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演员确定
赶到办公室,远远地就看见一个中年人在大门口徘徊。
走近一看,正是谭强,真人看着比之前看的那部剧里的角色还要更帅一些,一副中年成熟大叔的样子。
身高也不错,得有一米八出头,就是看着有点颓废,好像干啥都提不起劲。
姜山上前打招呼,顺便帮他登记,然后带到办公室休息。
上楼时,听说他是昨晚连夜坐火车来的,晚饭早饭都没吃,听得姜山好生感动,要不要这么拼。
让他在办公室坐着,自个跑到外面买了包子、豆浆,还帮他买了毛巾、牙刷、喝水的保温杯。
回来招呼谭强赶紧吃,吃完去水房简单洗把脸,收拾一下。
看着忙前忙后的姜山,谭强觉得有点心酸,多久没有这种被人关心的感觉了。
自打离开部队,离开战友们,自己就象一只离群的孤雁,再也没有接受过他人的帮助与关怀。
转业到地方,成天面对的都是白眼、冷眼、嘲讽、欺骗,外人看自己的眼神就像看废物一样。
就连自己的发妻都看不起自己,天天闹着离婚,要不是舍不得女儿,也不会拖到今天。
而眼前的小伙,只是简单地聊了几句,帮自己买些生活用品,但不知为啥,从他身上,却能明显感受出部队战友身上那种真诚的关心。
看他的年岁,应该还没有参军入伍吧,身上怎么会有部队的气质。
满怀疑问的谭强,三两口吃完早餐,跟着姜山去水房洗漱一通,不说焕然一新,至少也能抬头见人了。
回到办公室,姜山想趁着席导还没来的这段时间,把这个指导员的角色,帮谭强分析一下,让他心里更有底。
指导员这个角色,表演的难点就在于把握好这个先抑后扬的度。
前半段,作为一名下基层连队镀金,满脑子都想着怎么早点离开部队的高干子弟。
既要演出他油滑、轻浮的一面,又不能演的太过,不能会让观众产生太强烈地反感,后面不好收。
后面当他经过在连队的锤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时,这个弯如果转得太急,就会让观众出戏,觉得假。
这个角色,表演跨度非常大,但又不能演得太大,这个度极为考验演员的功力。
但这种角色,对爱演戏,有追求的演员来说,演起来会很过瘾,很有成就感。
听完姜山的分析,谭强再次向他表示感谢。
同时也对自己更有信心,这里面指导员的心路历程,他有所经历,完全可以带入。
他以前才入伍的时候,因为吃不了苦,也一度想着离开部队,全靠当年的战友鼓励他、帮助他克服困难,最后才在部队干了十几年。
要不是家庭原因,他根本不想转业,因为他觉得,部队才是他真正的家。
听完这些,姜山也为他感到高兴,帮他打气,告诉他,只要在试镜的过程中,找准状态,一定没问题。
谭强听得是连连点头,还好这次的角色是个军人,还好遇到了这么一位“贵人”,希望试镜能成吧。
这时候,工作人员敲门通知,席导叫谭强去参加试镜。
两人一起来到那间会议室,席导、章导已经入座,姜山赶紧走到旁边坐下。
看见姜山居然坐在导演台上,谭强还有点傻眼,这小伙子到底是干啥的,也不像席导的干儿子呀。
姜山冲他点点头,示意他冷静,准备开始。
席导递过一张纸,上面是指导员的剧本,让谭强准备十分钟,然后开始试镜。
这场戏不难,就是讲指导员给自己当高官的母亲打电话,求她早点把自己调回京城去。
但话语中要表现出指导员怕吃苦的情绪,还有不能太程式化,这个度需要谭强自己去把握。
很快十分钟过去,谭强走到场中,表示可以开始。
一位剧组的女演员帮他搭戏,两人开始表演。
谭强右手虚握,放在耳边:
“妈,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把我调回去呀?”
边说边左右踱步,头也轻轻的晃动,但幅度不大,表情显得有点焦急,还带着点撒娇的意思。
对面女演员按剧本给他念台词接上:
“别着急,我已经跟你们军的领导都打好招呼,只要你下去锻练个半把年,我一定把你调回来。”
“您就不能快点嘛,这基层连队有多苦您又不是不知道!”
谭强继续表演,这时候没再走动,站在原地,脸上不耐烦的表情加重了一些,眼神中也透露出更多的渴望之情。
这幕戏时间不长,主要是通过对白来表达母子两人之间的感情。
儿子怕吃苦,又有依赖思想,在母亲面前虽然是个成年人,但却更像个孩子,还跟母亲撒娇。
这一点谭强把握的非常好,看得席导、章导都连连点头。
谁说谭强没演技,这不就演的很好嘛!
那是,这等于是开卷考试,有人已经泄了题。
接着席导又拿出一张纸,让谭强准备一下。
还是十分钟,谭强准备好后,向导演们点头,示意开始。
这个片段是连长为掩护指导员,被敌人的黑枪击中,壮烈牺牲。
这段也是一个小转折,之前指导员已经经历过大伙对他从看不起到尊敬的过程,但他本人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
而连长为救他而牺牲,则彻底促成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到合格领导者的蜕变。
可以说是一场情感爆发戏,对演技的要求相当高。
章导让姜山上去帮他搭戏。
音效师在旁边放枪声、爆炸声作为背景,弄得还挺真实的。
两人侧对站好,章导轻喊一声“开始。”
“呯――”的一声枪响。
姜山一个跨步上前,推开谭强,随即捂住胸口,缓缓倒了下去,谭强一把抱住姜山,跟着慢慢地倒下去。
两人呈现出一个蹲姿,一个半躺的画面。
谭强先开口,带着颤音:
“连长,你怎么样?”
姜山没有回答,只是拉着谭强的手放自己左胸口,用眼神示意他把包里的东西拿出来。
当从姜山左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时,姜山也小爆了一把演技,嘴含轻笑,眼神中充满对谭强的鼓励。
然后头向右侧偏了过去,眼神定格。
“连长、连长――”
谭强的嘶哑地喊声中有了哭音,面容扭曲,眼眶发红,但眼泪没有流下来。
既演出失去战友的悲伤,又演出了军人的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
把姜山放倒在地面上,看着手里的纸,这个情感才算爆发,谭强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
这张纸是一张欠条,是连长为父亲治病时,找战友和家乡的邻居借的。
谭强拿着这张纸,捂住额头,无声地哭泣,涕泪横流。
“好――”
席导拍案而起,眼里也充满激动:
“小谭这段演得好,层次感也作的非常好,不错、不错。”
连着说了几个不错,看来席导已经完全看好谭强的表演。
章导在边上也是连连点头,还趁人不注意,偷摸着擦了下眼角,刚才,他也入戏了。
姜山从地上站起来,就见谭强还在那捂着嘴,整个人还在戏里,满脸泪痕,眼神呆滞。
姜山上前拍拍他的肩:
“谭老师可以了,如果再往下演,这个表情可就不对了哈。”
谭强一下回过神来,还不好意思地拍拍脸,想尽快从戏里出来。
席导、章导和现场的工作人员笑起来,就你小子话多,不过也对,如果接着往下演。
应该是指导员从悲伤中振作精神,带领战士们端掉敌人的火力点,夺取战争胜利的场景。
谭强刚才的情绪明显不对,没转过弯。
谭强先出去洗脸,平复心情。
席导、章导则很满意,困扰剧组的男主角问题总算解决了,一致夸姜山是个小福星,这都能让他捡着漏。
姜山送谭强出去赶车,他还得坐今天的火车回苏省。
在路上,谭强彻底向姜山敞开心扉,回去就办离婚手续,让自己坚强起来,绝不辜负战友的期望。
他是真把姜山当成战友了,跟姜山聊天的时候哭得稀哩哗啦的,一直喊着战友。
弄得姜山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来到这个时空,他还没当过兵呢,最多就是去参观了一下。
不过可能骨子里还是有军人的气质吧,让谭强误解了。
送走谭强,姜山相信他能振作起来。
七月十五号,在经过紧张的筹备后,席导宣布:
《芒山下的花环》正式开机。
整个剧组可以算是华国当前最豪华的剧组了,光工作人员就有一百多人。
最厉害的是,胶片摄影机就动用了三台,京影厂出两台,央视出一台。
要知道,以现在的拍摄技术和手法,很多大剧组都是一台摄影机拍摄的。
就姜山了解到的,前几年央视拍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琼玉梦》,就只有一台摄影机,整整拍了三年多。
这次一次性动用三台,土豪的一塌糊涂。
章导私下告诉姜山,这是他师傅的封山之作,谁敢不给面子,连文化部、宣传部都惊动了,三台摄影机,完全小意思。
等拍战争戏的时候,还会有几千人的部队参与,就问你牛不牛?
把姜山震得一愣一愣的,同时也为能参加这样的剧组而自豪。
整个拍摄周期计划是三到四个月,加上后期制作,估计得在明年五月份才能正式上映。
很多人不理解,为毛这个后期制作时间比正式拍摄时间还长,这主要是当下华国的电影制作技术水平决定的。
原片拍出来,要先洗印成胶片,这就是一个没法加速的过程,甚至有时还会拖慢进度。
因为好的洗印厂就那么两三家,而全国这么多的影片都得排队,也幸亏电视剧用胶片机的少,要不然的话,够得等。
胶片洗出来过后,就是相当复杂的剪辑过程,一般分为粗剪、精剪、复剪、终剪几个步骤。
这几步搞下来,没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毕竟席导年事已高,你不可能要求老爷子天天加班吧,能按正常时间剪出来就不错了。
剪完还得调色,这又是一个细致活,要不然看电影的时候,忽明忽暗的,观众也不答应啊!
调完色就进入最后一步,渲染,这个一般算在特效里面。。
好在这部片的特效要求不高,大部分都是实景拍摄,最多就是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渲染一下。
当然还有配乐,这又是一个琐碎的细致活,不过可以与剪辑同步进行。
好的电影配乐,绝对能为电影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
另外就是,如果演员的台词、口音等有问题,还需要配音,而且,当前华国的电影主要用的都是配音。
估计是因为现场收音,同期声达不到要求,所有很多时候只能用配音解决。
这些虽然不复杂,但零零总总的,差不多也得一个多月的时间。
等这些做完,就要准备将影片送到电影总局审核,顺利的话,半个月就行。
可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那时间就说不准了,几修几审的情况多的是。
不过相信以席导的水平,这又是部主旋律电影,审核方面应该问题不大。
听着章导絮絮叨叨的聊完这些,姜山觉得拍电影还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随便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很多人的工作白费。
最喜剧的是,有时候,演员辛辛苦苦拍出来的戏,在导演手里,减的一点不剩,那才叫痛苦。
当然这些,也不是姜山需要考虑的问题。
开机后,其实属于姜山的工作内容不多,他作为编剧,可以给导演提出在拍摄时发现的问题。
但因为有席导、章导这些大神在,他连个辅助位都不算,相当于只能跟着剧组打杂。
于是,章导发现,那个嘴甜手快的打杂工又回来了。
在剧组,谁都能使唤他,而他自己也属于闲不住的,没事都要找点事来做。
还别说,这小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很有眼力劲,就是老话说的,眼里有活,哪都能让他找到事做。
搬东西的时候不用说,别看他人不壮,但手上力气比成年人还大。
灯光需要打灯抬板的时候,他又出现了。
收音师执杆时间过长,手发抖的时候,他能及时顶上。
道具组经常能看见小伙钻进钻出,有时候,道具一时找不到的东西,他都能给你翻出来。
其他像什么分发盒饭、协调场地、演员后勤之类的,更不用说,都能见着他。
除了导演和摄像这种专业技术要求太高的活,没法帮忙,其他的,基本上全剧组的人都接受过小伙的帮助。
慢慢地在剧组,混得比席导、章导名气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