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六大悲情太子,第二位:李贤!
天边的光幕上,以李承乾和李世民父子对视而结尾,悲怆的气氛如洪流一般冲击在众人的心房。
唯独李白手握美酒,愉快的笑了起来,笑的得意而放肆,引得酒楼众人的围观。
但诗仙却没有理睬众人,随意挥下毛笔,笔走龙蛇写完四个字后便扬长而去。
众人凑近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咎由自取!
……
“等等,我听民间野史说过,这李唐王室似乎都有隐疾。”
一位山野道人打趣着向身旁的同行者诉说:
“那么换句话而言,即便李承乾不反,瘸腿的顽疾也会让他早早死去。”
同行者不动声色,低语道:“唉,就是因此,更平添了一丝悲伤,能成皇者,天不让之!”
……
光幕所展现的光华渐渐消散,那最后的画面也泯灭不见。
而再度闪现出的画面,让得李唐王氏们都为之一颤。
因为那光幕上呈现的又是一面“李”的大旗,与李承乾的那面,一般无二。
但也有些不同,这道身影英姿挺拔,显然不是带病之躯。
唯独被一团巨大的黑影所笼罩,显得十分诡异。
……
唐朝
唐高祖李渊有些无奈,看到自己后代多次登上这不光荣的天榜,作为祖宗,简直脸上无光。
……
唐太宗李世民沉浸在上次盘点李承乾的悲伤之中,已经不再抬头看天。
周围的臣子们则是亲眼见到光幕之中二次出现的“李”,每个人内心都五味杂陈。
……
武周
武则天仔细琢磨着光幕中的话语,略一迟疑,轻笑道:“会是他吗?”
……
【盘点历史六大悲情太子,第二位:仁心仁德,圣君之象,凶母毒害,逼令自杀——李贤】
唐高宗李治迈着细碎的步子,看到李贤的名字后面,刹那间,寒意翩飞,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为何,是她杀了你吗?”
……
【浩浩荡荡的祭陵队伍从长安一字排开,恰巧在途中,一名皇子诞生】
【突如其来的娃啼让得唐高宗李治很是兴奋,回到朝中后,便为其取名为李贤】
【李贤幼时在众星捧月的关照下成长】
【各位儒学大师对其进行培养,文采学识方面,也是才华熠熠】
【因为长相出众,容貌俊伟,李贤更是受到父皇李治的青睐】
【然而,他还是没有继位储君的可能】
【因为,他的哥哥李弘同样异于常人,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极其出众】
【如果没有天降灾祸,太子的位子根本不会有李贤的份】
【可上天就是这么巧合,太子李弘在二十三岁这一年暴毙身亡】
【李弘死后,大唐帝国的储君之位并没有虚悬太久】
【两个月后,李治下诏封李贤为新的太子】
【这一年,二十二岁的李贤看到手中的诏书,内心是既兴奋又忧愁】
【要知道,太子之位虽说炙手可热,但同样,面临的危机肯定空前绝后】
【哥哥李弘甚至到死都只是权衡皇权的一个工具】
【但相对于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哥哥来说,李贤则截然不同】
【他身体强健,文武双全,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皇储】
【前途光明一片,事实上,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很快就将被一团巨大的阴霾所笼罩】
【坐上了大哥曾经坐过的位子,所以也就必然要面对大哥曾经遭遇的命运】
……
春秋战国时期
有些王储们看懂了光幕中话语的含意,默然片刻,眼中有失望之色:
“权力制衡,我们何尝不是一颗颗棋子?”
“生下来没有选择的资格,跌跌撞撞一生,也不知来处是何方。”
……
【李贤天性聪明,很小的时候就以熟读儒家经典,并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而闻名】
【凭借这种能力,李贤刚当上太子,李治便放手让他监国】
【李治迫切希望李贤能够在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早日承继大业】
【唐高宗之所以表现的如此迫不及待,就是因为他深感自己时日不多,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重新打造一个储君】
【不然,朝中风云变幻,皇权必然旁落】
【为了尽快达成这个目标,唐高宗便对宰相势力做出了一番调整】
【这帮人都拥有同样的身份,那就是前太子府的幕僚】
【而李治现在又把他们全部转为新太子的东宫,显然是让他们扶持李贤尽快进入状态】
【武则天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威胁,如今的皇帝、宰相、太子俨然已是同一战线,无形中都把矛头指向她】
【面对实力如此强大的对手,武则天决定要逐个击破,柿子当然要捡软的捏】
【而在这三方势力中,太子李贤是最弱的那个】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武则天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开始对李贤进行压制】
【她首先送给了李贤两本书,一本专门教李贤怎么做一个好太子,另一本则专门教李贤怎么做一个乖儿子,好好孝敬母亲】
【然而,让武则天没有料到的是。李贤不仅把她送的书扔到了一边】
【还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对武则天进行了强有力的还击】
【李贤召集了一帮学者为《后汉书》做注】
【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这本书有着独特的意义】
【因为整个东汉一朝,最显著出名的就是太后临朝和外戚善权】
【而如今,李贤专门挑这部书来做的,摆明了就是要跟自己母亲叫板】
【想要专权,你儿子我第一个不答应】
【终于,几年后,重新注解的《后汉书》大功告成】
【此事立马就轰动了朝野,有了这本书,李贤在太子之位上也就站稳了脚跟】
【武则天得知后,却心如刀割,自己的儿子竟然敢对她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和攻击】
【于是李贤也不可避免的登上了他的死亡名单】
……
汉朝
刘邦在为《后汉书》做注解这一事中,似乎明白了是在暗讽他汉朝的朝政。
他微微眯了眯双眼,叹了口气道:“太后临朝?外戚专权?这些真的发生在大汉?”
张良略微沉吟,眼中精光一闪,暗自低语:“或许隐患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