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沙篇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三到/朱熹】
景点:岳麓山景区
长沙的最后一站,是岳麓山景区,这里面有爱晚亭,岳麓书院还有黄兴墓。先参观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一。北宋时期创立,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文人墨客在此迎来兴盛时期,当年可风光了,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后来《历史课本七下》的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后来朱熹担任湖南巡抚,成为岳麓书院校长,岳麓书院名声达到最鼎盛,后来元军攻破长沙,岳麓书院付之一炬,元朝重开过,元末又再度烧毁,明朝初年重视地方官学,不畅导书院教育,直到明朝中期才又重开,后来王阳明来这里讲学,岳麓书院再度复兴。
从宋朝以来,岳麓书院几度浮沉,开开关关数次。为什么呢?因为那古代读书是贵族世家的权利,这里就是高级私立大学,很多的世家子弟。他们的来这交朋友,之后谁当官,就互相提携,当官后就拉帮结派,造成许多朋党之争,官官相护的事情时有发生,欺上瞒下,造成政府管控不力,老百姓倍受欺压。比如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案。那次的皇榜上面,居然只有南方的学子。北方学子一个都没有。并不是说北方学子读书不好,而是主考官就是南方人的,他们可以在这个考生的卷子中,感受到文章中的文笔是南方学子所写。录取的全都是南方学子,学子当官后,造成所有的政治资源都偏向南方,南方就更富有,资源更集中,各地分配不均。中国的历朝历代的改革,其实都是避免贵族世家的资源过度集中。而造成阶层固化,百姓就上升无路。之后就会起义。所以你们现在考试的制度,还是以地区为单位,这其实对浙江人来讲,是不公平的。但是为了所有地区的均衡发展,只能这样做。也是避免某一个地区的人掌握太多资源。现在的双减政策,也是类似的道理,有资源的人,都让小孩拼命辅导,穷人小孩却没机会学习,只会让差距越来越大。
历史上的儒家经历过两次的重大变革,一个是汉朝董仲舒,将玄学的部分理论,融入了儒家思想之中。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就是说人的所有都一直在上天监察之下,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在我们是举头三尺有有监控,如天子若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类似这样的玄学来加强儒家规矩的遵守,遵守那些呢?就是三纲五常了。三纲指父子,君臣,夫妻之间的伦理逻辑。五常指的就是仁智礼仪信。就是周公制度的普拉斯版。也就是说如果大家不遵守三纲五常,除了社会舆论的压力,还会有老天的惩罚。
另一次的重大改革就是刚刚提到的朱熹,他的程朱理学。将儒家再次融合道家及佛教思想,更进一步的优化了儒家思想。尤其之后的科举考试,都以朱熹提出要以四书五经为主。从此造成之后的思想固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程朱理学这套理论十分完整。就成了主流。他把自己神化了,道家讲的是道,道法自然,他们讲的是格物致知,其实是类似的道理,但是朱熹说了只有达到“物格知至”,方可进入圣贤之域。不然就无法成圣。
有点像现在许多的宗教,主是唯一,不容置疑。所以之后文人无不以成圣为目标。另外的三纲五常也再度加强了管控的力度,天地君师亲说的都是对的,其他人不容置疑。所以后人才说朱熹思想禁锢的中国人数百年,但是也创造出我们的集体意识,之前我们聊过的烈士精神,就是因为如果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占其中任何一点就会让舆论给批评到社死,相信这套理论的人,为国牺牲时候,毫不犹豫。例如文天祥,所以对于国家治理人民十分有利。于是后来几个朝代都利用程朱理学为治国理论基础,尤其是在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之下,这群文人想方设法要与天子共治天下,架空皇权。部分文人嘴上说一套,自己却做另一套。就如世修降表的衍圣公,实在太丢先祖孔子的脸。还有秦桧之类许多文人都是一样。
现在很多人都说朱熹的不是。但是他也有优点,他提出朱子读书法,还是挺有用的。到现在的教育还是用此为主要大纲,他说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忌体察,也就是小孩子启蒙阶段,要以背为主,由浅至深,先背古文,再由老师讲解,自己也要加以思考,理解文章背后的意思,之后虚心与人讨论,更加了解真意,最后还要去实际体验。
但是以前我们老师只叫我们背,老师教的思考方式,并不是应用于个人,而是应用于集体的,所以造成了,有些人思考不明白,成绩呢就跟不上。那就死记硬背吧。我们小时候的教育理论叫【背多分】,你背了分数就多,不再教你思考。
《语文课本五上》朱熹写的【读书要三到】,先眼到口到再说,其实用心最重要,不止读书,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朱熹还写了《语文课本五上》的【观书有感】以及《语文课本六上》的【春日】。
这次旅行,与你到中国各地四处游玩,除了一起了解课本里这些写诗词的人,当初是什么想法,他的心境,他的感触,为何能写出这些诗词?然后呢,我们顺便呢来这边体验学校家庭以外的实际社会,了解我们课本所学习的知识,其实都是跟这个社会呢息息相关并不是只是为了成绩,读书要读的明明白白。有句话叫实验出真知。让你理解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也希望你在这此次中呢奠定你的人生目标。希望你不忘初心,永远对这个社会充满好奇,有主动学习的心态就如道法课本中的学会学习,并且在其中找到其乐趣。就如《语文课本九上》中【精神的三间小屋】一般。
刚刚提到了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有哪些呢?。。。。。。你们课本里面也有其中礼记的几篇,《语文课本八下》【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哎呀。这边有个小水潭,《语文课本八下》【小石潭记】,柳宗元写的。柳宗元也写了《语文课本二上》的【江雪】,还有《语文课本十二上》的【种树郭橐驼传】,
现在在长沙。我想起来咱们在滕王阁序里面的提到贾谊。《语文课本九上》也有【长沙过贾谊宅】。李商隐也写了篇【贾生】。講的就是贾谊。贾谊为什么这麽多诗人写他呢?我们读读《语文课本十一下》他写的【过秦论】吧。就了解他有多牛
还有一篇《语文课本七上》【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写的。对,他们也是在长沙相遇。所以呢,长沙呢是历朝历代的的一个重镇。你还能想到哪些诗人呢?这里是黄兴的墓,关于黄兴的故事我们会在其他地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