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官途:从穿越85开始 > 第115章 王伯桥村的成功

第115章 王伯桥村的成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伯桥村,家家户户都步入了紧张的忙碌时节。

    一边是村里种植的水稻成熟需要收割,另一边食品厂已经派人来通知,明天会来村里收购黄桃。

    “大家都抓把劲!明天人食品厂的同志就会过来,可别错过了收购,抓紧时间把黄桃先摘了。”

    说话的是王伯桥村的村支书,一大早就在村里头给村民们加油鼓劲。

    “老强叔!你放心,我家里头所有小子都被我叫来帮忙了,谁都没闲着,一定不会耽误黄桃采摘的。”

    “那就好!听说县里食品厂黄桃收购价可不低,对咱们村里谁家来说都是笔不小的收入啊。”王支书满意地点头道。

    王伯桥村就是原先黄采娥动员的那个村,整个村因为地理交通原因,在镇上经济常年处于倒数,条件非常艰苦。

    并且村里以山地居多,能种植水稻的土地也不多,再加上运输问题,出入村子需要经过二公里的山路,是干什么都不太方便。

    这山路原先虽然经过县里以及镇上的组织有过修整,不过就只是条能供人出入的小路,车子是不用想能开进去。

    进出王伯桥村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以及小三轮车。

    搁以前哪怕是自行车,他们村里都不敢想。

    后边改革开放后,倒是有几户人家孩子出去打工攒了些钱,这几户家庭才有钱买了自行车以及小三轮。

    不过村里大部分人家依旧是穷,王支书也都看在眼里。

    想做变通改变村子贫穷的现状,跟周边几个村子的支书有过交流,但大家都是差不多水准。

    可以说他们这片区域的村子都是扎堆的穷,王支书了解情况后更是一心求变,希望村里能像远些的比方说镇里的第一村林岙村学习,也希望给周边村子做个榜样。

    王支书早些时候当过兵,是真正保家卫国退下来的英雄。

    这也是村里人服他,听他领导的原因,不过哪怕是年轻时的战斗英雄,一旦到了如今搞经济大环境下就玩不转了。

    王支书之前尝试过一次菌类种植,但因为种植难度太高,全部都血本无归,让村里的条件更是雪上加霜,好几年才缓过劲来。

    后边也不敢乱带人搞什么,心中时常期盼着党和政府能给他一个指引。

    谁知道这时候还真就有个镇政府的小姑娘,到他们村里给他们村宣传种植黄桃。

    王支书对此当然是积极响应和赞成的,总算是盼到了政府的指引,能不激动么。

    毕竟是军队退下来的,对于党和政府抱有极高的热情和信任。

    只不过王支书在黄采娥宣传后还是陷入沉默,主要是考虑如何劝说村民们再跟他一起响应号召种植黄桃。

    因为之前村里血亏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让王支书有些踌躇。

    另一边初期的投入又是一笔不小的钱,能掏出这笔钱的家庭不多,大部分都压力非常大,负担不起。

    再三考虑过后,王支书还是咬着牙同意,决定再跟着政府试一次,毕竟都已经这么穷了,再不放手一搏就更没机会。

    反正这两年收成好,村里饿肯定是饿不死人。

    就是第一笔投入的钱还是得想想办法,不过后边运气不错,碰上食品厂全县收橘子。

    他们王伯桥村就是山多橘子多,不过大多数的橘子也跟镇上的其他村子情况一样,属于特酸的那种。

    好在橘子的总数量巨大,总归还是有一小片橘子品种特殊,不属于酸的,而且品质不错。

    食品厂最终是以三分钱的价格全部收购,村里的这一笔进账,倒是让王支书看到了希望。

    后边沈旭东了解这事后,还让镇上给了笔补贴,不过数目不大,反正够初期的树苗投入。

    他也是考虑到需要在镇里树立个典型,给其他贫穷的村子做个榜样。

    所以最终还是让家家户户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对于今年的收获家家户户可都是期盼已久。

    采摘完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王支书就集合了村里的各种交通工具统一运输。

    因为大车开不到村里,他们需要先将黄桃运送到2公里外的路口。

    虽然天色很早,并且交通工具简陋,并且不少人都是一轮轮挑担出去的,但是人们眼底的希望以及激动是根本压不住。

    食品厂的货车在上午9点多就已经停在路口,等着收购。

    看着王伯桥村的村民,毫不停歇的用各种方式从村里来回运输黄桃,不禁也有些感叹。

    后边也毫不墨迹,粗粗检查了个别黄桃的品质就直接开始收购。

    价格按之前说好的5分钱一斤,家家户户看着自己家的那份黄桃被装入食品厂的货车上,并且被毛巾所盖上。

    一手又接过采购员同志给结的货款,这内心的激动和喜悦简直难以附加,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努力总算是挣到钱了,有了回报更见到了希望。

    已经60多岁的王支书了,看着食品厂这般爽快的结款,以及麻利的收购搬运,丝毫没有欺压他们的行为。

    整个人都有些哽咽,这些年他的压力很大,想带着村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挣钱是真难啊。

    哪怕他使用浑身解数也难增加村里的收入,反而贴出去不少。

    如今是总算找到了个新出路,哪怕今年每户挣到的钱不多,跟其他村的收入根本没得比。

    但是希望这东西或者说只要日子有盼头,就足够让村名们更加兴奋和卖力的劳动,并且保持积极性。

    不仅是对黄桃扩大生产种植的积极性,也是对他们自己生活的热情与积极。

    ……

    沈旭东这时候正忙着关注高考的事情,不仅是因为他妹妹即将参加高考,即将迎来决定她命运的人生岔路,更因为镇上还有许多学子准备步入高考。

    说高考改变命运或者决定人生道路若是放在后世可能有些夸张,大学毕业证也只是毕业生们就业的一个门槛,或者说是人生的一个旅程罢了。

    但放在这年头是毫不夸张,普通人家想要走出自己的村镇,或者走出小县城只有靠读书,靠高考。

    他妹妹也不例外,毕竟等他妹妹毕业那年还是实行的分配制度,可以说其中可以选的最平坦的大路已经有国家给你规划完了。

    沈旭东最近主要忙的是关于镇上的高考事项,他们大田镇是县里的工业大镇,所以镇上的教育资源虽然比不上县里,但比起其他镇还是差不到哪儿去的。

    镇上一共三所小学,一所镇初中,以及一所普通高中。

    他关注的就是这所普高即大田中学的高三学子,因为高考需要提前确定名单,以及去县里的安排。

    大田镇的条件是不设高考考场的,考场统一安排在县里。

    所以考生都得提前去县里备考,这年头的高中生也金贵,出去总得看着点,别出了什么意外。

    好在这方面还有镇上教育办的同志们负责,本身就是县教育局的派出机构,对于每年的高考安排还是很熟悉的。

    关于学子们的住宿问题以及其他问题都有提前做规划,让沈旭东倒是少操心了很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