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青云之志
在许府的日子里,我不仅关注监督他的事业,还劝诫约束他戒燥戒欲,修身养性,美名曰:“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在乎轰轰烈烈,在乎细水长流。”,有时候我还调侃,我与他有些类似祝英台对梁山伯说读文章要专心,要想仕途不要想钗裙的读书生活。
可不久,许砚收到了父亲许墨言的书信,信里只寥寥数语,却很是让人印象深刻。说的是百姓受苦,他却安于现状。于是,他立刻深深地反省了自己。可我也知道虽然在京中的日子我们都挺自在的,但我明显感受到他的一腔抱负,不在于安于享乐,而在于百姓。于是便打算与他一同深入百姓的生活(肯定他做一方的县令想法)尽其所能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但我们也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回来,我便索性将金银珠宝放在母亲的仓库代为保管,因我一向行事低调,做事也很周到,所以娘对我也很是放心。而清荀几年后便也要考取功名了,我便说:“若是想阿姐了不妨代替阿姐照顾阿娘。”自古女子16及笄之后出嫁到夫家后生子最后儿女成家,到底也才30多岁,况且母亲一向身体硬朗又是当家主母,留有含章守着,自然还有个娘家可依仗也没什么要怕的。
不过其他人会不会犯什么事,我可就不知道了想来宋清雪明年也要出嫁了,母亲虽不亲近庶女庶子之类的,但也不会苟刻。于是不久我想起几个月前回门时还瞧见柳姨娘为了宋清雪的终身大事,私下会自己做些衣裳药膳之类的讨好母亲,而母亲是名门贵女自幼聪慧,十八般武艺皆精通,嫁给父亲是屈才了。到底姨姨娘对母亲自然构不成威胁,倒是不足为虑。倒是白姨娘从庄子回来就安分守纪了不少,令人捉摸不透。至于宋清觅(闺名惠娘,白姨娘之女),早些年作为家中最幼的庶女听话懂事,长得也讨人喜欢。但偏偏担上白姨娘这个野心勃勃,天天没事找事,非要闹得人尽皆知才罢休,而说到她又不得不提起柳姨娘,两个人绝配,柳姨娘是嫌事不大,添油加醋,天天想吃瓜,这简直是黄金搭档。回归正题,因此宋清觅有这个生母做榜样示范,也渐渐地潜移默化。好不容易最后白姨娘酿了大错,被父亲严词送往庄子而宋清觅则被送往老家做思想工作。但说实话我也好久不见她了,其实还挺心疼婉惜她的。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当时派人接她回来时,整个人安安静静地不发出任何声响,一脸怕生,与之前判若两人,但咱也不能保证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特意让清荀观察白姨娘和宋清觅母女俩的那边的动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立刻告诉母亲处理。至于宋清觅也只是犯了些错误但纠正了便好,没必要为一些错误死死捉着不放,有事没事多关心关心她也不错。
而因我与宋清雪化敌为友了,而嫁的人家到底夫家也在京城。她便会留心宋府的一些事,倒也省心。
于是第二日一大早便陪同许砚去往他乡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