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五湖四海
第三天上午,高考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紧张刺激又扣人心弦的估分环节。
张扬还是先给陈雪估分,当然以陈雪如今的水平,也能估得八九不离十。
她估得的689分,张扬估得是691分,取平均值是690分。
张扬知道这一年的全省高分情况。
理科状元是690分,榜眼是689分,探花是687分。
也就是说,如果估分准确无误的话,陈雪保底并排榜眼,大概率并排状元,甚至有可能独占状元。
对于这个成绩,她欣喜若狂,自己也大感欣慰。
总算不负这一年的辛苦付出。
她在温婉的客厅中连蹦带跳,兴奋地问:
“张老师,我是不是能去燕大了?”
张扬微笑的点头:
“是的。”
“那我们是不是就成校友了?”
“是的。”
“那我以后可要喊你师兄了?”
“你现在就可以喊。”
“师……我……我喊不出口。”
温婉在一旁盈盈笑道:
“直接喊师兄肯定喊不出口,你得带上昵称。”
“什么昵称?”
陈雪不解地看着她。
“你喊他大师兄,就像大哥,大姐,大妈,大叔,大爷,大婶一样,听起来多亲切。”
“大师兄?”
“你看,这不就喊出来了吗?”
“是耶。”
张扬故作深沉道:“为了和大师兄般配,我得喊你小师妹了。”
温婉打趣道:“那我得专门做一期节目,‘大师兄和小师妹不得不说的故事’。”
“扑哧!”
“哈哈!”
三人一起捧腹大笑。
张扬去年只带了一个高考班,今年却有四个。
因此来找他帮忙估分的学生,也是去年的好几倍。
好在大家普遍考得不错,他是累并快乐者。
一边揉着干涩的眼睛,一边咧着嘴发笑。
他记得上一世今年的专科线是440分,本科线是510分,一本线是550分,211线是570分,985录取线是590分,top8录取线是610分,燕大录取线是625分。
冲本班全员过了本科线,五人过了一本线,一人过了燕大录取线。
冲专班全员过了专科线,一人过了本科线。
本校的应届班,三十四人过了专科线,八人过了本科线。
外校的应届班,三十人过了专科线,五人过了本科线。
黄崖县长吴泽的儿子,吴彬彬,估了553分,过了一本线,印证了自己当初对他的第一印象。
一本至211之间。
省厅刑侦一支队长岳向东的儿子,岳鹏飞,估了514分,过了本科线,也超出了他们考上专科的目标。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底子就不错,只是没有用功读书。
公务员、教师和医生群体的子女,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知识面广泛,脑瓜子灵活。
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基本都出自这些家庭。
而农民、工人和生意人的子女,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即使后面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考上好大学。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陈雪这样的,母亲是个没文化的农民,从小没培养过她,但她天赋异禀,脑瓜聪明,靠自学就比绝大部分人考得还要高。
另一方面,鉴于这两人父亲的身份,能够为自己的事业提供不少助力,自己也在他们身上花了相当的功夫。
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再无私的老师,也不可能把精力平摊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高考考的是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而不仅仅是学生本人。
凭什么你十年寒窗,就抵消人家三代人的努力?
统计下来,他今年的战绩是:
燕大,一个,录取率0625。
一本,五个,录取率3125。
本科,四十八个,录取率30。
专科,九十个,录取率5625。
总录取率,90。
落榜率,10。
当然,这只算了四个高考班的160人,如果加上四个毕业班的240人,录取率就不是腰斩,而是大腿根斩了。
但放在整个大治市,也是非常亮眼的成绩了。
特别是有一个全省理科前三甲,哪怕一中、二中这本市两大名校,也是没有的。
他现在的问题是,中坚力量断层。
专科、本科一大堆,本科很少,211和985一个没有,全靠陈雪一个人在给自己支撑门面。
等她去了燕大,明年就要为重点名额而发愁了。
小师妹,你能再复读一年吗?
他不无恶趣地想道。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就算陈雪肯留下,她今年已经是top8,哪怕明年考了750满分,也依然属于这一档,不算作新名额的。
在原先那个世界,很多考生的分数达到了top8,但不够燕大或水木,经常会选择复读一年。
但在这个世界,此类情况并不多见。
因为你即使考上了燕大或水木,也属于top8这一档,不算作新名额,没有学校愿意收留和培养你。
况且燕大和水木也只是资源相对多一点,并没法将另外六所高校甩开一个身位。
要想在南方地区当高官,金陵大学、震旦大学、交通大学和西湖大学这四所名校的文凭更好使。
要想在西北地区当高官,兰州大学的文凭更好使。
要想在西南地区当高官,西南联大的文凭更好使。
燕大和水木只是在北方地区占据了显著优势,京城的省部级高官,一大半都出自这两所名校。
但到了更高的层面,燕大和水木的优势又不明显了,因为要五湖四海,平衡全国各地的利益。
光有燕大、水木的人马,其他地方的人不服气,政令就难以四通八达。
一般来讲,东北、华北、西北、中原、江南、粤南、西南七大区域的代表比例是一样的。
既看出身,也看学历。
如果一名自幼在临安长大的学生,考上了燕京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国际庄工作,那他就是江南和华北各占半个名额。
实际情况比这更复杂,算得更细。
如果一位领导履历丰富,曾辗转多个地区,可能就会计算成三分西南,三分华北,二分中原,一分西北,一分东北。
多地为官,有利有弊。
利是视野开阔,经验丰富,人脉广泛。
弊是缺乏大本营,根基不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