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北伐方案
北伐中原是朱元璋下一步最为核心的事情,也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北伐成功,朱元璋则为千古一帝;北伐失败,朱元璋则为民族罪人。
因此,北伐大军的行军攻略至关重要。北伐之前,朱元璋先是和刘基商定了一个北伐草案,然后召集帐下幕僚、将领召开了一系列军事会议,让他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北伐方案,有功者重赏。
一代猛将常遇春提出的北伐方案是攻坚战术。他认为现在南方基本都平定了,兵力十分富裕,那么应当直取大都,以我方百倍的优势精兵消灭元朝内耗严重的兵力,如此非胜不可。
等到大都被攻克之后,元朝各地兵力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之后,我军可以分兵扫荡各地,那么这些地方就可以不战而下了。
听完常遇春的北伐方案后,朱元璋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直接进攻大都存在极大的风险性,可能会使得北伐大军全军覆没。
毕竟元朝在大都经营了一百多年,城防工事一定十分完备。如果北伐大军贸然孤军深入,那么在前有坚城难克、后无充足补给的情况,可能会被四面八方赶来的勤王军队围困在大都城下,陷入死局。
与其孤军冒进,不如稳扎稳打,用斫树的方法先去掉枝叶,再挖断树根。具体来说,先攻取山东,撤掉大都东侧的屏风;再挥师向西攻下河南,斩断大都南边的羽翼;然后占据潼关,占领大都西侧的门户。
等这些军事据点都拿到手了,大都便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大军再北上围攻大都,那么成功就信手拈来了。
两相比较,常遇春还是坚持之前直取平江的策略,他以为巢穴一旦攻下,那么枝干自然不成问题了,但是没有考虑到孤军深入的风险。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如果大军后方的补给线一旦被切断,那么兵员和粮食的补给便会陷入绝境。
尽管常遇春的北伐方案有一定成功的概率,但是风险太大了,一旦失败则会万劫不复。所以,经过好一番唇枪舌战之后,诸将纷纷认为朱元璋的北伐方案是最好的。
实际上,朱元璋的北伐方案并不高明,是老实人才会用的笨方法。朱元璋战术的核心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新占领的地方与原有地盘连成一片,这样北伐大军的补给线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哪怕一时受挫,也不会出现翻盘问题。
在确定好战术之后,下一步便是选定北伐的统帅。在平灭陈友谅之前,军队统帅权全部掌握在朱元璋手中,每一仗由他亲自指挥,事事亲为,恨不得像当年一样冲锋陷阵。
然而,现在朱元璋的地盘大了,政务也多了,将领也多了,不可能像原来一样亲自带兵打仗了。待在安全的后方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才是今天朱元璋该做的事情。
在诸多将领中,徐达可堪大用。之前有一次打了打胜仗,常遇春违反军令,一股脑把俘虏都给杀了,差点气死朱元璋。因此,朱元璋选派徐达做大将军,节制帐下的诸将,如此才把这一帮出身草莽的将领彻底管住了。
这次北伐中原更为重要,关系到天下苍生与华夏命运,任命徐达作为统帅是最为合适不过的。徐达用兵稳重,注重军纪,掌兵有方。而且,最受朱元璋欣赏的地方是,徐达性格小心谨慎,对于朱元璋言听计从,十分忠心。
所以,朱元璋对于徐达十分放心,便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全军北伐中原。此外,常遇春作战勇猛,所向无敌,即使面对百万大军也面不改色,屡次获得先登之功,是朱元璋帐下第一猛将,所以被朱元璋任命为征虏副将军。
由于常遇春生性莽撞,勇有余而智不足,所以朱元璋十分担心他会轻敌冒进。于是,朱元璋在出征前特意告诫常遇春,让他一切行动听徐达指挥,不要擅自行动,否则军法从事。
做好谋划和任命之后,朱元璋仍旧不放心,他叮嘱徐达:“如果大敌当前,则以常遇春为前军先锋,和参将冯胜互为犄角,从左右两翼杀向敌军,以精锐兵力速战速决。
除两人之外,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也是勇冠全军,可以独当一面。而你徐达要统率好中军,主要责任是决定战略,勉励诸将,不可轻举妄动,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听完朱元璋的一番叮嘱之后,尽管这些道理徐达心中早已知晓,但还是顺从地点头说是,给足了朱元璋好为人师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