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问天宗圣子,林浩然
肆意张扬的笑声,吸引了各路修士的注意。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哨塔上的少年。
陆安亦是如此,看到少年面庞的瞬间,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
这个人,他在南照州天骄排行榜上见过。
正是天骄榜上排名第二,压过叶家叶飞羽一头,问天宗这一代的圣子,林浩然!
“来找麻烦了吗?”
陆安皱眉,他在战场上杀了问天宗的弟子林文曜,知晓肯定会被问天宗发现,终究还是来了。
唰!
少年身影落下,稳稳立在论道台上。
强横气息横贯八方,令各路修士尽皆色变。
云恒和尚、若虚道人和孟秋见多识广,虽然没有见过林浩然,但看到问天宗的服饰,便意识到了大事。
三人刚想开口,林浩然抬手,淡淡道:“没你们的事,本圣子来,只找陆安一人。”
“圣子?”
各路修士震惊。
问天宗当代圣子林浩然?
如此牛逼哄哄的人物,怎么屈身来到这种小地方?难道这位圣子和陆安之间有什么过节。
林浩然走到陆安面前,看着他:“我的师弟林文曜是你杀的?”
“对。”
陆安点头。
叶家都得罪了,再来一个问天宗又如何,没什么好怕的,大不了就换个地方生活,搬离南照州。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气氛一时间变得极度紧张。
林浩然不断打量着陆安,半晌才吐出一句话。
“他被你杀了,倒也不算很废物,你很不错,有没有兴趣加入问天宗?”
突如其来的招揽,让陆安一愣。
怎么故事发展和想象的不一样?
“你不帮他报仇?”陆安问道。
“为什么要帮他报仇?”
林浩然反问,嗤笑道:“他自己能力不足还要接私活,被杀了能怪谁?”
“我问天宗弟子,只要不是被魔头所杀,被以大欺小,被以多欺少,被下三滥手段伏杀,其余皆不过问。”
“同是年轻一代,公平对决,他不如你,被杀是技不如人,我问天宗没那个脸报仇。”
一席话,让陆安对南照七绝的形象顿时有所改观。
至少从目前来看,问天宗并不是一个蛮横不讲理的宗门。
“所以……你愿不愿意加入问天宗?”林浩然将话题拉了回来。
“不了。”
陆安拒绝,“加入宗门会有诸多束缚,我不习惯,更喜欢这种相对自由的日子。”
他不加入宗门的原因有很多。
一来是因为他有系统,无需宗门支撑也能快速成长,大宗门里老怪物诸多,勾心斗角,反而会对他产生不利因素。
二来便是小锦鲤。
他不敢保证,那些更高境界的修士会不会看出小锦鲤身怀魔种,从而引起某些变故。
“可惜。”
林浩然摇头叹息,“如果你加入问天宗,一定会很有趣,我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多谢圣子好意,”陆安抱拳致谢。
林浩然笑了笑,“其实我还挺看好你的,在年轻一辈中,除了叶家的双子星,就你给我的感觉最奇特。”
他顿了一下,又道:“对了,你和叶天阳有仇?”
“嗯。”
陆安点头承认,想必林浩然也是通过叶天阳找到他的,估计那家伙又想借他人之手杀他。
可惜叶天阳的能耐不过如此,稍微聪明一点的修士都不会被其利用。
能请到通幽境巅峰的帮手,对叶天阳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林浩然嘴角微扬:“听说你拐了他堂妹?”
陆安:“???”
叶天阳真的是脸都不要了,这种话竟然也能说得出口?
见陆安表情不对,林浩然诧异,“不会是真的吧?”
“此事太过复杂,就不与圣子说了。”
陆安懒得解释。
“哈哈哈哈!”
林浩然大笑,也不在意,“你和叶家什么仇我不管,不过你以后跟叶家起冲突了,可以叫上我。”
陆安挑眉,“怎么?圣子也和叶家有仇?”
“有啊!”
林浩然一拍大腿,丝毫没有注意到刻意维持的高冷圣子形象变成了少年逗比:
“有一次秘境夺宝,叶家双子不讲武德,两人一起干我,害得我错失重宝,这仇我记一辈子。”
“要是我问天宗还有一位陆兄这样的人物,我能受这委屈?”
“陆兄你说是不是?”
说着说着,称呼都变了。
周遭各路修士呆若木鸡,刚才还剑拔弩张的,怎么一下子就开始称兄道弟了?
“是这个理。”
陆安笑着点头:“虽然我不会加入问天宗,但有机会一起暴揍叶家双子的话,我很乐意。”
“机会当然有啊!”
林浩然正准备滔滔不绝的论述一番,突然发现场合有点不对,干咳了两声。
“此事稍后我与陆兄慢慢说,你先忙。”
说罢,林浩然纵身一跃,又飞回了那座哨塔上。
陆安无奈一笑,这问天宗的圣子倒是有趣,交个朋友他并不介意。
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
林浩然对他表示善意,应该也是因为他展现的功德修手段吧?
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气氛恢复。
云恒和尚、若虚道人、儒教孟秋围了过来,或许是因为林浩然的介入,三人对陆安愈发客气。
在切磋之前,三人尚还有几分前辈傲气在,此刻却完全像是平辈老友交谈,没了任何架子。
“陆先生的功德修为,贫僧佩服。”
云恒和尚行佛礼,“没想到先生不入三教,却能将佛门与道门神通都修炼到这般境界,真乃高人!”
“是啊,先生尚还这般年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我三教功德修都要沾先生一份荣光。”若虚道人附和。
孟秋微笑,率先作出表态。
“既然先生这般大福德者都支持常远王夺嫡,我观元书院自愿随从先生决定。”
“无关王权争斗,只为皇朝千万百姓能少受一份苦难。”
“贫僧也愿意代表白龙寺支持常远王。”
“常远王登基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天城山各路子弟亦是愿意下山相助。”
这一刻,三教造化境尽皆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