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封建王朝直播:从秦朝开始 > 第161章 大中之治

第161章 大中之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忱登基第二天,罢去李德裕的相位,外放荆南,此后三年里一贬再贬,死在贬所。】

    “不是,第二天就废了宰相?”扶苏很是不解地说道,“这么快?慢慢剪除羽翼不行?”

    “他就不怕宰相反击把他给废了……”

    “那些皇帝怕废了某些官员引起谋反的就是心理作用,”秦始皇开口道。

    “皇帝一旦被立,就有正统性,这个时候,可不是谁想废就废。”

    “更别说李德裕是宰相,是文官。”

    “能掀起什么风浪。”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人,良知都驱动他不做这种事。

    ……

    “这?”李炎马上扭头看向李德裕。

    混迹官场多年的李德裕也略微有点震惊,不过马上恢复平静,脑中迅速过一遍他做过的事,没有问题。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这新君登基第二天就废了先帝宰相,一贬再贬是怎么回事…

    他不解。

    “这个李忱,”李炎扭头看向神迹咬牙道,“真行啊。”

    朕刚驾崩你就废了朕重用的宰相,你什么意思?

    【牛李党争结束。】

    “虽说李德裕是名臣,是好官,但是在这件事,贬走结束党争,倒也是好事,”赵祯看着神迹,半晌道。

    当时的唐朝,有牛李两党。

    牛党是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代表的通过科举做官的人。

    李党是以李德裕,李绅等为代表的通过门荫入官场之人。

    两党人在科举录取结果上发生分歧后,开始斗争。

    在随后的日子里,牛党和李党互占上风。

    牛党占上风的时候,就疯狂打击报复李党;到李党占上风的时候,也疯狂打击牛党。

    就这样过去了二十年,两党的仇恨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就淡化,反而愈演愈烈。

    无数人因卷入牛李党争,比如说李商隐。

    李商隐,从小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入朝为官。

    令狐楚死后,无依无靠的李商隐受到李党王茂元的赏识,遂把女儿嫁给他。

    因为李商隐妻子是李党之女,牛党不承认他的身份。

    又因为李商隐曾受令狐楚的赏识,李党也不承认他的身份。

    就这样李商隐在两党之间苟延残喘。

    空有满腔热血,空含远大抱负。

    一生穷困潦倒,抑郁而终。

    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连唐文宗李昂都说出“去河北贼容易,去朝廷朋党”难这种话。

    直到李德裕被贬走逝世,牛僧孺,李宗闵去世,这场持续四十余年的斗争才结束。

    “太过于感性,”韩琦回道,“若是他们可以放下仇恨,这场斗争,早就结束了。”

    【而李炎时期被贬谪的宰相,全部内调。】

    “被贬谪的宰相?”李德裕心里一咯噔。

    被贬谪的不就是牛党的人吗?

    难怪新君上位就把他废了,原来是他想用牛党。

    也难怪他会被一贬再贬,牛党的人主政,他不被贬才是问题。

    【为甘露之变里的官员平反。】

    【一个月后,李忱大赦天下,恢复佛教的地位。】

    ……

    “这是要气死朕!”李炎提高声音。

    他才灭佛,这小子上位就恢复佛教的地位?

    他到底知不知道佛教对大唐的影响有多大?

    就这,他还要灭佛?

    “陛下,”李德裕马上道,“陛下,龙体要紧……”

    李炎长呼一口气,“对。”

    “就他这样,妥妥的昏君,朕的大唐要毁到他的手里了。”

    “朕要调整心态,多活几年。”

    【以李世民为榜样。】

    【将李世民的贞观政要写在屏风上,每日拜读。】

    “嗯?”冷不丁听到贞观政要四个字的李世民抬起头。

    贞观政要?

    贞观不是朕的年号?

    这书是关于朕贞观的书?

    这小子是在向朕学习?

    【命翰林学士为他读金镜。】

    “错不了了,”李世民夸赞道。

    “知道学习,这帝王差不到哪里去。”

    “太好了,”李治也兴奋地说道,“看了这么多昏庸之主,可算有个励精图治的帝王了。”

    【还把具员御览放在案头翻阅。】

    【削宰相之权,解宦官之祸。】

    “额……”李炎闭上眼睛,又睁开眼睛,发现看到的内容一模一样。

    这家伙竟然能从宰相手中夺回权利?

    这家伙还能解除宦官的问题?

    这么看,他不是昏君?

    不行,李炎心里腹诽道,就算如此,但是你上位后就废了朕了宰相,就恢复朕灭的佛,朕不会让你登基。

    【严于律己,从谏如流。】

    “简直就是唐太宗的翻版,一切向唐太宗学习,连主要劝谏之人都是魏征的后人,”朱元璋看着神迹道。

    唐文宗李昂在位的时候,读贞观政要,为魏征的劝谏折服,遂从魏征的后人里找人入仕。

    而这个人就是魏谟。

    唐宣宗李忱即位后,立即拜他为丞相。

    而魏谟也不负所托,直言纳谏,深受李忱赏识。

    【整顿吏治,严明法度。】

    【躬身勤俭,严管子女。】

    【勤俭治国,以李隆基为榜样,严于律己。】

    ?

    没事吧?

    “关朕什么事?”突然被点名的李隆基不解地看着神迹道。

    朕做了什么事,让你为榜样严于律己?

    “哈哈哈,”乾隆大笑起来,“这个以李隆基为榜样可真有趣。”

    当时有地方官员向李忱献了一支歌舞队,李忱看上了其中一位美人,纳入后宫,非常宠爱。

    宠爱一段时间后,李忱就想到了杨玉环,然后又想到了唐玄宗。

    不行,再这么下去朕就要走上唐玄宗的老路了。

    朕怎么可以沉迷在美色里?

    担心放走的美人还可能被他召回的李忱直接将美人赐死……

    【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李忱对外接连击败吐蕃,回纥等异族,收复安之乱被夺走的大片土地。】

    “算了,”李隆基摆摆手,“看在你收回因为安史之乱而被夺走的土地,朕就原谅你拿朕当榜样的事了。”

    “陛下乃是圣人,”杨玉环在旁边说道,“本就应该当榜样来看。”

    “陛下的开元盛世,哪里有人比得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