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罪在当代
大年初一,赵轶就带着亲卫们,来到了烈士陵园。qingroume
祭奠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将士们,然后又去军营中,看望了刻苦军训的十万青少年。
还让吏部官员,特意准备了礼物,去慰问牺牲烈士家属。
年关一过,京城的老百姓赫然发现。原本熟悉的街道名字,全都变了,换成了那些在战斗中牺牲将士的名字。
这是赵轶在用另外一种方式,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些英雄。
第二年夏天,落月湖大坝按时竣工。
当清澈的湖水,仿佛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的瞬间,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李川等人,喜极而泣。
历时两年,他们终于完成了这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真是太好了,从今以后我们在也不用为没水发愁了!”
“关键还如此方便,直接引到田地里。这下,想不丰收都难啊!”
“就是,这水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啊!以前干旱的时候,要走几十里外去取水,从今以后,再也不用了。”
周围的老百姓,喜笑颜开,他们以前,为了水源,几个村子打得头破血流。
死人的事也屡见不鲜,现在开始,这一切都去不复返了。
一白胡子老者,颤颤巍巍问道,
“李大人,这用水怎么个收费法啊!朝廷花了那么多银子才修好,肯定应该很贵吧!”
李川爽朗大笑,用最大的声音说道。
“哈哈哈,你们不用担心,皇上已经说了,这个水坝本来就是为咱们老百姓修的,永远都不会收钱!”
“真是太好了!”
“老天保佑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闻言,现场顿时就沸腾了,所有百姓激动万分,朝着皇宫所在的方向,跪下便拜。
发自肺腑,山呼之声,响彻云霄。
三年后,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建成,之后,天工坊第一台织布机也诞生了。
当织机轰鸣运转的瞬间,倪馨仪激动得掉下了眼泪。
“没想到,真的做到了!这也太神奇了吧!”
同年,在农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一批高产的大豆,麦子和水稻也被培育出来。
产量也从原来的每亩,不足一百斤,猛增到四百斤。
棉花也大面积种植,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
粮食储备,也达到了空前规模。
基本解决了全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五千个水库,也基本完成一半。
这一年,铁路开铺。
一切,都在朝着更美好方向发展。
这一天,赵轶正和叶灵韵,赵芯在御花园中赏景。
冉旭达缓步走了过来,欲言又止。
“冉将军有什么事吗?”
冉旭达硬着头皮说道。
“启禀皇上,孟仁和孟义找到末将,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叶灵韵撒下一把鱼食,笑道。
“皇上,他们是什么人啊!”
赵轶微微一笑。
“原南垇关守将,孟辉忠之子。当初朕带兵进攻南垇关,劝其投降。孟辉忠说自尽谢罪。”
“朕封其为忠勇侯,并立碑纪念。还让孟仁孟义跟着朕来京城,他们说要为父守孝三年。现在也差不多了。”
“孟辉忠有仁有义,想必他的儿子,人品应该不会差!”
“皇上的记性真好!”冉旭达顿时大喜。
“皇上放心,这两个孩子是末将看着长大的,况且,那件事根本怨不得皇上,都是孟将军自己的选择。”
赵轶点点头。
“先将他们带到军营,如果他们真有本事,朕一定会重用他们。”
“末将替孟将军,感谢皇上!”
冉旭达扑通一声跪地,眼含热泪。
第四年,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床终于诞生,让枪支的量产成为可能。
至此,军器监变夜以继日地生产枪支弹药。
并逐步投入将士的训练中。
第五年,一百艘大船基本竣工,也全都是用牺牲将士的名字命名。
第六年,在赵轶的努力下,子女已经达到了五十六人。
经过六年的训练,十万青少年已经全都成人,他们吃得最好,运动量也大,一个个精神抖擞,强壮如牛。
最矮的也有一米七,一米八左右的,也不在少数。
看到他们,赵轶感觉进攻大和国,应该提上日程了。
金銮殿上,他直言道。
“诸位大人,朕有意,不日便全面进攻大和国!”
“皇上,这些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安逸的生活,现在,突然要打仗,臣担心他们会有抵触情绪。”
“说的不错,出兵总要个理由才是,这些年,大和国人也没有再来我华夏边境挑衅。”
“我们就这么打过去,恐怕会被他们说成是侵略战争!”
“是啊!皇上,师出无名,百姓或多或少会有怨言。这会影响士气,臣担心会得不偿失。”
赵轶没想到,他刚提出要攻打大和国,就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就连秦敖,毛金虎,萧恒等武将也默不作声。
赵轶缓缓起身,身穿龙袍,勃然英姿,漆黑不见底的眼眸,如一潭深水直淹没得人无处喘息。
“宁背一世之侵略骂名,也要让子孙万代享福,这叫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没有理由,那就找个理由。就算找不到,这一仗,朕,也要打!为何要等他们打过来才动手?”
“难道就不能在他们动手之前,就灭了他们?”
“皇上……”
群臣还想劝阻。
赵轶淡淡挥手,嘴角不经意的上扬,双眸犹如烈火,一路推枯拉朽直焚烧到人的心底。
“你们不要再劝了,实话告诉你们,六年前,朕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铲平大和国。此志,至死不渝!”
“朕,只是在通知你们,并非在征求你们的意见!”
“大和族人狡诈,阴险。侵犯我华夏之心从未改变。等他们打过来。不知道我华夏会有多少百姓,牺牲在他们屠刀之下!”
“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朕的决定,是对的!”
见他发怒,满朝文武,肃然而立,偌大的金銮殿中,鸦雀无声。
“皇上!”
片刻之后,一道平静的声音,陡然响起。
赵轶一看,说话的人,居然是楚兴国,顿时大怒,斜睨着他。
“楚大人,朕的话,你没有听清楚么?”
楚兴国赶紧说道。
“皇上,微臣有事禀报!”
“说吧!”
“不久前,鲜朝公主一行人来到京城,到处拖关系,想要面见皇上。”
“鲜朝?她有说是什么事吗?”
“微臣不知!”
“她现在在什么地方?”
“在四方馆中!皇上,要不要传她上殿?”
“不用了!退朝吧!”
“恭送圣上!”
“楚大人,随朕来!”
赵轶说完,大步走了出去。
楚兴国恭恭敬敬跟在赵轶身后。
留下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走出大殿,赵轶负手而立,双瞳凝望远方,低语道。
“进攻大和之事,楚大人有何看法?”
“皇上,臣以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和人一直都对我华夏虎视眈眈,其心可诛。”
楚兴国不卑不亢,脸上的肌肉紧绷,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和果决,嘴角下拉,显出一副不屈不挠的神情。
“皇上的决定,无论任何时候,微臣都鼎力支持。”
“还是楚大人懂朕!”赵轶大喜,拍了拍他的肩膀。
“皇上过奖!”
“你先回去休息,朕想去一趟四方馆!”
“微臣告退!”
楚兴国躬身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