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抗联朋友(上)
“干什么?”郑景仁冷笑一下“报仇雪恨!杀了我的兄弟还想这么走了,世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三虎还没死,在雪堆里面,救他出来,我一会就回来。说完一溜烟冲了出去。
而在他离开之前也已经开启了战地医院的小屋,虽然在这里不能做手术,但总可以给三虎包扎一下。
郑景仁的摩托车呼啸而去,而就在他离开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条大汉也骑着一匹白马冲出了树林,这个人身材高大,身上披着一件白色的披风,长相雄壮,两个人擦肩而过的瞬间,眼神也交汇了一下,但郑景仁却没有停留,而是直接冲了过去。
那个人也是略微愣了一下,手里的两把盒子炮动了一下,顺势把枪插回到了自己的腰间,然后策马奔向了李冠祥他们这边。
李冠祥此时正在指挥然从雪堆里面将已经昏迷的三虎救了出来,他的手臂已经断了一大半,而立刻就有人用橡皮筋将他的断臂缠住,尽量做到不流血,而其他三个人的尸体也都被搬了出来。
李冠祥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直接指挥几个人把人抬进了抢救室,这样的手术他自己是做不了的,必须要有人配合他,好在这些人当中也有几个可以给他打下手,所以在这里直接手术也是可以做到的。
“你们是哪个部分的?”而此时那条汉子已经跑了上来,他看到了这边的情况也知道对方一定会很忙乱,但还是想要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人。他们绝对不可能是鬼子,谁见过这种和鬼子以命搏命的卧底?
“我们是幽灵小队的,你们是干什么的?”戴克吉也知道对方一定是抗日的,只不过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上可是看不出他们到底是丐帮的还是抗联的。
这些人的装扮可是真的太惨了,他们这一百多人基本上全部都是衣衫褴褛,这么冷的天气里面他们甚至都没有一个穿着正经棉袄的,全都是那种一点也看不出来以前是什么的衣服,一件又一件的套在身上,外面的衣服更是补丁摞着补丁,真的比乞丐好不到哪里。
他们的样子却基本上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是红黑色的脸孔,大胡子基本上遮住了大半张脸,不少人胡子上面还带着冰碴子,根本就看不出有啥不一样的人。
而他们的武器更是一言难尽,三八枪也有几支,但不多,最多的还是十三响,但也不是每人都能有,还有人背着的是猎枪火铳什么的,最可笑的是戴克吉还看到了有人身后背着的是砍柴刀,这简直就是抗联的标配的。
说话的那个人比别人好一点,因为他不但有一匹马,还有一件白色的斗篷和两把盒子炮,但除了这个之外,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长相都是一个样子的。
那个人愣了一下,但马上就惊喜地问道“你们是幽灵大队的?我知道你们,几十个人就把冰城闹得天翻地覆,把鬼子打得抱头鼠窜,真是厉害呀。”说话间他已经从马上跳了下来,然后对着后面吹了一声口哨,立刻后面的树林里面就传来了一阵马蹄声,竟然还有二十多个骑士从树林里面行走了出来,原来这个人还有一支小规模骑兵部队,只是一直都没有拿出来而已。
戴克吉其实是最了解这种人的,他自己以前不也是这样的么?别看这些人穿得像是要饭花子,但实际上这种穿着才是这样天气里面最好的选择,或者说是穷人最好的选择,要是真的穿的人五人六的,那一会功夫就冻僵了。
“这位大哥是哪里来的?”面对对方这么热情,他也不好说什么,也很想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来路,便了问了一句。
那个人也是哈哈一笑“我是抗联第十军的汪双龙。”
“汪亚辰?”李冠祥也是一惊,下意识的叫出了对方的名字,这一段时间郑景仁给他看了很多军事资料,这些自然都是来自于后世的上帝视角作战,其中有红党反围剿的各种经典战役,但也有抗联部队的各种作战资料,这些基本上都是出自于抚顺煤山鬼子战俘的自白书,说的基本上都很真实和详细,这也让李冠祥很是惊讶,但郑景仁让他惊讶的事情太多了,所以这也不算什么。
汪亚辰山东人,全家逃荒闯关东到了黑龙江并且在这里长大。十来岁就开始放猪、伐木帮助家里生活,受过很多苦,十几岁被劫持上山参加了绺子,因为双手善于打枪所以报号双龙。后来他们被招安加入了东北军,可是九一八之后他所属部队直接投降,汪亚辰不愿意当汉奸,所以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弟兄自己拉起了一支绺子,依旧报号双龙。
34年他和赵育才取得联系,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两年之后他成为了红党,然后又被任命为抗日联军第十军的司令。
别看他们说自己是第十军,但人数最多也就一千多人,可就是这么点人还是打出了不少精彩的战斗,并且以七十六台子山为核心展开了游击战,很有效地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
汪亚辰愣了一下,不过马上就笑了起来“你知道我?是赵司令和你们说的吧?”
“啊,对。”李冠祥也是含含糊糊的说着,其实这些都是绝密资料,郑景仁给自己看本来就是违反纪律的,可这也是一种巨大的信任,所以他也只能含含糊糊的答应着。
汪双龙嘿嘿的一笑“我知道你们帮了我们很大的忙,老郑也送给我们很多的电台和物资,这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你知道这一次也是赵司令用电台通知我们到这里埋伏鬼子的,没想到他们的速度这么快,更没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你们,可真的是大喜事。老郑呢?那个大名鼎鼎的幽灵在哪里?把他叫出来,我也认识一下。”
戴克吉嘿嘿一笑“其实刚才从你身边跑过去的人就是郑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