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四处征伐
【因为其残暴的掠夺,宋人拼死抵抗。】
【宋蒙互有胜负。】
“这群异族都是这样……”司马睿一颤。
就像东晋对面的那些政权,哪一个不是对百姓烧杀抢掠。
【公元1241年,窝阔台驾崩,享年五十六岁。】
【其子孛儿只斤·贵由被立为继承人。】
【乃马真皇后临朝称制,滥封宗室大臣。】
【五年后,贵由继承汗位,等到乃马真皇后病逝才正式亲政。】
“五年后才继承汗位?”扶苏继续疑惑,“前一个皇帝也不是马上继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还不简单?”秦始皇回答道,“他们就算是汗,也不是中原王朝的这种直接继承,怕是由谁推选出来的。”
“如果像尧舜时期,推选出来合适的人选,”扶苏托着下巴说道,“倒也是个好办法,起码皇帝不差……”
“这可不好说,”秦始皇马上否定道,“推举的人也是人,晓之以礼,登基容易。”
【贵由执政后,整日沉迷酒色。】
【在其母的基础上,大开府库,以金银财宝感谢推荐他为大汗的人。】
【在此期间,赵昀重用贾贵妃之弟贾似道。】
【自己则沉迷酒色,大兴土木。】
“这配置,你昏庸我也昏庸,这两边是商量好的吗?”刘彻不禁问道。
“都沉迷酒色,”赵构呼出一口气。
还好还好,要是宋的皇帝单方面的沉迷酒色,可就加快灭亡的脚步了。
“大兴土木?”铁木真皱起眉头。
他蒙古怎么能出来这么不务正业的君主?
他们历代君王的心血,就这么……没了?
【公元1147年,贵由决心西征。】
【次年,体弱多病的贵由在亲征三个月的时候,病逝在亲征途中,享年四十三岁。】
……
“次年就驾崩,你这是才在位两年?”铁木真隔着神迹问道,“又没能力又命短……没救了。”
【海迷失后临朝称制。】
【三年后,在忽里勒台的共同商议下,孛儿只斤·蒙哥被推上汗位。】
【公元1251年,蒙哥继承汗位。】
【继承后的蒙哥马上率军镇压不满他继承的宗王。】
“之前就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扶苏想了想,继续说道,“看来说是推举,还是和前任君主有很大的关系,关系太远,不足压人。”
【政权稳固后,蒙哥将目光放到外部。】
【公元1252年,蒙哥派忽必烈南征大理,两年后大理灭国。】
【公元1253年,蒙哥派旭烈兀率十万西征,三年后木刺夷国被灭,再两年阿拔斯王朝被灭,再两年阿尤布王朝被灭。】
【公元1258年,蒙哥和忽必烈,兀良合台分三路南下攻宋。】
【所向披靡。】
?
“这地图……”刘邦揉了揉眼睛继续看道,“怎么可以这么大?”
“好,”刘彻拍着龙椅道,“卫青,霍去病。”
“臣在……”不明所以的两人异口同声道。
“看清楚了,你们两个放开去做,朕希望朕也能看到这么大的地盘,”刘彻看着两人说道。
“真好,”司马睿眼睛里都是羡慕,“朕没他这么大志向,朕……”
什么时候能收复长安?
“看看人家,”杨坚对杨广说道,“把目光放长远,别光盯着高丽那种小国,你有那百万大师,像他这样扩大下地盘不好?”
“好大……”赵匡胤一愣。
这样的竞争对手,绝对不会停留在二分天下,他宋,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好强的战斗力……”赵祯的声音越来越小,在心里想道,还是不要硬碰硬,直接求和……
“这么大的地盘,”赵构不禁说道,“宋也没多大的志向,就请你高抬贵手,留宋一条命……”
“不错不错,”铁木真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朕的后代,有如此魄力,朕甚是欣慰。”
【次年,蒙哥病重,在没有留下遗诏的情况就驾崩,享年五十岁。】
好,忽必烈看着神迹在心里想道,接下来,就是他的主宰了。
【得知此事的忽必烈并没有停止脚步,继续南征。】
“这个时候都还不回去,”虽然朱标早就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事,还是为忽必烈捏了一把汗。
这可是汗位之争,他怎么能如此淡定。
【这时,他得到众臣谋立其幼弟阿里不哥的消息。】
【忽必烈马上放出进攻临安消息,贾似道以割地和岁币为底气请和。】
“好家伙,”刘邦马上说道,“走之前都不忘打击一下宋,真不愧是宋。”
“确实……”萧何有点无奈地说道,“可能就他宋这个点还想着求和……”
他们就不会想着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时候,趁机收回点失地?
……
赵匡胤无奈地摇摇头,看来不管是他的后代还是赵光义的后代,这求和,是跨不出去的坎……
不过这次连地都给?这是什么情况?
就宋的大小,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给?
“自己事都处理不好,还想着攻击临安,你没问题?”赵祯马上说道,“来,有本事攻,朕里不信了,攻了你还能和平接替汗位。”
“再乱些,”赵构支持道,“最好因此四分五裂,再也没有和宋对抗的能力。”
【忽必烈马上答应,北上驻扎燕京。】
“就是骗骗你们,还当真了,”忽必烈笑了起来。
不过没关系,这个同意和谈也是假的。
很快你宋就是蒙古人的地盘。
【三个月后,忽里勒台召开,忽必烈被推上汗位。】
【两个月后,忽必烈开始采用汉人的体制,自称“朕”。】
【建立了蒙古第一个年号“中统”。】
“这是朝着帝制发展?”秦始皇满意地说道,“不愧是朕,朕随便创立的制度,一个两个的都学习。”
就是什么时候把帝称一下,走完流程?
【在他的运作下,公元1264年,大致的制度确立下来。】
【同年,赵昀驾崩,享年六十岁。】
【其子赵禥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