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特别需要主导权的孩子
按照这个思路,李欣这段时间就比较关注芝芝的练字安排,时常让她拿自己练习的成果来给家长看看。但看了几回后,李欣就发现芝芝并没有做好最恰当的安排,比如,如果是李欣来安排,就会将语文课上要求会写的字都加练一下,或者按照学校发的《写字课》里的书法要求去练习所学的字,等等。
芝芝所做的,只是想起来的时候就随心在有凹槽的练字本上描红几下,她也没有很仔细地去熟悉笔画顺序、研究间架结构。观察到这些的李欣,不免认为,还得自己给孩子安排更合理有效的计划、设定更有帮助的目标,才行。
于是,李欣就在芝芝的一次书写作业被扣分后,跟芝芝商量:每天的做作业时间末尾,增加一个由妈妈布置的练字环节,妈妈陪她巩固写字课上讲到的知识点、练熟笔画顺序,按合理的间架结构练习一页最近容易写不好的字,每个字写一行。
开始,芝芝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李欣也十分有动力地陪她练习起来,虽然有时会因为孩子不按规矩乱写而生气,但很快见到的进步,还是让李欣十分高兴。
谁知,“芝芝练字项目”,只坚持运行了一周的功夫,就遭遇了芝芝的消极抵抗:每到练字环节,芝芝就开始各种出状况:要么困了想要早睡,要么坐久了身体累了,甚至在听过健康用眼的科普后,她还说过“我眼睛疲劳了,需要去休息眼睛了”!
这让李欣十分困惑,也问芝芝:“不是你自己答应了,每天按妈妈的安排练字吗?而且也的确见到进步了呀?为啥现在又各种不配合了?”
芝芝第一回被问到时,就只是撅着小嘴不说话。被妈妈追问几回后,她就发脾气地说:“你的要求好烦,我就是不想练了!”
“可是,芝芝,你们语文老师不也说吗?练字就是需要坚持的,你现在刚有进步,就不坚持了的话,那就不能继续进步了哦?你不觉得这很可惜吗?你打算怎么办?”
芝芝又撅着嘴不说话。
虽然,李欣暂时还是不大确定,但她直觉地想到:很可能,是自己总在主导这件事儿,让芝芝觉得在完成一项额外的任务、于是体会不到主动进步的乐趣了。于是李欣重新问:“那妈妈也示范过怎么有效地练字了,你也的确有进步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继续这样的练习方式,我可以不再干涉。
就交回给你自己安排练字这件事,只要到最近一次考试时,你并没有因为书写而被扣分就行,这样好不好?”
芝芝听了这段话,就同意了李欣的这个提议。李欣虽然觉得可惜,但她实在没有心力去跟孩子较劲,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较真而让孩子对练字这件事有太多不好的感受,于是就暂时只保持观察了。
恰在这段时间里,网络上又接连出现了几大网红“人设崩塌”、“塌房”的事件,甚至有粉丝过十万的公号账号,一夜之间就被封禁而再不能运营了。丁宏在咨询公司的全员群里大致分析了这些运营案例失败的原因,提醒大家在供稿时检查好自己所负责的内容,避免相关的安全风险。
李欣却想到,其实按现在流行的内容营销方式,这样的事情原就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太多账号都只顾噱头、只求数据,而不管内容的可靠程度了。而且,有人被封禁了也不要紧,只要数据流量还能玩,就总是会继续有人,用流行的内容营销方式去做新的账号!
这天晚上睡前,在李欣家的主卧里,因为最近时间安排不开而已经放弃了给日常推文供稿的萧雨,跟李欣聊起咨询公司群里讨论的话题,就纳闷地说:“现在这个网上,到处都是卖人设的,所以一个账号也未必能代表一个确定的人,一个人在网上说的话也未必是发言人所能够完全负责的……
那么,为啥大家还热衷于这种虚实难辨的信息交流方式呢?是太闲了非要来尝试受骗上当吗?”
李欣将自己的资料分析及观察总结所得,慢慢梳理着说:“我理解,这是因为,这种交流方式,本就是人类社交本质的放大结果。在只有面对面交流、或书信交流的时代,今天在网上发生过的虚虚实实,其实都一样不少地发生过,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速度也慢得多罢了。”
她一边坐到床边的梳妆台前去涂护肤品,一边继续说:“不然,哪来那么多形容骗子的成语?比如,夸夸其谈、胡说八道、言行不一、信口雌黄、弥天大谎、欲盖弥彰……也正是因为,社交场中的大多数人,本就很容易跟风去表演、走向言行不一,所以,一旦出现特别真诚的表达者,才会获得追捧呀!
——因为在人们的心理需求上,有为了安全省力而从众的一面,就有为了探索求真而不俗的一面。”
这段话让萧雨听得连连点赞,他并没有将网络时代以前的社交现象放进来一起思考过,于是不免特别佩服李欣的这种深入思考,“这样看,真的是你说的这样!精准了!欣欣呀,你是又进化了没带上我吗?哈哈哈!”
“哈哈,现在不就带上了?”李欣一边关灯躺下,一边笑着回应他。
次日早晨李欣有一单咨询预约,是9:00约在新雨中医馆附近的咖啡厅的。所以这个早晨,夫妇二人就一起送了孩子上学,然后萧雨开车,带李欣一起向医馆方向来了。
但是,为了避免一些无谓的社交麻烦,李欣以“需要早点到咖啡厅做些工作准备”为由,到了停车场时,直接下车就去咖啡厅了,没进去医馆。
待她坐下来吃完早饭,也快九点了,她才发了所在的桌号给这单预约的客人——周女士,一个6岁男孩儿的妈妈。
周女士按约定时间准时到了,她与李欣互相认识、寒暄后,就提出了她的问题:“我家儿子最近,突然就特别爱看科普书了,还经常提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真的问得我不知道怎么答!好多朋友都说,这得报一个课外班去系统学学才好了,可我总觉得没必要,所以就来问问专家啦!”
“呵呵,叫我小李就好”,李欣温和地笑笑,还是先确认实情,“那孩子就是已经识字不少了,可以自主阅读了?是不是喜欢看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或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科普?是不是看完了除了喜欢提问,还会很热情地跟家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