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章 怒声谷上课
杨秋风老师继续说道:&34;为什么我们今天的课称为学问,而不叫知识,学问和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的得来可以从书本上、课堂上和对话上。但学问不仅包括了知识,而结合了知识,是从为人处事上得到更深的体会和感悟。我们现在回到猫灵月的问题上,首先我们要知道,万物是不齐的,因为有各种各样和姿态不一的万物,自然才有多姿多彩,但化生不齐的万物背后还是属于自然,所以说所有不齐的万物本源是一致的,是齐的。也就是说是同一个一体的本源催生出千万种姿态和现象,所有的姿态和现象只不过是暂时性存在。就像没有不破灭的气泡,没有不凋谢的花朵一样所有现象不会永远存在。所以自然始终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长出或促成,那另外一种则是消耗,不可能只有长成,没有消耗。就像幻影一样,只不过是真身的暂时折射;就像水泡一样,总会被风吹散,更像花朵一样,怒放后必定枯萎,不然自然界怎么生生不息,怎么循环不止。是和非,善和恶是两种对立统一的现象。无是就无非,无善就无恶。你认为是,别人就认为非;你认为恶,别人就认为善。只有不善不恶,无是无非,才能不会存在这种对立和抗争,才不会有相互的消耗。&34;
猫小林问道:&34;这样说来,如果没有是非,根本就不存在对错,也不存在善恶。那为什么又有正义和邪恶两股力量,要我们去捍卫和摒弃,并且它们之间永远都没完没了,永远都处于对立和斗争的状态?&34;
此问题一经抛出,得到了所有同学的肯定,好像都问出了他们所有人的不解;问出了他们的迷惑,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为什么要斩妖除魔,一般人都知道是为了去维护天下的正义,而作为顶级学府的学生,只知道这个答案,显然是不够的,这只是个表层的答案。大多数人一致认可的解答,并不是真正的解答,而是要去探索引起事物的本源和真相。正义从何说起,什么是邪恶,产生邪恶的原因等等一切形而上问题的深入,才是跟其他普通学校不一样的区别。这也是杨秋风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怒声谷上课的目的。
一切的问题还是出自本身上。
一个天天叫嚷着要斩妖除魔的人,面对出现在眼前真实的妖魔,是如何去应对;一个要为天下打抱不平的人,面对为非作歹的歹徒,能否奋勇向前,或能否做出理智的应付,这都是自我身心的拷问和抉择。
有了猫小林和猫灵月这些同学的抛砖引玉,这节课不达到非常好的效果都不可能。
杨秋风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就开始说道:&34;有人认为无是无非,就是指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对错,或者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就产生胡作非为或无所作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无善无恶是一种超高度的境界,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前必须是善恶分别,惩恶扬善。只有不去为恶,结善缘才能得善果;要助人首先能做到自助,只有自助的人,才会得到他助,从而就能更好地去帮助他人。达到像自然一样的境界的,就无善恶之分,无正义和邪恶的区别。一束阳光普照天下,不管你有没有坏心思都会得到它的光芒;天上普降雨露时,无论毒草正是药草,都会得到它的滋润,这就是无善恶的区分。但最终能不能吸收阳光或被吸收多少的雨露,则在于个人的造化。所以,有些人面前多是非,而有些人的眼中就有正义和邪恶的区别。&34;
朱炽同学突然问道:&34;老师,这都是有关易的学问吗?听起来儒、释、道都好像牵扯到其中。&34;
&34;没错!&34;杨秋风继续说道:&34;易,容易的易。学懂了的人,视一切都很容易,很简单。易学问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含的。天上一颗星宿突然划过,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地上一只蚂蚁走过,都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无需拘限于一个角度,也无需执着于一个观点;千变万化,就有千万个解释;理理相通,面面俱到;能用又不能用,用而不知,玩索而乐得。&34;
夏星问道:&34;那要怎样才能学好易?&34;
&34;你一提出这个问题就已经错了,刚才不是说了,用而不知,玩索而乐得,只要你们理解了我每说的每一个字,就有相当深的体会和感悟。&34;杨秋风继续说道:&34;可说的不可言,可言的不可语,只要随遇而安,就是一门很好的学问。&34;
鲁呼机看着老师和同学突然陷入了沉默,在怒声谷中的上课,让他感到时刻胆战心惊,他总担心不知何时,从脚下突然冒出一个妖怪的魂魄,附到自己身上来,所以整节课听得似懂非懂,只希望赶紧的离开这是非之地,耳边时常响起的不知道是风声,还是妖魔的怒声,总让他心神不宁,精神紧张得很,根本就无心上课。他虽然来自于西北的大番王国。
他从小就习得一身本领,并不断的上战场与敌人拼杀,得到的锻炼机会不少,成为一位可带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可以说是久经沙场,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一名老战士。但自从在黄土高原的落阳坡与恶魔之王经过一场至今让他惊心动魄的大战之后,整个人就变得胆小起来,身上虽能使出千万斤的力量,但却胆怯起来时却连只狐狸都不敢射杀。
在那场恶劣的战斗中,他所带去的五千士兵全部无一生还,他也是在战场中被恶魔之王击晕过去,幸亏他父亲及时出手,他把他救了出来,后面昏迷了七天七夜,才醒了过来,就得了这听不得风声的毛病。所以曾经从神州学院毕业的大番王国的国王,才决定推荐他的儿子来到神州学院来学习,希望他能在这里找回他曾经的勇气。也只有这里特殊严密的培养模式,才能让一个人重拾信心。
此刻,鲁呼机说道:&34;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老师刚才所说的这些,好像什么都没有说,而我们听到的这些话,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过。&34;
同学们一听到鲁呼机说的话,都哄堂大笑起来,都认为他来了上课,好像又没有来一样。
&34;妙,真妙!&34;大家没想到杨秋风会这样地回答,以为他会大发雷霆,会用剑激发出一只妖魔出来,让妖魔与他大战三百个回合,好好地惩罚一下这样上课不专心的学生。
接着杨秋风老师又说道:&34;这个好像的词用得好,也用得妙,用出了很高的境界。好像来了,你说他是来了还是没有来,都是不对的,都不能体现出那种境界。只有“好像”这两个字,才能表达出那种效果,属于一种来了又没有来到的状态,来了又没看见人,没来又感觉到正在来,能感到力量的存在,处于一种发而待发又还没发的情形,就跟感悟一样,感受到了就是说不出来,说没有东西存在又感到有一股个东西的力量存在那里。就是若存若亡的感觉,只有在合适的机会才能迸发出这一股力量。&34;
说完后,杨秋风一眼扫去,看着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的样子,他知道他这一节课目的已经达到了,还超出了他的预想。
这是他这么多年来,讲得为数不多半精彩的课程之一。
一节课讲不讲得好,不仅只在老师功夫的发挥,更大的影响因素在于学生们的互动和提问,能有好的提问,往往能带动整节课的气氛,引发上课内容的引申和拓宽。
爱说大活的燕南飞眼看课就快要上完了,在上课后半节课里都没能插上一句话,此时就大声说道:&34;老师,我能不能与怒声谷中那些妖魔的冤魂大战一场,教训一下它们,好让它们知道我们神州学院的学生时刻盯着它们,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敢让它们出来兴风作浪。&34;
杨秋风看了一眼燕南飞说道:&34;你恐怕不是真的想去震慑妖魔吧,你是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你那满身的本领,让同学们见识一下你的修为吧?我听说你在到神州学院的第一天,就到了挑战楼,想与人挑战比试,我知道你是个好斗者,但在神州学院这样的机会多的是,就怕你没有准备好,明天你们不忘一节武课吗?到时可不能怯场。再起,你在这里把妖魔当成发泄的对象,就不是正人君子的所为,妖魔自古以来就分善恶,即使恶妖有悔改之心,就不能再视为恶妖。如果你无故在这里挑逗它们,就是在助长它们的恶性,激发它们的魔性。只要这些妖魔不主动出来祸害苍生,我们最不要惊扰它们。所谓如道门所说,不为善,但不助恶。&34;
&34;可刚才上课时,你叫寒霜同学击中的那只妖魔,不就扰动了它的清静。&34;燕南飞有些不服地说道。
&34;此妖魔不同于其他妖魔。&34;杨秋风说道:&34; 此 妖魔始终有一颗不安地心,从它所在的漩涡中,我就已经感受到它那张狂的怒气,迟早有一天它就会蹦达出来,展露它的恶性,还不如提早让它死了这份心,了断了它的欲望,又可以为我们上课所用。易从来就讲究待机而动,不到时机最好是潜龙在田,以后我们还会来这里上课,如何去甄别恶魔潜在的特性,到时让大家感受到那喷之欲出妖魔邪恶的怒气。”
李默默说道:“既能除掉恶性,又能为我们所用,这是不是好处有点多,这符合易的原理吗?”
同学们觉得李默默也太幽默了吧,好处还怕多,这天下的人就怕吃亏,没有人会认为怕好处拿到烫手的。
杨秋风老师见大家有些议论,就说道:“我明白李默默同学的意思是,她要表达的是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在“易”上的理解。易也是讲究要顺应规律和跟随大势的。在规律上是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兴盛了就会衰败;衰退之后又蕴藏着一股新的能量。水满则溢,阴极则阳生,这就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在趋势上则为顺者则昌,逆者则亡。良性或恶性一旦建立,就像顺流而下的船,跟随着向前的力量就会乘风破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三万里。但恶性循环,则反之,江河日下,日薄西山。天之道在损有余,补不足;而人之道则在损不足,补有余。所以才有恶魔始终走不出恶的本性。这才会有猫灵同学所质疑的,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永存,并越演越烈的状况。&34;
寒霜问道:&34;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所处的困难或者面对的顺势,也就是说怎样处理吃亏和得好处这两种心理?&34;
黄彪老师说道:&34;这涉及到一个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易学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的学问,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都离不开心理的作用,而心理的作用也摆脱不了易的影响。福祸相依,焉知是福还是祸,所以才有荣辱不惊,任变而化,应时而待和随遇而安等的行事处事风格。心是如何思考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思维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行为,目前的情况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直抵我们的深处,到很少人去审问。这就是因为我们对易还不了解,不敢去深究这门学问,对整个宇宙不敢去深入探索,作为神州学院的学生就应该有这份担当,因为不管是追求武学的修为,还是其他的更高修养,都离不开这些问题和学问的影响。”
朱炽问道:&34;懂了易就再能预知未来五百年的事情吗?&34;
&34;易,一叶而知秋。万物未动时,一阳已初动。&34;杨秋风说道:&34;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决然抱怨者,长夜独先知。&34;
同学们一致认为:“易,就是高深而平凡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