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乡试之后
“拜见姑父,姑父进来安好”
“嗯,这几天虽有波折,但一切都在预料之内。倒是正辅你,虽然秋闱高中了,还是不可懈怠,要更加努力备考,以待来年春闱。”
“是,侄儿一定加倍苦读,不辜负姑父期待以及父母在天之灵。”
王太常捋着胡子,不断点头,对冯颐的态度极为满意。
这是放榜之后,又过去了好几天,冯颐终于得空来再次拜访王太常。
之前不来,是因为乡试期间,极为忌讳官员与举子来往,一个不注意就会被弹劾私相授受。
现在官府已经放榜,朝廷也查过了舞弊之事,冯颐才放心的来拜访王太常。
“你既然如此明白事理,想来你表姑也能放心了,我也可以安心的去河南道任职了!”
王太常敢公然指出科举舞弊之事,也并非没有代价。
朝中的一些人就事后施压,导致王太常被贬谪出中央,去出任河南巡按御史。
冯颐自然为此感到不公,脸上也是怒气冲冲。
王太常却是看出了这点,哈哈大笑着说到:“你也莫以为我受了委屈,这巡按御史虽然与我之前来说级别不变,但是却督察一府之事,职权可大多了。”
看冯颐不解,王太常就继续解释。
“此次我虽然得罪了一些小人,但是朝中也有些忠贞之士的!吏部殷尚书就是如此。他公正无私,又岂非看不出这一切。这次我栓选河南巡按御史就是他给我安排的。”
冯颐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此次上门拜见,却不见王太常有什么心灰意冷。
果然,王太常继续说道:“此次事件虽然麻烦,但我也算因祸得福了,不仅官职没受什么影响,还得到了大量名声,以后更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冯颐还是有些问题不能理解,就开口询问:“姑父,有个问题一直盘亘在侄儿心头许久,不知道该不该问?”
“你我叔侄,有什么不能说的?”
于是冯颐终于问出了心中的最大疑惑:“侄儿自知官场黑暗,科举舞弊时有发生,只是不知为何,姑父您这次却是一定要揭发,且还能迅速搜集好证据呢?”
王太常沉思了一会,还是决定开口:“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这一切都是我梦中所得!
那日我本正在午睡,忽然梦见一黑脸大汉,自称是桓侯张飞,直言看不惯如今官场之黑暗,要我揭发秋闱舞弊之事,并直接给了我证据和人员名单。
我本不愿多事,可桓侯却言他会保我平安,并说此次会因祸得福。我本来只以为这是一场梦,可等到醒来,却发现身边果然有证据和舞弊人员名单。”
“竟是桓侯托梦!姑父真是得天眷顾。”
冯颐却是心头明白了。之前红玉说,桓侯要来巡查阳间,并让自己科举小心谨慎。
可后来直到秋闱舞弊案爆发,也没见桓侯的影子,冯颐原先只以为是桓侯没注意到这里。原来,桓侯不仅注意到了这里,还一手推动了舞弊案的揭发之事。
“唉,此次秋闱舞弊案也让我认清了人心啊!”
王太常话锋一转,又开始感慨起来!
“特别是那三品通政使楚合泰,之前我因他与你父乃是同窗以为是自己人,就处处示好。谁曾想这次施压要求严查我的就是他。若不是有吏部的殷尚书在,我恐怕难逃诏狱里走一遭啊!”
冯颐却不感到奇怪,这楚合泰就是自己广平的好大哥楚承业楚公子的父亲。楚承业楚公子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他父亲又是个什么好货色呢?
于是当下也不隐瞒,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楚家父子的说了一通。
王太常听闻皱起了眉头:“之前那宋大昌弹劾楚合泰时,我还隐隐为楚合泰被诬告而上书过,而今看来,那宋大昌所言应该都是真的!”
宋大昌就是之前被冯颐坑的,调戏了楚承业妻子阮氏被暴打了一通的宋御史。
冯颐连忙问道:“那宋大昌手中的那些证据呢?还有吗?”
那些证据其实大多都是原身搜集的,但并不是为了扳倒楚家,而是为了当把柄趁机勒索楚承业要钱的。上次一股脑全给了宋御史,结果什么用都没有。
王太常摇头回道:“上次宋大昌弹劾完楚合泰就被去职在家,上个月被吏部贬谪到地方当县令,只是还没到任上,就突发急病死了。那些证据在哪,恐怕已经没人知道了!”
冯颐也是跟着叹气!看来想要找楚家的麻烦,还得回广平去拿捏楚公子了。
二人又聊了些家长里短,冯颐就出门告辞。这次倒是没有看见小翠和自己的傻子表弟王元丰,想来是表姑王夫人带着他们出门了。
………
乡试发榜后,还有个拜见座师的程序,一方面是感谢录取考官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是趁机结识同科考生。
本次顺天府乡试由吏部殷尚书主持,但座师却不是他。想来也是,如果不是有人揭露舞弊案发,他一个二品大员,自然不会对小小的乡试感兴趣。
拜完了座师,就是互相结识同科考生。
冯颐又见到了当初第一次考试时坐在自己旁边的那个身有黑气的考生,只是这次他身上却一切正常了。
复试后,二人考棚自然不再相邻。冯颐也没再见过,只是想不到他也中了举!
二人相互介绍了下身份,冯颐得知他姓陈,就是顺天府本地人,之前在阜成门外的吕先生门下学习。
但是闲谈间,冯颐却发现这陈生学识并未太好,能考中举人显然有猫腻!只是难道桓侯张飞没有发现吗?
但又多聊了一会,发现陈生其实是个热心肠,对冯颐这个刚结识的人已经开始掏心掏肺,拉着他就要回家喝酒。
“今日鹿鸣宴,各个衣着华美,意气风发,唉,只是可惜褚兄却看不到这一切了。”
陈生语气萧索,略带感伤对着冯颐感慨。
“不知这褚生是?”
“褚生是我在吕先生门下学习时的同窗,我二人亲如兄弟,他的文采远远好于我,只是可惜造化弄人,他英年早逝…”
冯颐也开始安慰陈生:“节哀,想必褚兄也不想你这么伤心!”
“我倒不是很悲伤,褚兄已经投胎去了,我只是感赏我二人共同得到的举人功名,却由我自己享受了!”
看见冯颐惊讶的面容,陈生自知失言连忙闭口。
冯颐却是明白了,自己又遇见了聊斋原篇剧情了!
这是聊斋《褚生》篇章的故事。
陈生和褚生同在吕先生门下学习,感情甚笃。但褚生不幸早逝,却还是以鬼的模样与陈生交往。但陈生学识太差,因此乡试时,褚生将陈生骗走,自己借用了陈生的肉身,替他考取了举人。
怪不得,桓侯张飞没有举报此人,二人虽然确有舞弊,但显然他们之间的友情让人动容,且确实是凭借真才实学考出来的。在这个腐败的大梁朝堂上,已经实属不易了。
果然,听那陈生继续说道:“此次科举已让我认清了世事,今后已不打算继续科考了。”
冯颐表示理解,二人互道珍重,相互告辞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