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投资十亿,震惊横店(5,求鲜花评价票)
徐闻荣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觉得,苏晨看自己的目光亲切了许多。
他的经历,其实是非常传奇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徐闻荣家里是做小生意为生。做过馒头、卖过糖稀、还开过馄饨店、客栈。
当时流传着这一说法:“做小生意只是眼目钱,做手艺的是小铜钱,种田地的万万年。”
徐闻荣家里没有田地,柴米油盐菜蔬,全都要到市场上买,买来的米都是最便宜的糙米,三分之一是米糠。
有的时候生意好了就有米饭吃,大部分时间没有米饭吃,只能吃粥,吃大麦和杂粮。
他后来回忆道:“做馒头时,还跟着有馒头吃;做馄饨时,还能吃到煮馄饨皮。生意不做了,连饭也没得吃。”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做过夜校教员、供销社会计、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徐闻荣已经年届不惑,经验丰富却又敢想敢干。
他分析时情局势,认为当前最符合横店百姓心愿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搞生产,让横店的老百姓都富起来。
徐闻荣又考虑到当时横店是重要的蚕茧生产基地之一,所以就带头办横店丝厂。
后来横店丝厂果然办成了,而且越办越好。
徐闻荣用“母鸡生小鸡”的办法,工厂是越办越多,横店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了工厂成了工人,横店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但徐闻荣没有就此满足,他在寻思着怎么能让横店老百姓过得更好。
横店有句老话,叫“出门看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寒”,说的就是以前的横店山地荒地很多,百姓没有良田种地,就会饿肚子。
后来,徐闻荣不仅解决了横店百姓的生活质量问题,还关心横店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
于是,徐闻荣就在横店的山地荒地上修建了横店度假村、文化村、娱乐村、大佛寺等景点。但因为当时没有找准突破点,没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加上早期的外部交通条件较差,横店的文化旅游业发展非常艰难,很多景点刚开始很热闹,没多久就冷清下来了。
徐闻荣一时想不出办法来,直到他抓住了一个机会。
九五年末,历史巨片《鸦片战争》,到横店选景,徐文荣只花了三个月时间就建好了《鸦片战争》拍摄基地“十九世纪南粤城市街景”,使导演顺利地完成了影片的拍摄。
这次机会为横店打开了影视文化的大门。
随后许多剧组陆续慕名来到横店,徐闻荣也建起来一个又一个的影视基地。
“港岛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先后拔地而起。
特别是章艺谋和陈凯戈,先后拍摄了《英雄》和《荆轲刺秦王》两部大片。
两位国际大导演的到来,使横店影视基地真正迈入了全国前列,横店也成为了影视的代名词。
横店影视基地的成功带动了横店的文化旅游、商贸、餐饮、运输和其他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横店的老百姓有的能去集团里赚钱,有的去不了,就为来横店的剧组和群众演员提供吃穿住行,每年也能挣不少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为了让横店的文化产业更上一层楼,两年前,徐闻荣以非凡的魄力,对外宣布建设“圆明新园”,重现圆明园的盛景。
但谁也没想到,国内的房地产政策突然改变,米国次贷危机爆发,造成的后果,就是最近几年的国内经济下行。
一时之间,没有人愿意投资影视行业了。
横店集团的发展,陷入了僵局当中。
这也是为什么徐闻荣会找上苏晨的原因。
他希望苏晨能够注资横店影视集团。
看着苏晨,徐闻荣缓缓说道:“苏先生,咱们有一说一,你能投资多少?”
苏晨笑了起来,看着徐闻荣道:“我可以投资十亿!”
“嘶!”
饶是徐闻荣久经风雨,这一刻也愣住了。
如果按照苏晨的这个说法,岂不是在他心里,横店集团的估值已经超过五十亿?
苏晨看到徐闻荣的表情,笑了笑说道:“徐老,我对于横店集团的信心,还是很足的。不仅仅因为横店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影视基地,而是因为我觉得,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会崩溃。”
听到这句话,徐闻荣一下就愣住了。
他还真没想到,苏晨对横店集团和华国经济的发展,竟然如此的有信心。
………………
转过天来。
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整个横店。
横店集团与未来地产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后者将会在两年内向横店集团注资十亿人民币,成为横店集团的股东之一。
消息一出,整个娱乐圈一片哗然。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求月票!今天鲜花能到两万,评价票到五百,或者月票到十张,我就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