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8,大咖崛起 > 第1章 “乡下土老帽”周先生进了城

第1章 “乡下土老帽”周先生进了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班车一路疾驰。

    两人偶尔吃点小零食填填肚子,一路有说有笑,旅途上倒也不是很无聊。

    就是安全带勒着身体,活动起来不方便。

    有时候,实在是被坐得屁股疼了,只能偶尔解开安全带,站起来伸伸懒腰。

    这年头的县道省道并不好使,还常常横穿许多市镇农村,班车还时不时停下来捡客,速度实在快不起来。

    到了下午一点出头,班车才堪堪进入新平镇界面。

    天南身处海外边远之地,自古蛮荒。

    本地土著多是少数民族,有僚(liao)族和仡(ge)族,是历朝流放之地。

    僚族人,自古性好仇杀,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不过是寻常之事。

    他们好比古代的游侠儿,喜欢逍遥自在不喜耕作,但重义信诺又慷慨大方。

    自古侠以武犯禁,在民主专政的沉重打击之下,这种风气得到扼制。

    反之,他们热情好客、淳朴敦厚的民风得以抬头。

    僚族男人喜好烟酒,戴大耳环;女人披戴绣花头巾,喜好嚼食湿槟榔。

    他们生活在高山密林之中,搭建一个木棚,叫做山寮。

    食用一种在山上生长的名叫山栏的香米。

    此处丧葬需鸣枪报丧,男人埋在祖地,女人送返娘家。

    他们喜好一种舞蹈,叫做竹竿舞。

    还有一种乐器,名叫鼻箫。

    没错,就是用鼻子演奏的乐器。

    而仡族不论男女,都喜好佩戴银饰,能歌善舞。

    自有一套自古相传的历法,世代居住在蜀南、贵安、岭左一带。

    天南一带的仡族,据说是数百年前的某个古代王朝,为了镇压僚族叛乱之后,滞留下来。

    为了看住僚人,他们多数聚居在僚族生活的山脚之处,逐渐在天南繁衍生息。

    华夏朝立国之后,响应上头的号召,中原汉邦人大量南迁。

    他们组成广府军区南下建设兵团,和本地的天南人民武装,联合开发天南,垦殖橡胶和热带作物。

    南下建设兵团,是若干个兵团集群后的总称呼。

    兵团有大有小,下设若干连队,从二三十到大几十不等。

    一个兵团即一个镇,一个连队即一个村。

    李秋月和周博伟两家祖籍岭北,都是南迁的汉邦人,老家在一个大队上。

    为了便于管理,避免汉邦人和少数民族纷争。

    上头将汉邦人和少数民族分开治理,他们各自聚集在一起,各有各的村庄,极少混居一起。

    与少数民族在村内任意散居不同,南迁的汉邦人,全部都由上头修建平顶房或者瓦房,一同住在一起。

    汉邦人绝大多数都是国家职工,专门为上头打理橡胶园。

    天南本地,也有世代居住于此的汉邦人。

    他们种果树或是水稻为生,部分也参与了垦殖,形成了一种地方语言叫天南话。

    天南是华夏一个独立建省的岛屿。

    本地人习惯把华夏别地的人,叫做内地人或者大陆人。

    同样的,他们会把操着各种家乡话,和别扭普通话的南迁的汉邦人,也叫作大陆人。

    少数民族的村庄,自有名号。

    而汉邦人村庄,则按照数字序列。

    周博伟和李秋月两家人,都住在新平镇32村,就是隔壁邻居。

    若想叫人,站在家里大声喊一声就好,都不用出门。

    村里大多数是职业胶工,他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小孩,便有了托儿所。

    随着老一辈的逐渐退休,特别是职工妇女,五十岁就退下来了。

    那时候的人节约惯了,带小孩的重任,逐渐转移到奶奶手里。有家人自己带,花钱的托儿所自然随之荒废下来。

    32村托儿所虽然不大,但比寻常分配的职工房,那就大太多。

    这时候两家就申请,把托儿所作为职工房。

    村里一看,这托儿所荒废着也不是个事,那你们两家一家一半吧。

    于是两家把托儿所中间砌了一面墙。

    分隔两半,自此成了邻居。

    前世周博伟虽然在天南省城江口工作,离家也就两个小时路程。

    然而每次回来都被父母催婚催得受不了。

    为了免受父母的唠唠叨叨,一年也就回来三四次。

    每次即将到家之前,总有些未能常回家看看的愧疚,还有着近乡情怯的复杂心情。

    眼看到32村,周博伟不由抓紧了班车前面座位的靠椅。

    对着窗外一路观瞧,生怕错过了路口。

    提前和司机打好了招呼,在32村的路口下。

    班车缓缓停下,周博伟拎着行李包,李秋月也背起小皮包一同下车。

    周父周天正,是周家二代的老大。

    他身形高挑,小眼睛带着笑,略有一点驼背。

    常年的乡下劳动,让他面色有点黝黑,皮肤带着油光闪亮的古铜色。

    此刻他头顶一顶草帽,身着一件蓝色背心,在路边的相思树下观瞧等待。

    他的身侧停着一辆小嘉陵。

    这小嘉陵有些破旧磨损了,用到现在,零件几乎换了个遍。

    据说是周天正九几年买的,当时花了近一万大洋,可真是下了血本。

    弟弟周新伟,今年初二,就读在新平镇中学,离家不过2公里。

    他身形瘦削,个头不高,留着小平头,青春稚嫩,穿着蓝白相间的夏装校服。

    此刻不到下午上课时间,他骑着新款绿源电动车,来到村口,也在一旁等待。

    前年那会新平镇,还没有卖电动车的。

    这绿源电动车,还是周天正跑去儋城买的。

    虽然新平镇隶属平南县管辖,但新平镇离平南县有三十多公里,离儋城也不过五十多公里。

    平南县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县城。

    大致只有横竖两条街道,尚且不如岭北一些繁华的大镇。

    购买电动车,周天正还是选择了儋城。

    而儋城是天南第三大城。

    这里的电动车,品类款式自然更加丰富,选择的余地更大一些。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这时候流行的品牌是台铃、雅迪、东洋雅马哈。

    当然了,还有些主打女士电动车的爱玛。

    “乡下土老帽”周先生进了城,成了被忽悠的对象,买了个极其小众的绿源。

    绿源这个品牌,只有在十年以后,开发了一些诸如快速充电器、液冷电机的黑科技,才逐渐追上台铃。

    虽然周天正常年蜗居乡下,见的世面不多。

    但对周博伟更多的是温和,极少有严厉的批评,打骂算是周博伟记忆中,极其久远的事了。

    他算是个很慈祥的父亲,在家庭中,更多是扮演红脸的角色。

    相比于母亲,父子俩的关系显得更加亲近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