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县试报名
明奶奶好不容易来次镇子上,拉着明瑶买了许多年货,直到明晏给的碎银全都花光才回来。
待到午饭过后,因为路途遥远不得不赶路。
临走,明林恋恋不舍的相送,嘴里不停叨咕道,“哎,等明晏中了童生咱们就在镇子上租个房子到时候住在一起。这来回往家里赶实在是浪费时间。”
明林现在有了正式工作,彻底的把科举的事情抛下,成了全家唯一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有了当家主的自觉感。
“那感情太好了,大姐和母亲卖布也不用翻山越岭来镇子上。”明晏对明林的决定很是赞同,回一次家翻两座山还要渡河,一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实在是太辛苦。
回家第三天,明林放假赶了回来,带着掌柜的发的年货,脸上也有了些笑颜。
进到家里还没放下东西就对明晏说,“这报名时间张贴出来了,再过六日到县城报名,你的联名已经准备好了吗?”
参加考试需要禀生保举,这禀生不好找,但临放假的时候,吴老师说着联名的事儿不用他管,安心学习,等报名的时候到家里拿就是。
“吴老师帮忙准备了。”
明林知道吴老师是个面冷心善的老师,连连点头,“那我就放心了,如果没弄我今日陪着你到镇子上把这事儿给处理好。”
明林好歹是个秀才也上过很多次场,对这些流程很是熟悉,所以认识的人也有些能用上的。
明晏这两天在考虑给驴子盖一个棚子,这样拴在院子里,刮风下雨冻坏了怎么办。
他一个人又没有办法做,明瑶又不会,今天明林回来,他也算是有了帮手。
父子两人合作把驴棚搭好。
在家学习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到了报名的时间。
明林主要想陪明宴一起,却被明宴拒绝。主要是家里只有一头小毛驴,两人又不能同骑,他骑着让明林走别路人看到不合适。
让他走那是不可能的。
他芯儿又不是小孩儿,这简单的出门报名难度不大。
明母换过药方子最近精神也好了许多,听到他要出发到县城报名,欲言又止的盯着他。
“母亲,你有什么想吃想要的我帮你捎带。”
明母笑着摇摇头“我没有什么想要的,你平安归来就好。”
明宴很明显看出明母不愿意和他说实话,也没有过多的过问。
明林的笑意也有些牵强。
“我报好名到时候在客栈包两间房,你们到时候到县城陪我考试。”明宴孩童模样抱着明母胳膊撒娇来缓解气氛。
从明家到镇子,骑着毛驴比他靠两条腿快多了,瞧着马上到了镇子,明宴下驴子,溜溜哒哒进了旁边的小树林。
虽是深冬,地上的草已经枯黄到对于驴子来说嚼两口也算小餐点。
他记得树林里面有条小河,夏天潺潺流水声在路上也能听到,今日出门早这会儿太阳升起没多久,就让驴子歇歇顺带往里面走走喝口水。
冬日的小溪不见流水,只有断断续续的小水洼,上面还结了一层薄冰,明晏朝里面丢了块石头砸了个洞,拍了拍驴子屁股,“过去喝口水,喝完咱们该启程了。”
憨驴子乖乖到小洞旁喝了几口水,兴奋的叫了一声。
猛地一声驴叫吓了明晏一跳,“你这小东西正好的叫唤什么?”手中小皮鞭轻轻甩了下驴子屁股,用的力气不是很大,驴子都没觉得疼。
不知道驴子是否真得听懂明晏呵斥,驴子回头朝明晏做了个怪表情。
休整妥当,明晏才牵着驴子出了小树林。
“耶,这不是明晏吗?今日要到老师家,你没给捎拜年礼吗?”
从另一个方向驶来辆驴车,车上面坐着一老一少,老的憨厚,少的是他同窗秦舜。
瞧着他孤身一人只牵了头驴子也没有携带拜师礼,话语尽是嚣张和把明晏比下来的兴奋。
明晏不急不恼,看向穿着新衣的秦舜,“想必秦兄应该给老师带了不少的好东西吧?我家穷哪里有什么拿出手的东西。”
他家确实没什么好东西,唯一的好东西就是顾家主送的那些东西,要是带来估计老师也不会要。
打算到镇子上买些两条腊肉,两坛酒,老师看着心里没有负担也肯收他送的年礼。
秦舜说起拜年礼,那可是眉飞色舞,“也没有什么,我和我爹到山上打了些野物,师娘每日辛苦照顾我们给做了一块毛毯子,四坛我们村最有名的酒。”
话语里可没有丁点儿谦虚。
明晏看了眼驾车的汉子,冬衣上面补丁摞补丁,清瘦的脸颊冻得通红,双手冻得红肿和秦舜一簇新衣形成鲜明对比。
真是对着寒门想要捧出个学子来有多不容易,偏偏这样无私奉献容易把人给捧歪。
比如秦舜,赵童生还有原主,这都是全家一心想要他们能有个好成绩将来改变家中命运,偏偏他们早就被外面花花世界蒙住了眼,根本看不到家人们的无私奉献。
也懒得和秦舜敷衍,甩甩手里的小皮鞭,“那你的年礼真是丰富,我可跟你比不上,我先走了,咱们老师家见。”
明晏在铺子里买好节礼赶着小驴子来到老师家。
门口停了辆驴车。
老师家大门敞开,依稀能听见里面的谈话。
明晏轻车熟路把驴子拴了起来,拎着年礼进了老师家门。
刚进来就和从厨房里端茶出来的师母碰了个面儿。
有些日子没见明晏的师母很是高兴,连忙关心,“明晏今日来挺早,早饭有没有用过?我给你准备些早饭吃吧?”
明晏把手里的年礼放在厨房,从师母手中接过茶盘,“我吃过了,前些日子买了头毛驴,赶路快些。”
“哦,你母亲如何了?”
“母亲现在病情逐渐好转,父亲也放弃科举在镇子上找了个账房工作。”明晏简单向师母说了下家中近况,省得挂念。
师母对明林放弃科考的想法很赞同,“你父亲到京城参加举人考试就参加了三四次,次次未中也该放弃专心培养你了。”
明林是老师第一批学生,对师母来说也很有印象。明晏和师母谈论起家里的事情更像亲戚交谈近况一般。
“是了,他能放下也很不容易。”
“我先到屋里给老师送茶。”明晏端着茶盘进到书房。
秦舜和秦父已经到来,看样子交谈过一阵,见明晏进来,老师的脸猛了耷拉,“明晏,你放假不在家好好温书在街上摆摊给人家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