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封建王朝直播:从秦朝开始 > 第155章 两税法

第155章 两税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登基后的李适立刻遣散梨园弟子,动物,宫女,禁止一切祥瑞。】

    “梨园弟子?”李隆基看了眼遣散的众人。

    他想到了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三兄弟。

    当年他和杨贵妃赏花,就是李龟年等人为他演奏的李白乘醉而作的《新平乐》。

    他甚至吹玉笛伴奏。

    好不热闹。

    也不知道他们安史之乱后过得如何。

    (ps:唐玄宗逃到蜀地后,李龟年跑到了江南,在那里他曾凄惨的弹奏了王维的《相思》,《相思》就是王维写给李龟年的诗。)

    【任崔佑甫为相。】

    【理诉讼,打击奢靡之风。】

    【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分郭子仪军权于下属,夺宦官禁军权。】

    “夺了宦官的禁军权……”扶苏指着神迹道,“可算有个不重用宦官的帝王了。”

    “虽说宦官怎么说也是离帝王最近的人,帝王会被他们所蛊惑也在所难免……”李斯也说道,“但是让掌握禁军权……确实不合理。”

    “何止不合理,”秦始皇看了他们两个一眼道,“手中有兵,心中不惊,宦官掌握了禁军权,皇帝拿他们没办法是一方面,严重的话皇帝废立皇帝都有可能。”

    “分郭子仪的兵权,”杨坚点点头,“不是直接收,而且分,这小子用的手段挺高明。”

    毕竟直接收,面子上不好看也就罢了,还会引起其他人的戒心。

    而分权,明面上郭子仪的待遇还是很高,还能让分到军权的人对他感恩戴德。

    【在崔佑甫死后任用杨炎,废租庸调法,推行两税法。】

    “早就该改了,非要等到这个时间才开始改,”赵祯点点头。

    唐高祖时期,唐廷就向已经授田的百姓征收租庸调。

    租,缴田租。

    庸,服劳役。

    调,按户收。

    租庸调法规定,以人丁为本,无论土地多少,家里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人的税。

    但是随着唐朝的发展,人越来越多,而地的总量不变,这就使每个家庭的赋税很高。

    更可怕的是兼并之风也在这个时候盛行,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各官员采取强硬征收,更是让失去土地没有办法的百姓只好逃亡。

    唐朝能收上的钱也越来越少……

    改为两税制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两税,就是征土地税和财产税。

    与租庸调制不同的是,这个是按经济水平来划交多少。

    富人就多交点,而穷人就少交点。

    “嗯……”韩琦托着下巴道,“确实是好策略,但是真执行的时候……”

    完全不按征收原则来收,这也就导致本应该利民的政策,也成了百姓的负担。

    “毕竟是刚刚提出的策略,”赵祯看着他道,“新策略都是一步步实施,只是现在不行。”

    【然而杨炎很快就被换掉,卢杞入相。】

    “可不得换掉,”朱元璋看着神迹立刻道。

    要知道,他可是让皇帝背锅的勇士。

    杨炎掌权后,除了经济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还分心处理元载时期害死元载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审判元载的刘晏。

    但是刘晏也混迹官场几十年,如何扳倒他,倒也是个问题。

    不过这难不住聪明的杨炎。

    很快,杨炎就通过对刘晏污蔑,让李适厌恶刘晏。

    不久,刘晏因套上谋反的罪名被诛。

    然而杨炎还是低估了刘晏的影响力力。

    刘晏死后,人们格外怀念,对杨炎的评价也直线下降。

    见到此情景的杨炎立刻想到了一个办法——甩锅。

    该甩给谁呢?

    杨炎锁定了一个人。

    很快,一个因为皇帝认为刘晏曾经依附奸佞,建议立独孤氏为皇后,所以皇帝才杀了刘晏的说法流出。

    李适一听,立刻派宦官打听,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对杨炎产生了不好的看法。

    不久,杨炎下台。

    朱标也点点头,“是的,能让皇帝背锅,从古到今真找不出来几个。”

    朱元璋眯着眼睛道,“敢杀不敢承认,小人。”

    【导致忠志之世被打击,商人垄断买卖,引起民愤。】

    【公元781年,李适废除藩镇父子相传,并利用藩镇来打压藩镇。】

    “废除藩镇父子相传?”李治看着神迹,有点担忧。

    废除……

    这哪里是说废就能废的……

    会不会发生叛乱。

    “真极端,”李世民就瞥了一眼道,“也不知道一步步来,一步到位,迟早要废出事。”

    他大唐,真是一点都不平静。

    【次年,对此不服气的卢龙,成德,淄青,魏博四镇以朱滔为盟主,对抗唐廷。】

    “还用藩镇来打压藩镇?”刘彻看着神迹,不解地问道,“这皇帝是怎么想的?”

    你都陷害了藩镇的利益了,还想着藩镇可以替你来对付其他藩镇,你怎么想得那么美?

    他们能不知道削了这个不就轮到他们了?

    难怪会反,不反还出问题了。

    还不如向他学习削藩——不是让一个儿子继承,而且让儿子都继承,让他们的儿子分权。

    【同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反叛。】

    【颜真卿被派去劝降,反被留下。】

    “为什么一定是颜真卿……”赵祯很是悲伤道,“颜家一门忠烈,却换得如此结果。”

    当年安禄山起兵,河北之地几乎皆反,颜杲卿,颜真卿竭力劝说,河北之地这才开始反叛安禄山。

    最终城破,颜杲卿被送往洛阳,坚决不投降,最终在服刑的时候还一直骂安禄山。

    此战,颜家三十多人,全部被杀。

    现在颜真卿也要去送死。

    【一年后被缢杀。】

    “这个也和他正直的性格有关,”韩琦最后还是说道,“生不逢时,生活在那个时代可惜了……”

    先是被元载打压,又被杨炎打压,最后又被卢杞打压,打压到最后被派去劝降。

    还是劝一场不可能成功的降。

    他这一去,死是必然。

    对此,他的评价是,既然是圣旨,哪能不从。

    “哎,”赵祯叹了一口气,“可惜他不是大宋的官员。”

    “要不然,朕定给高官,让他一展才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