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8,大咖崛起 > 第34章 竟不知真倭几许,假倭几何

第34章 竟不知真倭几许,假倭几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听着周国良愤愤不平的控诉,周博伟不由叹息了一声。

    这么多年了,爷爷还是那么难以释怀。

    他对于僚人,似乎 有着刻骨铭心的痛恨。

    这种仇恨,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个人转向了整个族群。

    他觉得,是僚人断绝了老周家前进的脚步。

    同时,也是僚人让他陷入沉沦,迷上了彩票,无可自拔。

    虽然周博伟知道,僚人虽说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好,但那些刺头不管哪里都有。

    就周博伟他们自己村里,凶蛮霸道的厉害角色,也不是没有。

    这就是相对的概率问题,总体上还算可以。

    并不像爷爷想象的那样,他们个个都坏到了骨子里。

    如果以周博伟的行事方法,自然是找个中人说和。

    最好是经常和汉邦人打交道的僚人。

    僚人虽然霸蛮,但向来有着哥们儿义气,又喜好喝酒。

    请中人喝顿酒,这事自然就办成了。

    那个僚人小孩也不会再跑来钓鱼,不然村寨里会说他不讲义气,他家里人也没脸面见人。

    但现实里没有如果。

    那个僚人小孩,对老周家的伤害,已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僚人、仡人的气势,确实比往年张扬了许多。

    也不得不说的是,当年南迁的汉邦人领导,有着先见之明。

    另外组建了一套行政班子——天南农业垦殖总署,简称农垦总署。

    他们把建设兵团的汉邦人,和本地人分开治理。

    但这种冲突只能减少,没有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南迁汉邦人自己都因为来自不同省份,有着不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本身这种纠纷就难以避免,何况几个风俗迥异的民族之间。

    那时候华夏建国不久,土地收归国有。

    对于那些熟僚而言,世代受雇耕种的地主家的地,换了谁做主人他们毫不在意。

    上缴的粮食远少于之前,这却让她们欣喜若狂。

    而对于生存在山里面的生僚而言,世代打野味的山林,怎么就成了公家的呢?

    一时间他们没转过弯来,没闹明白咋回事。

    可面对如同铁拳一般的强大民主专政,他们也不敢扎刺。

    当年南下的建设兵团,手里全是枪。

    虽然他们知道汉邦人是来开荒的,但在当地人眼中,在一定程度上,多少妨碍了他们的生活。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南迁汉邦人也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技术,新的劳动工具。

    在建国初期,统治尚未深入人心的时候。

    生僚手里像烧火棍一样的鸟铳、三眼铳,就算有人有意见,又能咋滴。

    随着禁枪令的下达,汉邦人手里连打鸟的鸟枪、气枪都给没收了。

    但尊重僚人、仡人的丧葬传统,三眼铳这类火器不在没收之列。

    这时候僚人、仡人就开始调皮起来。

    在周博伟读书的这段时间,僚人、仡人整村整村的约架、斗殴事情不少。

    打伤、打死人的流血事情,也时有报道。

    他们把为村人出头,看作一件很荣耀的事,体现了他们村寨的团结。

    他们把约架看成神圣的事,必须选个好日子,同时也可以炫耀武力,不怕外出的村人被人欺负。

    这时候,听到约定消息的地方干部立即上报,上头必然出动防暴部队。

    只是听说,部队去了也经常挨打。

    毕竟部队有部队的规定,被打不能只能防卫,不得反抗。

    最终,这些喜欢闹事的刺头,多数被抓走,坐个十几二十年牢的不算稀罕。

    有个别的逃到外地,不敢回来,甚至有小道消息,说他们出了国。

    没有了挑事的人,这种约斗事件才逐渐消停下来,社会逐渐恢复常态化。

    随着汉化的加剧,他们逐渐变得与汉邦人没啥区别。

    而农垦总署这样,像政府,要交税;像农民,入工会;像军队,没军费;像企业,办社会。

    这种因时代需要,应运而生的特殊机构,也在七八年后因不合时宜,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周博伟的印象里,有一年橡胶价格暴涨,是现在的三四倍。

    本来是件好事,结果却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

    这种冲突集中在,垦殖胶工和非胶工之间。

    这里面实际上,不仅有僚人、仡人,还有不少不参与垦殖的汉邦人。

    他们同样眼红橡胶的暴利,只因随意偷走一小桶胶水,就价值一两百。

    要是偷了一整个树位的胶水,可能有大几百到上千。

    一天的成果,就是一个月的收入。

    看到有人带头,他们认为法不责众,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许多人,蒙着面巾或者布兜,好比数朝前的倭寇入侵,竟不知真倭几许,假倭几何。

    他们成群结队的,如同蝗虫过境。

    跑到汉邦人的橡胶园里,抢夺他们的胶水。

    橡胶园,多是倚山而建。修成了一条条相隔数米的长长的廊道,垦殖的橡胶就种在廊道上。

    有时候你会发现,胶工们在下头廊道收胶水,有人在上头廊道也收胶水,甚至把收集到胶桶里的胶水直接抢走。

    这种明目张胆的抢劫,在当时比比皆是。

    这种抢劫好似打游击,类似于古代游牧民族入侵汉邦人边境,抢一把就走。

    最开始的时候,只能靠胶工们,自发地保卫自己的胶水。

    虽然胶树和胶水都是公家的,但毕竟胶水的产量和工资挂钩,胶工们只能奋起反抗。

    也不是上头不管,管也确实管了。

    但实在就派出所就那几个人,根本管不过来。以至于民众的错觉是,好像没人管。

    随着这种现象的扩大化,为了避免冲突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少小学、中学放了长假。

    对于那些有组织、有计划,有人带头的,较大规模的。

    上头派出了武警部队予以镇压、抓捕,很是打击了这种嚣张的行为。

    这种蝗虫便化作了鸟兽散,他们化整为零,和上头玩起了游击。

    农垦总署迅速成立了护林保胶队伍,给队员分发警棍或者电棒。

    大规模地,不分昼夜地,在橡胶园里巡逻视察,驱赶来偷胶水的人。

    随着橡胶价格的大幅度下跌,这种疯狂的诡异现象才逐渐消失不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