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眼红政绩的王志山
在来饭馆的路上,秦君宇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向王志山汇报了一下。
王志山听完秦君宇的汇报,暗自分析了一下这几个项目。
发现这几个项目的可操作性竟然都很大,王志山心中暗赞不已。
不过,王志山因为某些原因,本就对秦君宇就有一肚子意见。
这一听秦君宇有这么好的项目,竟然没有先向自己汇报,心里就有点不痛快。
不过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客,喜怒不形于色王志山还是能做到的。
毕竟,这路要修,学校也要建,老百姓也是要吃饭的。
如果操作的好,这政绩可都是自己的,大好的机会可不能就这么放弃。
有了想法后,王志山心里的郁结也散开了,也不再吹胡子瞪眼了。
一顿饭,几人吃的有说有笑的,最后也算是宾主尽欢。
下午一上班,秦君宇立马带着汪承奕兄弟俩来到工商所注册公司。
在秦君宇的陪同下,仅用一个小时左右便已经拿到营业执照。
随后,三人就此分开,秦君宇回了乡政府,汪承奕兄弟俩回了汪家村。
回到乡政府后,秦君宇拿着三份报告,敲响了王志山的办公室门。
“您好!王书记,这是那三份报告,您请过目一下。”
进门后,秦君宇问了声好,直接将报告放在王志山的办公桌上。
“嗯!先放这吧!等我有时间再看。”
王志山头也不抬的说道。
秦君宇闻言,不由得一愣,不明白王志山态度转变为啥会这么快。
当务之急,不是应该先解决修路问题吗?秦君宇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秦君宇也没有往深处想,只是以为王志山正在忙着。
“那行!王书记,您先忙着!我就不打扰您了。”
说完,秦君宇抬腿离开王志山的办公室。
待秦君宇一离开,王志山迫不及待的打开那三份报告看了起来。
王志山结合秦君宇中午说的话,越看越吃惊,越看越高兴。
此时的王志山,内心中已经有了占据这三份报告的想法。
然而王志山只顾着兴奋,只想着政绩,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
就是因为这次的贪婪以及大意,未来让王志山丢尽了颜面。
再说秦君宇,一直等到晚上下班,也没有等来党委会的召开。
此时,秦君宇心中有了一丝不好的感觉,不过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下班后,秦君宇回到宿舍骑上摩托车,一路磕磕绊绊的回到汪家村。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秦君宇将汪承奕跟汪承乾送到洪店乡汽车站。
返回洪山乡后,秦君宇将摩托车放回宿舍,去乡政府报了个到。
随后,秦君宇喊上田新阳,两人一人一辆自行车开始下乡调研。
这一次的下乡,秦君宇首先要解决砍伐猕猴桃树这件事。
然后再从各个方面了解一下洪山乡,看看有没有其他发展的路子。
虽然汪文昌派人阻止了乡民砍伐猕猴桃,但也不过是拖延了几天而已。
所以,秦君宇还要加快速度,争取三天内跑遍洪山乡十八个村。
而通往这十八个村庄的路,几乎都是山路,这任务不可谓是不重。
从两人进入第一个村庄起,秦君宇就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说。
哪怕秦君宇保证一个月内必会开工修路,都没人相信他的话。
主要是乡民们以前太过于相信乡政府,这才造成眼下尴尬的局面。
如果再过一个月砍树,必会耽误春种的时间,这一耽误就是一季的收成。
最主要的还是秦君宇太年轻,谁知道说话好使不好使。
其实说了那么多,总结下来也不过是三条原因。
一是乡政府的屡次失信,二是秦君宇太过于年轻,三是乡村们正饿着肚子。
最后秦君宇没有办法,只能搬出他初中的同学来说事。
在同学的担保下,村里这才答应将时间放宽到二十天后。
一路上,秦君宇跟田新阳聊的最多的便是关于洪山乡粮食产量的问题。
按照田新阳的话说,现在洪山乡对于粮食产量的提升都十分关切。
但由于地势原因,以及种植技术落后,粮食的产量根本上不去。
两人骑行在山间的小路上,秦君宇突然停了下来。
看着树木丛中的灌木,秦君宇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秦副乡长,怎么了?您累了吗?”
田新阳紧随其后,停下来问道。
“小田,你说我们这的粮食只能做到一年一季是不是?”
秦君宇略一思考,沉声问道。
“对的!秦副乡长,我们这是山区,做什么都要人工来做,只能是一年一季。”
“而那些平原地区,有拖拉机割麦,一天能割四五十亩。”
“如果家里劳动力多,可以勉强做到一年两季。”
田新阳之前做过关于提升粮食产量的功课,对于秦君宇的问题张口就来。
“小田,你说我们在小麦收割前,在空隙处提前种下玉米能不能做到一年两季?”
秦君宇双眼放光,兴奋莫名的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咦?秦副乡长,还真有这个可能。”
“如果能提前十天种下玉米,秋收时就不会耽误小麦的种植,可行!”
田新阳沉思了一会儿,旋即崇拜的看着秦君宇,兴奋的说道。
“小麦收割前一个月内,你记得提醒我一下,我们找几块实验田试试。”
秦君宇看着田新阳吩咐道。
“秦副乡长,我有一个不太成熟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田新阳思考良久,内心忐忑的问道。
毕竟这事如果成功,肯定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就算是暂时实验不成功,以后也必定会在不断地摸索中取得成果。
这个天大的政绩,绝对会在秦君宇的官场生涯中留下浓浓的一笔。
所以田新阳才会有顾虑,生怕一个不小心引起秦君宇的反感。
“哦?有想法尽管提,好的坏的都能说,在我这没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秦君宇语气温和的说道。
从田新阳说话的语气以及神态中,秦君宇看得出他内心的犹豫不决。
不过田新阳越是如此,秦君宇的好奇心就越大,更想知道田新阳的想法。
更何况,他秦君宇自认自己也不是那种听不得别人建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