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南宋女商:明月遣人来 > 第18章 见家主程月知陈情

第18章 见家主程月知陈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来到正厅,程月知发现不仅诸葛启文回来了,诸葛昌文也回到了家中。老夫人和赵海棠、卢聘婷也在座。

    程月知对于这两位舅舅都还有些印象。诸葛启文比诸葛兰小三岁,从前在宣城,诸葛启文是个十分模糊的存在,他总是不声不响的站在一边,用一种阴沉沉的目光看着自己。程月知还记得,诸葛启文的婚事不太容易,不知什么原因,退过一次婚,外祖父还曾大发雷霆过。诸葛昌文比诸葛蕙小十三岁,彼时年少活泼,还曾陪程月知爬过树。

    见到程月知进来,诸葛启文用不甚热情的语气道:“侄女来了。”

    诸葛昌文则笑着对她点了点头。

    程月知略略端详一番,向他们行了礼,让萱草端上礼品。

    赠诸葛启文一方端砚,赠诸葛昌文一方田黄石。这两人显然已知道程月知送礼时的大手笔,这时也立马分别回赠程月知一副珠翠头冠以及一个镂空繁花缠臂金。

    尽过礼节,互相寒暄几句之后,堂中众人一时静默。诸葛启文不开口,谁也不起头。程月知笑笑,似作不察的站着。

    她今日穿了女装,天青色杭绸夹袄配银色百褶裙,腰间系鹅黄色流苏。她的嘴边带着浅浅的笑意,眼神平静且深邃,显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刚柔并济的清雅温柔来,不像商户家的小娘子,倒像一个有咏絮才的才女。老夫人看她,一时像已故的主母,一时像诸葛兰,心里真不是滋味。

    良久,诸葛启文才又开口:“没想到,当年一别已有十年了。十年多不见,侄女真是女大十八变啊,若是阿父阿母还在,他们定然是十分欣慰的。你既然来了,就把这里当自己家,平日里多陪陪老夫人,和姐妹们一起玩,想吃什么穿什么,尽管和我和你二舅母说。在我们心里,你们这些小辈,都是一样的。”

    程月知听了,面上一笑,心里一乐。这二舅舅,真是不会说话,句句都貌似亲切,却又句句让人不高兴。他说“若是阿父阿母还在”,那便是提醒她外祖父外祖母已经不在了;他说“就把这里当自己家”,那就是说这里并不是她自己家;他说“你们这些小辈都是一样的”,那便是说他们其实并不是一样的。至于陪老夫人什么的,更是无稽之谈。

    诸葛昌文一直在摆弄程月知送的田黄石,此时慢半拍开口:“月知,你送的田黄石,正好能刻一方好闲章。你看,‘虚和萧散’,借这纹路,来这样布局,既虚且实,真是妙啊!”

    程月知朝他笑:“四舅舅真是文采风流,最知雅器。”

    诸葛昌文也笑:“不敢不敢,月知夸得太过了。”

    程月知说:“四舅舅从何时起开始谦虚起来了?我记得小时候,你总爱自夸呢,说什么卓然思不群……”

    卢聘婷噗哧笑出了声。诸葛昌文也尴尬一笑:“月知,你怎还记得那些玩笑话……那都是年少轻狂罢了。”

    程月知俏皮一笑:“怎能不记得?我在泉州都总记挂着,不知卓然不群的四舅舅,长大后是个什么模样呢!”

    诸葛昌文窘然,伸手虚点了点她:“你这个厉害的小丫头,居然敢打趣长辈。”

    程月知笑:“四舅舅还是跟小时候一样,尤其爱当长辈。”

    两人你来我往,气氛好不和乐,看得其他三人心头不快。尤其是诸葛启文——

    “侄女,你……你随我来!”

    程月知答应下来,笑容不改:“好的,二舅舅。”

    诸葛启文起身,向老夫人告退。

    老夫人心道,有什么话,不能在这里说。之前程月知也是非要等二舅舅。这两人之间有什么秘密,非要背着自己?她很想当家,却还算清醒,她当不起这个家。她心里不舒服,做在了面上:“去吧去吧。唉,不知是不是这炭不好,唉,从昨日起,我就有些头疼。”

    诸葛启文听了,转头对赵海棠道:“大娘子,你要好好照顾母亲!怎么早没发现母亲身体不适?怎么早没发现这炭不好?”

    他声色俱厉,变脸如翻书。但众人似乎已经习惯,俱面色不改。老夫人还在继续哼哼。

    赵海棠见状,连忙扶住老夫人:“郎君莫生气,这是我的错,我这就去找大夫给母亲把脉。这炭我也赶紧着人换了。”

    又对老夫人道:“老夫人,您体恤咱们也不能不顾自己呀,昨晚便不舒服了,何必要等到今天呀!”

    诸葛启文道:“老夫人不说,你便不知啦?!当家便要如此,没有问题也要发现问题,没有问题也要预防问题。”

    赵海棠忙应是是是。

    诸葛启文见她听进去了,那双肿泡眼里的阴翳才退了些。

    程月知看在眼里,不禁对赵海棠多了一份另眼相看。

    怪不得,尽管诸葛启文有两个年轻小妾,但都不如赵海棠在他面前得体面。就这揣着明白却毫不犹豫认错的功夫,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小小一个插曲就这般消弭。诸葛启文阔步走出正厅,领着程月知往前走。

    一路上,两人皆不说话。

    程月知悠然看景。

    诸葛宅当然比不上湖州皇亲和豪族的江南园林,但仍有亭台楼阁,步移景异,精巧雅致。折廊九曲,大小池塘沿途星列。又有几处太湖石造景,显出造园者的功力。

    两人缓缓走到了一处水榭前。这水榭名叫“静如太古”。它建在一方小池塘之上,池塘之中有一台,长着一棵松柏。不知哪里引了活水,可听见细细水流声。

    诸葛启文停下了脚步,推门而入。程月知跟上,只觉一股寒气混合着木质薰香的味道扑面而来。她环视一周,原来这是诸葛启文专门待客的房间。

    两人对坐。小厮送来了火炉和铜壶。诸葛启文让他退下,自己将铜壶放在火炉上。不一会儿,空气便氤氲着热腾腾的水蒸气。

    程月知垂着眼,端坐着,看诸葛启文动作。

    诸葛启文接下沸水,点好茶,分给两人。

    程月知不动手,笑着抬眼。

    诸葛启文看着那双平静的眼睛,终于道:“侄女,咱们直说吧,你想要什么,才肯……才肯把那本笔记给我?”

    程月知眼神微动,依旧一副笑模样:“二舅舅,我的所求,已经在信里头向您说过了。”

    诸葛启文十分意外般,沉吟片刻道:“侄女,你母亲与我们有误会,故而这十年都不与我们往来。其实啊。老夫人和我们兄弟一直都很想把误会解开,唉,是你母亲一直不给我们机会。”

    程月知语气平和:“二舅舅,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冒犯您,或是,让我显得有些没有心肠。可是,我却一定得说:我并不十分清楚你们之间的误会,而且就算有,你们之间的误会,与我也并没有什么关系。您知道,我母亲改嫁后,也是多年不与我联系。她不是慈母,我又何必做孝女?而且,她不把诸葛家当外家,我却一直是把诸葛家当外家的。”

    “二舅舅,你已知我在泉州的境遇,我父狠心,要把我辛苦打点的生意全给继母那刚满十岁的小儿;我继母更甚,几次议亲,都非良人。我一个在室女,不躲远一些,这一辈子就毁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