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学业
“宏耀是姜先生弟子,亦算书院半个东主,便带我们看看书院可好?”
听到三皇子的话,黄宏耀表示:“殿下有命,宏耀自无不可。”
接下来的时间,黄宏耀便带着众人在圣德书院中闲逛。
书院是皇帝建的,占地极广,学堂,靶场,马场,该有的全都有,功能一应俱全。
他们只逛了半天。
皇帝走后,他们便被姜云升喊了回去。
所有人见到姜先生的时候,心中都很惊奇,年轻,仙风道骨。
这样的人,就连纨绔们看了,都觉得是淡泊名利的大德之士。
“见过姜先生!”
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在三皇子的带领下,纨绔们规规矩矩的行了礼。
“都是好苗子。”姜云升安抚了几句,就跟老师夸学生是好孩子一样。
他只在三皇子身上多停了几眼,便让黄宏耀带着众人去选宿舍。
按姜先生的规矩,所有学子必须住在书院里,逢年过节才可回家。
若是学业不成的话…
大概这辈子都毕不了业,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圣德书院了。
反正都是勋贵家的孩子,姜云升也不怕养不起。
学不好还想毕业?
他表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本来就是纨绔,不好好读书明理,改造自己。
还想着出去醉生梦死,败坏他这位“教书先生”的名声?
别做梦了!
务必保证,每一位进了圣德书院的纨绔子弟,毕业后都能洗心革面,奋发上进,重新做人!
做不到,那就别毕业了。
不管纨绔们怎么哀声载道,也抵不住“姜先生”的力量。
圣德书院正式开学,教授学子的时间比立德书院要早的多。
因为圣德书院都是京城本地的勋贵子弟,而立德书院面向整个天下的平民学子,寒门子弟。
虽然立德书院招收学子的名额不多,入院的资质筛选听说也很严格,但比起勋贵的数量,天底下的穷人和寒门子弟实在太多了!
姜云升现在还做不到让整个天下,无数百姓的孩子都能读书。
他能做的,便是先挑选出“寒门精英”,再以这些人为种子,布道整个天下。
圣德,立德,自然是以德为先。
他不是要将学子们培养成死板的道德君子,那就落于下成。
他是要为学子们树立“德”的观念。
德。
应该是一种准则,一种底线,一种行为举止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东西。
绝不是刻意做作!
刻意做作的是伪君子,是小人,是道貌岸然之徒,绝称不上“德”字!
在这方面,就不分什么勋贵,或者平民寒门了。
只要是人,就应该,不,是必须有自己的底线!
…
三皇子觉得姜先生的书院很有意思。
自他入圣德书院,已经过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来,大家都在十分刻苦的进行学习。
不刻苦不行,会挨揍,而且是狠狠的揍!
别误会,不是姜云升揍他们,而是勋贵们的家长揍他们。
书院限制学子出去享乐玩耍,却不限制家长进来。
勋贵子弟们挨揍,是因为姜先生发明了一种叫“成绩单”的东西。
“先生真乃神人也!”
三皇子总是会默默感慨。
圣德书院学业繁重,除了读书明理之外,骑,射,剑等也要进修。
最过分的是,先生规定了,三天一小考,七天一大考,更有月考这种魔鬼东西!
这么多学科,每门要考试!
可以这么说,学子们每天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
天知道先生为什么能出这么多考题出来?
考就算了,书院里还有个超大的牌子,时时刻刻都在公布大家的成绩!
这是在公开处刑啊!!
大家都是勋贵子弟,都是纨绔,彼此都认识,父母也认识,都是京城勋贵圈的,谁不知道谁啊?
“某某伯,你家儿子不行啊!怪不得你只是个伯…”
“啧,老子不行就算了,儿子也不行。”
有些互相之间有仇怨的,平时就在找茬,有了这光明正大的由头,还不得狠狠嘲笑一番?
某某伯很生气,生气能怎么办呢?
人家爵位比他高,说的还是真的,自家儿子考的就是没人家儿子好,你说气不气?
太气了!
有气就要发泄,可找不到机会发泄啊!
然后姜先生就说了,允许勋贵们进书院看孩子。
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每次考试过后,那个公布成绩的牌子底下都是“超大的社死现场”,鬼哭狼嚎声不绝。
得亏都是纨绔,平时没少挨揍,而且大家互相之间也很熟悉。
不然这么搞,都是些半大孩子,一不小心可能就“心理扭曲”了。
姜云升当然不会让这些勋贵子弟“心理扭曲”,有个词叫寓教于乐。
在经过超高强度的整治,打磨勋贵子弟的心性后,他便见好就收,停了小考,只保留七天一次的大考和月考。
纨绔学子们可算是好好松了一口气。
这是好事,一个月起码少挨好几次揍呢!
这“一紧一松”之间,他们竟然心底产生了一丝对先生的感激之情。
人,就是这么奇怪。
既然说了是寓教于乐,那单纯的减负肯定不行。
姜云升开始组织纨绔学子们狩猎。
纨绔的标志是什么?
鲜衣怒马!
京城出现了奇观,数十名纨绔子弟,在一名文弱的教书先生带领下,前往郊外园林狩猎。
在书院里学的骑术射术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自打刻苦读书了一段时间,打到猎物,纨绔们也不像以前,开口就是吹牛。
现在能拽几句诗,说一些典故。
有聪慧的,学的快的,还能当场写出诗来,往往能博得满堂喝彩!
“林暗草惊风,学子日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麋鹿中!”
“好!!!”
某公爷儿子当场做诗一首,引来众人高呼,就连先生也赞许的点了点头。
一下子,心中便充满了极大的成就感!
什么叫学以致用,这就是学以致用。
读书,或者学习,最怕的就是努力看不见。
真的让人埋头死读书,有几个人能读的下去?
是他们不聪明吗?
不是!
是方法出了问题!
寓教于乐,先贤早就指出了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