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上清宫
第二天一早,冯颐刚想收拾东西离开返回淄川,却有一个道童找上了门。
冯颐出门见了这道童,发现他显然就是昨日上清宫引领冯颐几人见那段道士的那个道童,只是不知他今日所来又为何事?
那道童看见冯颐出来,上前打了个揖礼,面对冯颐竟然比昨日客气了几分,口中说道:“我家师傅在上清宫邀请公子前往一叙有事相商,还望公子能够屈足前往。”
冯颐刚好也有问题想问昨天那中年段道士,见这道童上门来邀请自己,当然同意前往。
“仙长相邀,在下自然不敢推辞,还有劳这位道长引路!”
那道童见冯颐同意,当即头前带路引着冯颐往山上走去,冯颐当即在后面跟上。
只是不知为何,这山路似乎与昨日上山时的路略有不同。
因为明明只是两个时辰左右的十几里上山路程,冯颐走着着却感觉越走越长,总觉得已经走了有十几个时辰。
可看着天上那依然高高挂着的太阳,以及在前面丝毫不觉异常的引路道童,冯颐也没有说什么,只好继续埋头赶路。
冯颐估摸着又是几个时辰过去了,饶是有点修为在身,也已经开始感到异常劳累了。那道童这才堪堪停下脚步,转过头来与冯颐说话。
冯颐见他一副丝毫不觉劳累的样子,正在暗自惊奇,抬头就看见了更加让人惊掉下巴的景象。
只见一大片金碧辉煌的殿宇映入眼帘,还有许多人在这殿宇之间穿行。
那道童则对着冯颐说道:“公子,我们已经到了上清宫了!”
可看着这些楼阁殿宇,以及走来走去的繁多的道士,冯颐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看到的。
“我们不是去上清宫吗?这里是哪?”
那道童听闻此言却一脸疑惑:“这里就是上清宫啊!”
冯颐当然不相信,这与自己昨天来的地方有着本质不同。
“不对!昨日我们来的上清宫明明只有大殿三两间,也没有如此多的道长,这里是哪里?你为何骗我!”
那道童却笑了:“上清宫一直都是这里啊!昨日我们来的也是这个地方啊,而且众位师兄昨日也一直都在啊!”
冯颐皱着眉头,努力回想昨日场景,并与眼前的场景做着对比。
仔细观察,这里似乎确实是昨日冯颐和段仇几人所来的地方,因为那楼阁殿宇虽然不同,但周围的花草树木所在位置却与昨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可昨日这里明明荒凉无比,也没什么人烟,怎么今日……
那道童却开始催促了:“公子还是速与我来吧!师傅都要等急了!”
暂时压下心中疑惑,冯颐只得抬脚跟上前面道童。
但是在行进之中,冯颐也不忘继续四处观察,只见这里大殿以及人员虽多,但来往其间的道士们都井然有序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有砍柴的,有挑水的,还有种地的以及做饭的。
与下清宫那些天天捧着道经,举着长幡,身着道袍四处上门收钱做法事,招摇撞骗的道士全然不同。
更迥异于冯颐想象中的那种有着飞天遁地之能,门人互相斗法的仙家门派。怎么看,这似乎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世俗道观!
很快,冯颐自己一个人又是被领到了一个大殿,那道童示意冯颐自己进去,他自己则是转身离开了。
冯颐进门前又是好一番仔细观察,见这大殿飞檐斗拱之上所雕刻的各类花纹等等,与自己昨日所来似乎是同一间大殿。
然而进到大殿内里,却发现这大殿之内虽然还是空旷,几个蒲团之上也依旧空着,那姓段的中年道士也还是坐在那里等着冯颐。
但与昨日明显不同的是,昨日这大殿之上虽然有一供桌,供桌上还有插着香的香炉,但供奉之物却空空荡荡。可而今这供奉之物竟然奇迹般的又有了!
供奉之物不是三清道祖一类的神像或者其他的东西,而仅仅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写在墙壁之上的“道”字。
冯颐正暗自思忖,不知这上清宫的道士们供奉这“道”字是有何意义,那中年段道士却已经开口询问了:“小友今日,可是能见‘道’了!”
冯颐知他可能是个真正的高人,不敢怠慢连忙躬身行礼。口中则是问出了自己的疑虑:“不知道长口中所言的‘道’是何物?还有为何我今日来此所见景象与昨日大有不同呢?”
那道人微微轻笑,开口说道:“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
冯颐知道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内容,乃是老子真正给道下的定义。
世人只知“道可道”与“天法道”等《道德经》开篇两句关于道的叙述,但在二十五章真正对道的定义却鲜少听闻,但冯颐前世仔细研究过《道德经》,所以对这几句话并不陌生。
“所以道为天地母?”
那道士还在继续解释。
“不错!这道即为天地之母,这天地所存也源于道生!何为道?这正是我等修道之人苦苦寻觅的,而要见‘道’自然是要跳脱天地。
小友昨日来此,以天地间王朝官员身份到访,身在天地间自然只见这天地间的景象。”
冯颐了然了,原来自己两次来此,是因为身份不同,因而所见的景象也就不同。
昨日因为是要跟着那段仇等几个巡夜司的来此寻仙,自然就只见上清宫几座寥寥大殿。而今日自己受邀前来,没有昨日的身份,以个人身份自然也就所见景象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