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湖面对峙
在陈友谅水军退到鄱阳湖之后,朱元璋率领水军也进入了鄱阳湖,双方在浩渺的鄱阳湖面进行对峙。在不了解对方虚实的情况下,谁也不肯抢先攻击,唯恐被对方抓住破绽。
在双方陷入战略僵持之后,为了获取战略主动,也为了打乱对方的阵脚,朱元璋走一步看三步,提前布置数万伏兵,将鄱阳湖汇入长江的出口进行封锁,从而堵住陈友谅大军撤回汉阳的退路,来了一招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陈友谅在得知退路被朱元璋封锁之后,在船中大骂朱元璋不讲武德,说好双方正面对战,却没想到朱元璋背后堵门。骂完朱元璋之后还不解气,陈友谅便又抽打帐前无辜的士卒。在抽死几个士卒之后,陈友谅派出一支小股部队潜入朱元璋的水军营地,伺机刺探军情。
是夜,陈友谅手下一支精锐的小股部队趁着夜色潜入朱元璋水军营地附近,在观察到周围没有伏兵后,便想再靠近一些,以便统计朱元璋水军的兵力部署。但没想到,在向前行驶几十米之后,刹那之间,周围火光四起,原来他们早已陷入朱元璋设计的圈套之中。
原来朱元璋早就料到陈友谅会按捺不住暴躁冲动的性格,有可能会派人前来刺探军情。于是,朱元璋便将计就计,在营地附近暗中布置好包围圈,打算俘虏这些前来刺探军情的探子,然后从这些探子口中获取陈友谅水军的情报。这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一阵拼杀之后,这一支精锐的小股部队除了头领几人被杀之外,其余皆被朱元璋埋伏的部下俘虏。在经过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些俘虏便不再坚强,将自己知道的情报一股脑地全告诉了朱元璋。
数量方面:陈友谅这边的部队号称六十万,可谓是投鞭断流;朱元璋这边的部队号称二十万,处于明显的劣势。
舰船方面:陈友谅这边的舰船又高又大,皆是几丈的大船,这些大船联舟布阵,一连串几十里,声势甚是浩大;朱元璋这边的舰船都是只能装几十人的小船,将士们需要仰头才能看到敌人,相比之下,显得十分渺小和脆弱。
士气方面:陈友谅部队在洪都城下受挫了近三个月,寸功未见,寸土未占,动摇了本不坚固的信心;朱元璋部队则是千里救危城,上下一心,且之前屡败陈友谅,士气十分旺盛,足以撼山河。
指挥方面:陈友谅性情暴躁,喜好猜忌,导致手下将领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生怕惹祸上身,军心不齐,裂痕明显;朱元璋文有李善长、冯国用、刘基等,武有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全军上下一心,同心同德。
补给方面:陈友谅后路已被朱元璋切断,粮草开始不足,军心十分不稳,斗志逐渐衰减;朱元璋尽管军队数量少,但是所需的粮草也比较少,且有洪都城和后方源源不断的粮草供给,大军不愁饿着肚子打仗。
综合来看,陈友谅部队在数量、舰船等这些硬件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朱元璋部队在士气、指挥、补给等这些软件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双方可谓是旗鼓相当。从短期来看,战略优势在陈友谅;从长期来看,战略优势在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