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高邮战事
张士诚小名九四,字确卿,泰州白驹场人,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三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他们一家人全靠运官盐、贩私盐为生。张士诚背着朝廷贩卖私盐,很是赚钱,和手下弟兄成天喝酒吃肉,好不快活,令人羡慕,吸引了很多附近村的年轻小伙加入。
贩卖私盐在历朝历代都是杀头的罪名,干这一行当的人都不是良民,都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凶狠人物,就像今天的毒贩一样。张士诚他们将私盐贩卖给大户,由大户再卖给下一家,但这些大户不仅说闲话挖苦他们,还经常赖账不给钱,此外盐场的弓兵邱义尤其作践欺压他们。
而张士诚从来不是一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趁着天下大乱,他带着三个弟弟和李伯升、潘原明、吕珍等十八壮士,杀了邱义和仇家大户,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然后,举起了造反的大旗,招兵买马,攻下泰州,连克兴化、高邮,占领了三十六个盐场。次年正月,张士诚称诚王,建国大周,改元天祐。
“枪打出头鸟”这句话一点没错。纵观历史,各朝末年农民起义,先称王的人物往往会遭到当朝军队的猛烈打压,而陷入劣势,以至于在群雄纷争的乱世中连下半场都进不去。而张士诚就是这么一个二愣子,不仅称王了,还搞出了一个国号,这是一点不给大元朝面子啊。
更何况,当时的高邮是元朝运送钱粮的重要枢纽。结果,被张士诚这么一搞,南方的钱粮送不到北方的大都,元朝统治者自然是急不可耐。于是,张士诚称王没多久,元朝就派丞相脱脱统帅重兵讨伐张士诚,想要把这支不长眼的起义军扼杀在摇篮之中。
脱脱大军全力围攻高邮,张士诚眼看城中支持不住,想投降但又怕朝廷不肯赦免。正在天人交战之时,外城又被元军攻破,此时的张士诚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准备在城破时突围下海。
但是,就在这生死危难之际,元顺帝颁下诏书,责备脱脱。诏书中写道:“往年征徐州,仅复一城,不久又丢掉了。这次再当统帅,劳师费财,过了三个月,还无功效。可削去兵柄,安置淮安路,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安置宁夏路。如胆敢不接受命令,即时处死。”
在这元军马上功成之时,宣读此等诏书,结果可想而知。元军愤恨大哭,一时四散而去,大部分投奔红巾军,红巾军实力愈发强大。张士诚则趁机出击,不但转危为安,而且从此其根基稳固,再也不会被轻易动摇了。
脱脱在交出兵权之后,先被安置于淮安路,不久即命移置亦集乃路,后又被流放到云南大理宣慰司镇西路。至正十五年十二月(公元1356年),奸臣哈麻矫诏命脱脱饮鸩自尽,终年四十二岁。自此,能为元朝续命的擎天白玉柱便被弄死了,元朝的最终毁灭便是谁也不能阻止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