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女娲宫进香
纣王说起来是黄帝的后人,商朝的开国人主为成汤,黄帝的后代帝喾次妃简狄生的儿子的十三代玄孙太乙,也就是成汤。
成汤推翻了残暴的夏桀救民于水火之中,建立商朝,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民殷而国富,网开一面的故事就是出自此时,相传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唉,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纣王本是帝乙的第三个儿子,本来是没有继承大统的希望的,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微子启,二哥微子衍,只因帝乙和众大臣在飞云阁的一次游玩中飞云阁的大梁突然倒塌,纣王凭借天生神力,一手托梁,为众人争取了安全时间。
这件事后以商容为首的大臣就上奏请求立寿王为太子,入住东宫。寿王也就是纣王,纣王是他登基后的名号。
帝乙在位三年内二归天,把寿王托付给了闻太师,于是闻太师立寿王为天子定都于朝歌,号纣王。
纣王登基以来文治武功,文有闻仲太师,武有黄飞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有所依,国有所余,河清海晏万邦来潮,一片祥和的景象。
纣王七年突然接到消息说,北海七十二路诸侯以袁福通为主宣布造反不再听从纣王号令,纣王闻言大怒,遂派闻仲出兵讨伐镇压,闻仲奉命征北海而去。
纣王高座金銮殿,白玉阶下是左右文武排列,纣王说道有事出班,无事退朝,说完,随即有一人出列说明天就是三月十五了,正是女娲娘娘的生日,请陛下前去进项朝拜。以求风调雨顺,国祚绵长。
纣王说:“她有什么贡献,我去降阶祭拜她。我统摄天下,万国来朝,四海臣民皆屈服在我的脚下。区区北海几人扬言要造反,我也已经派太师前去讨伐。”
商荣解释道:&34;女娲乃是上古大神,有大公德,当初共工以头撞山导致,天塌东南地陷西北,女娲大神炼五色石用以补天,就民于水火之中有功于百姓社稷,应当享受祭祀。&34;
纣王听完说:&34;既然这样,那明天就去吧。也好祈求我朝子民免受天灾罹难之苦!&34;
第二天,以纣王为首带领文武大臣,向着女娲宫而来,一路上家家户户都在焚香祭拜女娲,求取今年五谷丰登,百病全消。
一行人到了女娲宫环视一周,只见宫内亭台阁楼树立整齐,香火缭绕。
忽然一阵邪风入内,把女娲像前的纱幔吹起,显现出了女娲圣像,雕像容貌端庄秀丽,国色天香,似天仙下凡,只见纣王神色迷离,色心大起。
心想我坐拥三宫六院,嫔妃美女无数,也没见过如此貌美之人。随即吩咐随从,拿笔来,我要赋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纣王作诗完毕,商容等大臣看完,都惊出一身冷汗,说到:&34;大王我们是来祭拜上古女娲大神,好让她保佑我们安居乐业,风调雨顺,您这是在亵渎她,丝毫没有虔诚之心,臣建议赶紧找人清理掉这首诗,以免让她看到,得罪与她,何况百姓看到也会说你闲话。&34;
纣王听完,自己不觉得是在亵渎神灵,说:&34;我只是看她容貌异常,写首诗赞美一下,留于此处与文武百姓共同欣赏,有什么错,况且我乃万乘之尊。&34;
话说女娲刚从火云宫跟伏羲、炎帝、轩辕三位圣人聊完天,回到女娲宫准备接受香火,就看见纣王题的亵渎之诗,当场发怒,无道的昏君,不思修德修政,反而亵渎神灵,掐指一算成汤六百年国运气数已到,不惩治下这个昏君,不知道亵渎神灵的后果。
说完坐在青鸾的背上往朝歌而来,在朝歌上空女娲见两道气运重天,原来是纣王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这二位也是封神榜上有名的一个是太岁,一个是五谷神,此事先不提,二人气运重天,原来纣王还不到亡国灭朝的时候,还有二十八年气运,现在还不能动手,女娲越想越生气,随即吩咐童子取来招妖幡。
挥动招妖幡,只见密密麻麻漫山遍野都是妖魔鬼怪,女娲吩咐只留下三个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听用。
女娲吩咐三妖到:&34;成汤气数已尽,西岐会有圣主诞生,取代成汤,天意如此,你们听我吩咐,助力完成此事,事情完成后我许你们成就正果,位列仙班。但是不要乱杀无辜,残害百姓忠良,三妖听完驾风离开。&34;从此刻开始成汤六百年算是结束了。
这边纣王回宫后,天天茶不思饭不想,看见三宫六院的妃子就跟看见如花似的,天天朝会也不去了,满脑子都是女娲的神姿。
见纣王天天郁郁寡欢,仲、尤浑二人说,大王因何事忧虑,这两个人擅长谄媚,蛊惑纣王。
纣王说:&34;自从女娲宫回来,仿佛我的魂都留在了那里,如今后宫没有一个能入眼的,你们能明白我的感觉吗?有什么好办法吗?&34;
费仲说:&34;大王富有四海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吩咐各路诸侯让他们献上美女,何愁没有入大王您法眼的不是!&34;
纣王听完高兴的说到:&34;好主意,就这么办,你们速速去写圣旨发往各地,让他们照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