑的点了点头,随之,三人便向着儒清山上走去,而儒清山再次恢复了云雾缭绕的模样。
来到儒清山上,端木赐带着清蝉不停地认识着儒清山的建筑。
在山上有着稀稀疏疏的弟子好或练功或交谈,上空偶尔会有三两只的仙鹤飞过,这儒清山倒如仙境一般。
清蝉大叹,这儒清山可比凡间好多了。
接着端木赐带着清蝉前去拜见了掌教和诸位长老,虽然清蝉年已近百,但是在他们眼中依然是后辈,所幸的是儒清山修行者向来清心寡欲,对清蝉还算包容。
结束了一天的游观,最后端木赐将清蝉带到山间的一处洞府之中,说道:“清蝉,这便是你将来的修行之地。还望你从此克己复礼,全心投入到修行之中,早日达到入道的境界。”
“是,师兄,多谢师兄关照。”
端木赐闻言点了点头,接着向着山下飞去。
端木赐走后,此地只剩下了清蝉一人,清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转身便向着洞府走去。
这次闭关他将要冲击自观境,达到自观境他便可修成元婴,将寿命提至三百岁。
洞府内,只见清蝉双腿盘坐于蒲团之上,轻声呢喃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接着他的脑海中闪过这八十年来所有的经历,最后他将感悟凝成一颗种子,这就是他的道,回想起五十岁前与师父秦缓一起时的时光,有小师弟,有医道。接着六十岁时来到青墩镇,遇到了林璞,七十岁时又来到榛国,遇到了王传习,遇到了张世恒,遇到了赵驷。
我的道不是医道,不是正反,不是虚实,不是对错,不是名利,我的道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是阴阳对立,是自然。我的道是自然大道,让一切存在而存在,让一切消失而消失,我就是我,我的道就是是我自己。
渐渐的这颗感悟的种子在清蝉识海中凝成了一个婴儿的模样,只是这个婴儿有点虚虚的,清蝉明白,这个婴儿便是他的道。
只见此婴儿漂浮在清蝉泥丸宫处,紧闭双眼,面带微笑,一语不发。看着此婴儿的模样,只听清蝉呢喃道:“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这便是我的道果吗?清蝉清晰的感觉到识海中的此人与自己同根同源,因为他是由清蝉的感悟所化成的。
清蝉眼神紧闭,心里想到:是因为我只是初步找到了自己的道吗?我还没有彻底入道,所以这个婴儿只是我的道的雏形。
紧接着清蝉将身前的羊脂玉盒子轻轻打开,从其中取出一颗丹药来,这丹药是突破元婴境所需要的元婴丹,元婴丹不同于结丹期的聚灵丹,此丹不仅仅可以聚灵还可以巩固自己的道果。只见清蝉将这颗丹药送入口中的一刹那,他的泥丸宫处的那个婴儿瞬间有所感应,开始主动的吸收天地灵气,随着时间流逝,这个婴儿渐渐凝实。紧接着这个小人顺着清蝉的身体向下涌去,直到丹田处,与清蝉的金丹渐渐融合到了一块儿。
时光飞逝,时间又过去了十年,随着那个婴儿的虚影与金丹不断的交融,清蝉身体里原本的金丹完全变化成了一个婴儿的模样,这个婴儿与清蝉极为相似,就像是清蝉的幼儿时期。
这时清蝉缓缓的睁开眼睛,心里有所激动,口里呢喃道:“元婴期,成了。”
出关后,清蝉先去拜见了夫子,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大树一定是建立在知识的土壤之上,没有根的大树,迟早枯萎,没有学识的思考,无异于空想。你既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应该将其发展壮大。就好像是一棵拥有了根部和土壤的树苗,想要让其成长,你还需要去更深层次的浇灌和培育,就是说你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感悟。”
紧接着夫子带他去拜见了执剑长老王诩和马长老。执剑长老王诩是何许人也,修仙者不许踏足凡人界的规矩便是他制定的,起初有些修仙门派都不服。王诩便挨个儿亲自上门拜访。那几日是修仙界所有门派最黑暗的日子。
夫子说:“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道,只知他可以掌控一切大道的运行规则,用其道,攻其身,无人能敌。”说道这时,清蝉大惊,这不就是驾驭旁人的大道吗,将他人之大道借为己用,这个前提一定是参悟了旁人所拥有之道,一个有了自己的道的人怎么还可以参悟别人的道,而且还可以驾驭别人的道,说明,他所参悟的道的高度要远超于旁人本身的道,那岂不是说所有人在他面前,就跟裸露无异。
而马师叔是最近来到儒清山的,马师叔原本是个散修,是由掌教亲自奔赴东海请过来的,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是因为他的道是因果,他可以将天下大势以及整个世界的兴衰算出来。夫子说马长老之所以会同意来到儒清山做长老是因为他算出他会在这里有一份机缘,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他还是应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