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琚丝桐的新书 > 第41章 广陵散

第41章 广陵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京都洛阳,东市刑场。深秋的天气,树叶飘零,风儿萧瑟。

    刑场外早已围满了人群。数千人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刑场四周。

    不远处,一队行刑队伍疾速而来。前面是两队骑着马的官兵,中间是戴着枷锁的嵇康。两旁及后面都是清一色的衙役。

    嵇康身着他常穿的洁白的长衫。头发扎起,消瘦而又苍白的脸颊上,看不到半点惊恐或是悲伤,一副从容不迫的神情。走到刑场中央后,他看了看满场黑压压的人群,甚至还微微露出了一点微笑。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人们拥挤着向前。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崇敬,惋惜,以及无尽的悲哀……

    衙役队伍里走出一名官员。只见他掏出一纸文书,大声念道:

    “罪犯嵇康,不臣天子,不事王侯,反叛朝廷,言论放荡,非毁典谟,轻狂傲世,蛊惑于民,包庇他犯,今处以极刑,以示天下。“

    此时的嵇康已被除去枷锁。只见他毫无畏惧之色,坦然地看着四周的山水树木,又望向更远处的群山。

    只见刑场不远处,忽然走来了一群又一群年轻的太学生。他们在人群中硬是挤出了一条路,使得围观百姓不得不向四处散开。这数千血气方刚的太学生群情激愤,他们异口同声地呼叫着“嵇康无罪,释放嵇康!嵇康无罪,释放嵇康!”呼喊的声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响彻于东门。

    指挥行刑的官员见状,不得不大声呵斥太学生:“肃静,肃静 !不许喧哗!”

    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们,开始推搡太学生和围观百姓。太学生们自然不服,与卫兵发生了小规模肢体冲突。

    指挥行刑的官员见状,立即吩咐身边士兵骑马去求援。很快地,又有大队官兵过来,包围了刑场。

    激愤的太学生们不再喧嚣叫嚷。只听其中有人一声令下,数千太学生立即齐刷刷地跪在了草地上。

    嵇康望着现场的骚乱,以及太学生们的抗议和支持,脸上已然出奇的平静,如同一座雕塑般矗立着。

    忽然间,人群中产生了小幅的骚动。很快地,人们让出了一条路。

    只见长乐亭主和一双儿女哭着奔向嵇康。

    “父亲……”

    “爹爹……”

    “夫君……”

    嵇康弯腰抱住一双儿女。此时,泪水终于从他的脸颊上流下来。长乐亭主也上去抱住他们,一家四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围观者中很多人随即流泪不止,有些人扭过脸去不忍观看……

    过了一会儿,嵇康终于起身,用衣袖擦去泪水,对儿女说:“巨源伯伯在,你们不会成为孤儿了。今后要听母亲的话,听巨源伯伯的教导。“

    一双儿女懂事地点点头。长乐亭主满面泪痕地再次与丈夫拥抱……

    嵇康问妻子:“我的那把琴带来了吗?”

    长乐亭主点点头,随即从旁边的灵儿手中拿起了那把嵇康最心爱的琴。她颤巍巍地递给了丈夫。

    嵇康拿起了他平生最喜爱的古琴。他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坦然地缓缓坐下,然后把琴放在膝盖上。数千围观者全都平心静气地看着他,一时间鸦雀无声。

    嵇康面朝着人群,用他那天籁般的嗓音轻轻地说:

    “我曾经去往西域游玩,住宿在一个叫华阳亭的地方。在一个月光明媚的晚上,我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奏。一曲弹毕,忽见身边有一人在听。我问客从何来,他没有回答,我感觉来者必为高人,于是极力邀请他弹奏一曲。来人弹奏了一首精妙绝伦的曲子。我问他是否可以传授。他说可以,但必须有个承诺,即此曲不可再传第三人。这就是我今天要弹奏的《广陵散》,也叫做《聂政刺韩傀曲》。这位高人,就是著名音乐家杜夔的儿子杜猛。”

    嵇康说完,就双手抚摸着他心爱的片玉古琴若有所思。随后,他便用他那修长的双手,拨动了银色的琴弦。

    琴声一响,喧闹的刑场立刻平静了下来。嵇康的琴声曼妙而又空灵飘逸,令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秀美的山巅,望着烟雾缭绕的层层白云,感受着大自然的伟岸神奇。随后,琴声又变得慷慨激昂,让人感觉置身于血染的战场,感受到生命的拼搏杀戮,以及顽强不屈。再之后,琴声又变得清灵温婉,似乎让人置身于清粼粼的河边,看着生生不息的清泉流淌,感受到大自然的永恒和圆满……

    嵇康的亲友,三千多太学生们,还有慕名而来的百姓们,全都静静地聆听着嵇康最后的琴曲——他用生命演奏的美妙音乐……

    最后,在场的所有人,甚至包括一些士兵和监斩官员,全都忍不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最后的乐曲弹罢,嵇康不无遗憾地说:“当初袁淮曾让我教授他《广陵散》,可是,我因对杜猛有过承诺,故没有答应。如今这曲《广陵散》从此就成了绝响。”

    随着刽子手举起的屠刀,嵇康这个曹魏时期最俊美而又最具才华的男人,走完了他那39年的生命进程……

    霎时间,日月黯淡无光,天地为之恸哭……

    围观的上万群众,无不哀婉痛惜。嵇康的几位铁杆朋友,山涛,阮籍,刘伶,向秀,阮咸,王戎,都远远地站在外围,他们不敢上前,怕引起刑场执法者们的驱赶,更怕与嵇康对视,那必然是无可奈何的情绪失控局面……

    263年这个朔风潇潇,满目苍凉的日子里,魏晋时期最具才华、颜值最高的嵇康——嵇叔夜,如同一颗巨星陨落……从此,在中华历史上,以嵇康为核心的这群魏晋顶尖文人,永远地载入了华夏史册,成为一个反抗传统礼教,藐视混乱朝代的标志性符号——竹林七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