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奥尼石山之战(九)
具装骑兵的出现成为了压死加里俄斯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优秀的将领比之平庸的将领,其高超之处便在于越是处在危险的境地越能做到临危不乱。
加里俄斯的目光快速扫过战场,几乎是在扫完一遍之后加里俄斯便做出了判断
必须得撤退了。
战场上,己方的步兵军团很明显被具装骑兵的出现给吓到了,许多士兵出现了怯战的迹象,而反观彭同,在等到具装骑兵之后便立刻指挥所有的步兵军团向自己所在的禁卫军圆阵突围,而彭同也散出部分禁卫军协助重装步兵和突击步兵突出重围。
此前觉得胜利在望的西帝国军队打起来有多卖命,此刻绝望笼罩之下的士兵就有多惜命。
加里俄斯甚至不需要再看第二眼,就明白这些士兵已经无法继续高强度作战了。
而自己方才已经透支了骑兵最后的动能,如今之计,只有撤退。
于是加里俄斯仅仅带着几名亲卫骑兵,便奔走在战场上,希望以皇帝的勇武来感染慌乱恐惧中的士兵。
这一招奏效了,加里俄斯亲卫手中高举的双头鹰旗帜使得士兵们找到了方向,士兵和军官们不再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他们在纷纷向皇帝旗帜所在的地方靠拢,在加里俄斯的指挥下,临时列出了一个抵御骑兵的阵型。
但是这个临时组成的队列实际上对于骑兵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单单是没有拒马桩的问题,许多刚刚经历了一番血战的士兵此时早已精疲力尽,而且方才的肉搏战,许多士兵都是换装的便于自己动作的短武器和小型盾牌,拿这些武器来抵御具装骑兵的冲锋,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是加里俄斯别无选择,他将军队放置到背靠奥尼石山的山坡处,企图以缓坡来消除一些骑兵冲锋的威胁。
背靠山坡的西帝国军面对着已经重新整合队伍的东帝国军队,颇有一种壮士慷慨悲歌的气氛。
看见那些满脸坚毅,视死如归的西帝国士兵,彭同不由得一番唏嘘感慨,但是废话也就到此为止了,彭同可不会傻到这个时候跑去假惺惺的找对方谈和,且不说凭自己对加里俄斯的了解,对方大概率和把自己的议和信当厕纸用,就算是对方如果真的想投降,那为何还要做着最后一搏呢?
于是彭同干脆命令手下的步兵军团和骑兵互相配合,向着前面的西帝国军队压了过去。
这个时候再去谈什么让骑兵找战机就有些愚蠢了,很明显对面的鬼样子连具装骑兵一波冲锋都挡不住,自己拿步兵协助配合都算是给对面面子了。
弩手射出两轮箭雨将对面的步兵死死压在盾牌之下后,具装骑兵轰隆隆的马蹄就纷沓而至了。
正如彭同所想,敌方孱弱的步兵已经无法抵抗具装骑兵这种铁怪兽的践踏了,对面的阵型在具装骑兵一轮冲锋之后便变得七零八碎不成样子,接下来彭同手中的步兵则按部就班的钻入被撕开的口子,一步一步蚕食掉这支强弩之末的军团。
然而让彭同没想到的是,面对绝境,加里俄斯居然毅然决然的让骑兵以战马的生命为代价帮助步兵恢复阵列,要知道此前骑兵已经经过两轮冲锋了,这完全就是赌到最后的赌徒将全部身家性命都压上桌的行径。
但是在活命或是身死的二选一面前,拿骑兵换一条生路,似乎确实是稳赚不赔。
骑兵们燃烧着战马最后的生命力,居然真的给彭同的步兵扰乱了。
这也难怪,毕竟相比于西帝国精疲力尽的步兵,彭同手下的步兵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由于人数劣势,先前的一番血战他们花的力气更多,此时面对着对面骑兵不要命的打法,自然是无法招架。
再怎么说陷入绝境的又不是自己,软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很明显对面就是一副要跟你玩命的架势,犯得上吗?犯不上。
不光手下的军官和士兵是这么想的,彭同也是这么想的。
此战到目前为止,己方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具装骑兵出现之后,虽然加里俄斯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归拢了正在作战的步兵,但是陷入混战的士兵那是你说脱身就能脱身的?
不少士兵都被东帝国军队包围、俘虏,至于那些逃窜的士兵,彭同则是没功夫搭理,这些散兵游勇成不了什么气候,自然不值得自己浪费力气再下一道命令。
到目前为止,东帝国已经俘虏了西帝国近一万人的步兵和千余人的骑兵,地上更是留下了数不尽的尸体。
谁也不想死在胜利的前夕,彭同很清楚自己手下这些军团士兵的想法,他也无意继续和已经铁了心玩命的加里俄斯死磕到底,于是彭同干脆命令步兵撤回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彭同就这么放过了加里俄斯,开玩笑,你以为战争是过家家?
步兵累了,这不还有弩手和具装骑兵嘛。
加里俄斯的骑兵自然是不敢追的,而彭同就这么好整以暇的看着弩手不慌不忙的在撤回来的步兵阵列前上弦射击。
至于对方会不会鱼死网破冲下来跟自己玩命?
看见山坡上那些具装骑兵了吗?加里俄斯为了削减具装骑兵的冲锋力度而选择的阵地,确确实实让具装骑兵的冲锋打了一些折扣,但是一轮冲锋过后,诶,您猜怎么着?具装骑兵在人家步兵头顶上。
他们敢冲锋,自己就敢散开步兵和弩手,让具装骑兵冲个爽。
什么?如果他们列盾墙冲锋怎么办?
你信不信他们还没靠近弩兵,插满弩矢的盾牌就能把他们的手给累断。
加里俄斯自然也是知道这些的,他对此也毫无办法,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此时加里俄斯就处于走背运的时间段……
……吗?
“陛下!”
彭同撇过头,身旁的禁卫军连忙指着自己右侧。
“狄俄尼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