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神医之路
参加完莫廷谨婚礼后的隔日,乔珍珍便马不停蹄的回了报国寺。
距离之前计划好的回家时间,只剩两个月。
这两个月一晃而过。
六月底,乔珍珍终于完成了这一年的升级任务。
如今的她,已非一年前,面对这个世界时,内心还常常不安的乔珍珍。
如今她熟练掌握繁体字,毛笔运用的炉火纯青,还掌握了一门有用的技术,另有武艺傍身。
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已经接受莫玉莹是如今这般模样。
不会再有人质疑,说她变了许多,更不会有人看穿她实际并非莫玉莹这一事实。
感觉每一日醒来都是光明的,前途更是一片大好。
一年前她还会因要成婚而产生烦躁,如今已然不会,因为她已经有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底气。
谢千重很是舍不得她,提议说:“不如再住些日子。”
乔珍珍无奈道:“已经拖了半个多月了师父,我爹我娘都分别来信催,说我再不回去,国公府就要有话说了。”
她总不能真在婚礼前几日回去。
换位思考,韩峥若滞留旁事,匆匆回来成婚,定也是给人一种,他对这桩亲事并不重视的感觉。
见老头不乐意的撇嘴,乔珍珍安抚他道:“我只是回家,咱们师徒又不是永远不见,之前不是说好了吗,每年我还要抽三个月来寺里住呢。”
谢千重依然只是“哼”一声,抱着一万不肯撒手。
一万扭动身体挣扎,冬天抱一抱就算了嘛,大热天的是要热死爷吗——
其心可诛!
“快放开万爷,热死啦!”一万嗷嗷叫,“乔珍珍,快救我!”
但谢千重抱的很紧,一只手甚至捏住了它命运的后脖颈。
乔珍珍看的有几分心疼。
“万一他们家不让你来寺里住怎么办?”谢千重不满道。
“他们让不让的,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就说是明通禅师说的,每年要在寺里祈福三个月,不然于自身和家族都不利,他们还能不放我出来?”
“老秃驴的话倒还有一定的说服力。”谢千重道,“但你这么说,国公府不会对你有什么不满吧?”
“师父你什么时候还会管别人怎么想。”
“师父是不管,但你和师父不一样,师父是方外之人,你还在红尘中。”
乔珍珍笑道:“我和世子乃是赐婚,有意见就去找陛下,我看他们家哪个有那胆子。抛开如今我是郡主不说,就是摄于我爹的权势,他们也只敢把不喜放在肚子里,面上对着我,还得是客客气气。”
谢千重捋捋胡子,终于露出笑容。
乔珍珍趁机从他手里把一万抢回来,放它自由。
一万赶紧开溜。
“而且也没那么严格,您老要是山上住的无聊了,就来找我,我之前就与世子说过了,遂园定要给您留个院子,若您怕麻烦,到时就别从正门进,让一万带着您翻墙。”
国公府很大,住了上千人,要摸到正确的园子,可得费一番功夫。
“那你可太小看师父了,要是我愿意,就是皇宫,我也能摸进去。”
“徒儿知道您本事大——”乔珍珍哄着老头道,“师父,你瞧我这一年的学习,如今这水平……”
谢千重微微晃头,“算是入门了吧。”
“才算入门?”乔珍珍自我感觉这一年学习十分用功,看完了《内经》,甚至《伤寒》和《本草》基本都会背了,多少还有了些自己的理解。
“自然,你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乔珍珍叹息,“与师父的天赋相比,我实在差的太多。”
谢千重当年,连个师父都没有,就是靠道观里收藏的一套《内经》,自学成才。
那时候大顺还没建国,看的《内经》还是记录在竹简上的,想看其他医学方面的书,基本很难得到。
因造纸术与印刷术还未发展起来,知识都被门阀垄断。
发展到如今书店林立,书目繁多,价格廉价,皆因武帝多年以来的努力,让知识不再为少数人所有。
七十年,世家门阀对权力的掌控逐渐被打破,直到发展到如今的状况。
谢千重青年时,就靠着看了《内经》,就敢到处给人扎针。
因《内经》中总共没几个药方,半本都在讲针刺之理。
谢千重又看不到有关药理的书,所以对用药并不擅长。
他说:“那时世道乱七八糟,到处都在打仗,大局未定,百姓苦的饭都吃不起了,哪还吃的起药。”
但靠着那一副针,谢千重依然治好了许多病人。
当然,也有很多治不好的。
据老头自己说,他的医术精进,还是在大顺建国十年后的事。
那时候印刷业蓬勃发展,书变得便宜不说,种类还特别多,他也是从那时才真正走上了“神医”之路。
之前给人看病,实际都是顺带。
主要还是做道士本业,给人看看风水算个命,驱个“邪”之类。
“现在师父都懒了,能开药就不想下针。”谢千重曾与乔珍珍这般说。
针刺这件事,在乔珍珍看来,属于调整人气方面的能力,更耗本身的气与神。
同样是扎一个穴位,人不同,效果就不同。
而开药方,于谢千重来说确实更偷懒些。
不过对乔珍珍来说,都还是她未曾达到的高度。
“师父,你说我什么时候能给人开药吃?”
“现在就行啊,药别开的太猛,一下子把人吃死就行。若发现方向不对,再调转头就行。”
如此不负责任的话,居然会出自神医之口。
若被那些来求医的人听到,不知会不会吓出一身冷汗。
“那还是算了吧,等我再精进一下医术再说。”
“你这性子,就是太稳重保守了些。”谢千重道,“治病嘛,就是一次次的尝试,多练手,熟能生巧。”
乔珍珍摆手拒绝。
她对人命的看法,与这个时代的人不同,做不来这种事。
但想想,几千年的中医传承,很多经典药方的产生,就是一次次在人身上尝试,然后调整到最佳的结果。
便是所谓的临床经验。
“师父,您真的不考虑出书吗?自古以来,能名留青史的,除了一个个小故事,就是着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