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屯田种粮
在渡江之后,尽管暂时缓解了粮食危机,但是粮食依旧很紧张,成为困扰朱元璋的头等大事。
这几年来,天下到处都在打仗,农村里的壮丁也大多从军去了,有的是主动,有的是被动。这就导致土地上的劳动力短缺,再加上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粮食收成减少,还不及往年的一半。
各地军队粮食的供给,都是形式上张贴大榜,告知治下百姓征收寨粮,然后派出收粮队到各个乡村征收粮食。其实,与其说是征粮,不如说是抢粮。在这乱世之中,生产萧条,粮食不足,老百姓因为缺粮而饿死的比比皆是,哪还有过多的粮食供给军队。
所以,这就导致军队经常收不到足够的粮食,将士们往往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有人传言说,扬州的青衣军拿人做粮食,也不知道是不是以讹传讹。
说回朱元璋这边,他的部队在行军的时候,出征军士概不支粮,而是按照他的军令:“凡入敌境,听从捎粮。若攻城而彼抗拒,任将士检刮,听为己物。若降,即令安民,一无所取。”如此,将士们为了自己的腰包,纷纷奋勇向前,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所谓的捎粮看似文雅,其实就是纵兵抢粮。检刮这一词同时期苗军首创的,苗军行军打仗,粮食全靠检刮供给。检刮的意思就是抄掠,不过分量上要比寻常的抄掠还要重一些,重到刮得十分干净,一点儿也不给老百姓留的地步。
尽管检刮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当下军队的供给问题,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无疑就是饮鸩止渴,通过透支民心的方式解决粮食的短缺。试想,在政权初步建立之后,需要老百姓纳税交粮,但是当下都检刮完了,下次检刮谁呢?
而且,如果把老百姓逼到了绝路,他们会像曾经的红巾军一样,揭竿而起,造自己的反,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前线的常遇春和胡大海也给朱元璋打报告,说检刮这种方式要不得,再检刮下去,老百姓都跑没了。
朱元璋左思右想,也认为靠检刮打不下江山,因为这样干会失去民心。在思索了好久之后,他决定在应天府周围屯田种粮,与其向老百姓抢粮食,不如自己当农民来种粮。况且,历史上也有很多屯田的例子,所以屯田种粮不丢人。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二月,朱元璋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专门负责修筑河堤,兴建水利工程,恢复农田生产,以供军需。此外,他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荒地,并立下规矩,按照粮食产量的多少论功行赏,不达标的降职处分。
十一月,朱元璋又设立了管领民兵万户府,抽调民间壮丁,编为民兵,农时耕种,闲时练习战斗,作为维持地方安宁的守备力量,从而抽出正规部队专门负责进攻作战。通过这种方式,朱元璋将主力部队与守备部队区分开来,不但增加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量,还增强了供给军粮的生产力量。
就这样,一边种地,一边打仗,不到几年的功夫,粮仓都堆满了,军粮也充足了。朱元璋便明令禁止军队检刮,有违反者军法从事。如此,老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与民休息,足兵足食,民生军事两开花,自身实力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一番屯田种粮的作为,充分地说明了为什么天下群雄在这元末乱世之中先后失败,为什么朱元璋这一个新崛起的小头目可以脱颖而出,因为在他心中有天下苍生,他在心底里把老百姓当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