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在聊斋,开局强娶美貌狐妖 > 第64章 纸鸢

第64章 纸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傍晚,那群追单道士的巡夜司人员都回来了,当然是毫无收获。

    寻仙毕竟是梁帝派冯颐来山东的主要任务,冯颐当然不好不做做样子,于是派人张贴了那单道士画像,满城搜捕。

    然而,仅仅过了两天,就有人来禀报说是见过那单道士,就在城外淄河边上见过那道士,并且说话的人还言之凿凿的表示,一定是他没错。

    几个巡夜司的人得了消息,当即就跟着来人去拿人。冯颐看到,也连忙叫上衙役尾随而去。

    可出了城之后,那领路的人却并没有领着大家往淄河边上走去,而是七拐八绕的开始向着淄川罗村走去。

    前面的几个巡夜司的人倒是没发现领路的人的异常,毕竟他们都是从京城来的,也不认识这淄川县的路。

    可后面跟着的由冯颐带领的本地衙役却感觉到了不正常,纷纷议论纷纷,有大胆的已经开始发问了。

    “大人,这不是去淄河的路啊!我们是不是走错了!”

    冯颐给同样跟着来的凌生使了个眼色。凌生会意,回应道:“都住嘴,不要议论了!大人们自有大人们的想法,我们只要跟着去就行了。”

    原来,这领路的人实则是冯颐让凌生之前安排的。

    之前听闻凌生诉说那白莲教之事,冯颐就有预感,上任周大人几次三番的抓捕白莲教徒全部都失败而归,原因可能是衙门里有内奸。

    所以,在看到巡夜司的人在追查那单道士时,冯颐就想到了个计策。

    那就是以抓捕单道士为借口,让内奸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法将消息传出,然后出其不意的去白莲教在淄川的分舵,抓捕这些白莲教教众们。

    所以出城的时候,除了冯颐和凌生这两个当事人之外,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是去淄水河的。

    冯颐这次信心满满,这次行动有巡夜司的人帮助还如此出其不意一定能抓到这群白莲教徒。

    可等到了罗庄之后,按照之前得到的线报,来到白莲教老巢,冯颐却有点傻眼了!

    这里已经人去楼空,没有任何一个人了。

    可是这怎么可能?

    冯颐顿时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内奸还是在短时间内把消息传了出去?

    巡夜司的段仇还在纳闷。

    “冯大人,这里就是那道长的所在地?不是说在什么河边吗?”

    冯颐没有回答,还在四下打量这个位于罗庄的农家小院。

    桌上还放着尚有热气的饭菜,证明了之前这里的确是白莲教的据点所在地,可为什么这群人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发现了一切呢?内奸是绝不可能做到的!难道他们用了什么我不知道的旁门左道之术?

    冯颐仔细思索着,抬头看见一只大鸟在空中不断盘旋着,那只鸟自冯颐一行人出城开始就一直跟着了,倒也没什么特别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鸟?冯颐又看了一遍,不对,那不是一只鸟!

    运用起法力,冯颐聚精会神的努力向天上盘旋的那东西看去,很快,隐隐约约的,冯颐看清了那是个什么东西。

    那分明不是只鸟,而是只由巨大折纸所构造出的纸鸢,且这纸鸢上面竟然还有人!

    白莲教,纸鸢!

    是了,冯颐又想到了原著中的剧情。

    在聊斋中,关于白莲教的几篇中,除了徐鸿儒一篇章,还有《小二》和《邢子仪》两篇文章。

    而在里面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在白莲教内部修行旁门左道时,都学会了折纸鸢,来载人飞行!

    如此说来,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不是内部内奸太狡猾,而是这群白莲妖人,一直在高高的天上观察着官府的一举一动!

    所以,在冯颐要出城抓捕他们时,他们才能如此快速的逃出去!

    那么上任周大人屡屡扑空,也就情有可原了。

    而最后死于任上,想来也和他们的这些左道骗术脱不了干系。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既然白莲教的人已经跑了,冯颐也不逗留,挥手就准备带着这些人走。

    冯颐等人刚要走,就被这罗村突然冲出来的一个老妇人给拦住了去路。

    “大人,你要为民妇做主啊!”

    原来,这老妇见冯颐这群人身穿差服和官服,就跑来伸冤来了。

    无奈,冯颐身为淄川县令只好上前听这老妇诉说冤情。

    原来这老妇人有一个儿子陈代,面貌丑陋,但却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老妇的儿媳妇虽然每日因为丈夫丑陋而郁郁寡欢,但也能谨守清白,没有做出过什么逾越之举。

    可有一天,这老妇的儿媳妇晚上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却突然进来了一个面貌英俊的书生,只是略施手段就弄得老妇儿媳妇浑身瘫软,抵抗不得,被其玷污。

    此后,这书生更是每晚都来,弄得老妇人的儿媳面容憔悴,被老妇瞧出端倪。再三追问之下,儿媳才说出实情。老妇的儿子陈代当然是勃然大怒,当天夜里就手拿棍棒躲在房中,准备捉住那个书生。可当天晚上,那书生来了之后,陈代一跃而出,击中那书生,却只掉下来几片泥片就消失不见了。

    听完这老妇的故事,冯颐已经明白,这应该是聊斋原篇章的《泥书生》一篇。

    随后,那老妇让儿子陈代呈上来了那书生掉落的泥土。

    细细看去,却见那泥土竟然被雕琢为一片书生儒衫,与真人的无异。

    冯颐一时沉默不语,不知是何情况。

    还是巡夜司的段仇见多识广,认出了这是什么东西。

    “大人,这应该是白莲妖人的邪法所化!”

    随后,更是讲了一段他在京中曾经遇到过的一件案子。

    说是一个姓于的举子在京中为他的生了重病的仆人算生死,结果算卦道士的却说于举人不久将有生死大劫,好端端的于举人自然不信。结果当天夜里就有一个泥人手持长矛穿过窗户进来要暗害于举人,然而于举人胆大异常还会点武艺,挥刀就砍断了泥人。

    天亮之后,察觉不对的于举人就报案捉拿了那算卦的道人,一查果然如此。那算卦道人平日里就喜欢用些玄乎的话语哄骗愚夫愚妇敛财,如果有人不信,就利用旁门左道暗害其人,端的是险恶异常。

    “看这泥人手段,与京中那白莲妖人的手段如出一辙,属下猜测定是白莲妖人没跑了。”

    既然知道是之前在此地的白莲教妖人做下的案子,冯颐心中有数了。

    只是当下,这些白莲教的妖人已经跑了,也只能无可奈何!

    “这位老妇人请起,本官已经知道了你的冤情,就一定会为你抓住那白莲妖人。”

    “多谢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啊!”

    老妇人也是连连叩头。

    “只是,如今那白莲妖人已经跑了,不知道你是否有什么线索可以告诉本官!”

    “这…”

    老妇人一时语塞,毕竟她一个农村老太婆哪知道什么东西。

    还是他的儿子陈代灵光一闪对着冯颐说道:“大人,我知道那群白莲妖人可能去哪了!”

    “哦!那群白莲妖人去了哪里?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人曾在山里砍柴的时候,看见过这奂山山头有座孤塔直插云间,还有几十座宫殿,精美异常,还有许多人在那高楼里走来走去。小人当时是惊吓莫名,以为是遇到了仙境,就大着胆子往前去,可等小人靠近之后却发现,那地方什么都没有,除了山石草木,还是山石草木。

    只是而今想来,那定然不是什么仙境,定然是鬼市一类的所在,所以小人才会看得见,却进不去!”

    听其所言,冯颐也略有沉思。

    这淄川境内,因为是蒲松龄故乡,所以神异之物远多于其他地方,只是没想到,一个打柴的乡间小伙子竟然就能遇到鬼市一类的玩意。

    只是!奂山山头?

    冯颐又想起来了,这聊斋中确实有一篇《山市》介绍过淄川境内的鬼市所在,就在淄川八景之一的奂山山头。

    奂山,是淄川县西十五里的一座小山头,旧时有烟火台,现今早已废弃。

    看出冯颐想要去一探究竟,周围的衙役都有点不干了,毕竟跑了一天了,说是来找得到高人的,最后又变成来抓白莲教。可白莲教没抓到不说,而今又要跑个十几二十里地去探一探所谓有的没的山市或者说是鬼市,众人当然有点不愿意了。

    那巡夜司的段仇倒是没说什么,毕竟无论是找得道高人也好,还是抓白莲教也好,都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但冯颐也不得不考虑收下衙役的心思,毕竟确实跑了那么长时间了,而且眼下天色已黑,再不回去,恐怕这路上会出现什么意外。

    于是,冯颐略略安慰了这陈代母子,表示会替他们做主,让他们放宽心,就带着众人开始往县城回去。

    只是,众人回去的时候,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天黑,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

    “大人,这怎么办?是否要叫开城门!”

    面对段仇询问,冯颐却不怎么同意。

    “天黑关门乃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怎么能因为我们一己之私就强行叫开城门!”

    可众人此时已经精疲力竭,难道就要在野外休息一晚?还是凌生提出了解决办法。

    “启禀大人,这县城往南有个柳沟寺,离这里不是很远,或许我们可以在那里先歇息一晚,明早再回城或者继续去捉拿那些白莲妖人。”

    “不错,大人,我们还是赶快找个地方歇歇吧!”

    “是啊!是啊!都跑了一天了!该歇歇了吧大人!”

    下面的衙役怨声载道,都要赶快找个地方歇着睡上一觉。

    冯颐只得带着他们往南去那柳沟寺去借住一宿。

    来到柳沟寺,虽然天色已经是完全黑透,众人还是开门叫醒了寺内和尚。

    那些和尚看见是一群官差,自然不敢怠慢,急忙开门将他们迎了进去,并准备了一处厢房,和一点斋饭吃食。

    衙役们也嫌弃斋饭清苦,吃了之后就都几人一个房间的睡去了。

    只有冯颐和段仇以及凌生三人还在讨论白天的事情。

    “大人,白莲教事情虽然严重,但大人还是莫要在牵扯其中太多啊!陛下要你我二人来山东还是要寻找得到高人,寻来长生之法或者长生丹药献给陛下为要紧之事啊!

    淄川既然找不到高人,我们还是尽快动身前往莱州府去崂山看一看吧!”

    旁边的凌生倒是不同意了。

    “陛下既然要大人任淄川县令,大人自应该以辖地百姓的安生为己要,怎么能为了一些不相干的琐事,就抛弃百姓不顾,跑出去游山玩水!”

    “什么不相干的琐事!什么游山玩水!那是为陛下做事!”

    “哼!不顾民众死活,难道就是陛下愿意看到的吗?”

    眼看凌生要和段仇吵起来,冯颐连忙制止住二人,又在中间调和起来。

    “好了,不要在吵了,为陛下寻仙重要,但本官为淄川百姓做事更重要。段大人,既然如今已经有了白莲教的踪迹,明日我们就去看看,也许就能抓到那白莲教妖人,好还淄川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本官也好不负陛下重托,更好的能为陛下前往崂山寻仙,如何?”

    段仇冷哼一声,显然对冯颐的态度不是很满意。凌生倒是喜出望外,感觉自己遇到了青天大老爷。

    只是还没等屋内三人继续说下去,窗外忽然传来呼呼的风声,三人还没反应过来为什么莫名其妙突然起了风,又听到砰砰的靴子声由远及近的传来。

    “不好了,那山魈又来了!”

    旁边突然传来柳沟寺和尚的呼喊声。

    山魈!惊闻这个称呼,屋内三人都是脸色大变。

    冯颐此时也是直皱眉头,听见山魈的称呼,又想到这里似乎是叫柳沟寺,冯颐也猛然想起来了什么。

    是了,聊斋中开局确实有《山魈》一篇,介绍的就是这淄川县的孙太白曾祖在城南的柳沟寺读书的时候遇见了面目可憎的山魈,无路可逃的他只能举刀反击,但那山魈刀剑不侵,还好孙公够机灵最后没被山魈抓到,惊醒了其他人之后,山魈才气呼呼的离开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