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质疑
眼见自己的族人被三皇子收入门下,水若寒不由大喜,这对于城主府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但是其余几家族长脸色就非常难看,城主府的实力本就最强,如今又有三皇子作为靠山,实力必定大增。。
他们一边担忧,一边暗恨自家子弟竟然如此不济,无人能做出一首像样的诗句,眼下只能祈求剩余的族人能替自家争口气。
这时的林威也按捺不住,于是对着赵弘景拱手道:“在下林家林威也有一诗请殿下鉴赏。”
“吟来!”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好诗!”只是两句,就有人暗中赞叹,虽是铺垫,但却相当押韵,意境极强。这不由地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想要听到后面的诗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一刻,满堂的学子都被震撼住。
后两句的意思是:倘若有朝一日我能成为春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盛开。
得知三皇子要来临江城,林威便开始研究三皇子的性格喜好,通过种种迹象表明,三皇子手腕强横,雄心极大。
这首诗明面表达他的远大抱负和自信,何尝不是在说三皇子呢!
三皇子微微颔首,显然是对这首诗十分满意,不由地说道:“林族长,你家这公子不简单啊!”
林清风顿时眉开眼笑:“犬子班门弄斧,让殿下见笑了。”
“听说你在京中已经替他找好门路进入国子监?”
“正是。”
“可愿让他转入我的门下?”
“这”
林族长有些犹豫,这可是他花费大价钱才买通的关系,倘若毁约可就得罪那位大人,这对他们林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三皇子将来门下能人众多,以林威的能力能否得到重用还尚未可知。
今日国子监学习,参加科举考试才是稳妥的方案。
见林清风欲言又止的样子,赵弘景淡淡道:“既然不愿那就算了吧!”
林清风暗道可惜,其余几家却是松了一口气。
受到三皇子的夸奖,林威双目略过在场的学子,他们眼中满是惊羡和崇拜,顿时有些飘飘然。
但当他的目光落到李思敏和纪浪的身上时,发现两人极为平静,并没有为他喝彩的意思。
他立马止住众人的呼声,谦逊地说道:“启禀殿下,在下虽有些学识,但文学造诣上远不如这位纪浪公子,何不让他也一显身手。”
众人的目光不由地转向纪浪,林威的学识在临江城上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能够受他如此推崇的人想来肯定不一般。
可任凭在座的学子想破脑袋,也未曾听闻有这么一位姓纪的学子。
不明所以的赵弘景还以为纪浪正是一位学富五车的才子,目光炯炯地盯着纪浪。
他的眼神犀利,自身又自带三分威严,即便是城主府的才子,亦或是林威都不敢与之对视,而眼前的纪浪挺直腰板,四目对视竟然丝毫不堕读书人的气势,仅凭这点就值得他欣赏。
“不知这位学子有何高作?”
纪浪也不弄虚作假立即上前沉吟道:
“我本后山人,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他本在宗门修行,今日有幸参加宴会,这两句分明是他当下的写照,而后两句表示自己才疏学浅,坐井观天。
一众学子不知纪浪的真实身份,只当他是谦逊的说法。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轮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一众学子不由羞愧地低下头,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从未过问家事。
平日里自视甚高,仗着几分才气四处炫耀,偶尔遇到挫折就埋怨上天不公。
这首诗词将他们的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众人扪心自问后,纷纷涌上心悸的感觉,害怕将来成为只会夸下海口的庸才。
不少学子起身向纪浪行礼,随即请辞离开,回去深造。
口若悬河的才人佳子赵弘景见过不少,但是能以自嘲的方式警醒旁人的诗句,他还是第一次见。
不由地对眼前之人有些好奇,正当他准备询问对方身份时。
林威突然站了出来大声质疑道:“不可能,他不可能做出这等完美的诗句,肯定是抄袭!”
赵弘景眉头紧蹙,略带几分不满。
方才推崇纪浪的人是他,如今质疑的人也是他。
林威本想借此机会让纪浪出丑,哪成想对方的诗竟然盖过自己一头。
他刚才以物言志,而纪浪特地做出大志戏功名的诗句,不正是在暗讽他夸夸其谈。
林威顿感自己的表现有些失态,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他不过一修士,又怎会懂得吟诗作对,定然是抄袭。”
“他竟然是修士。”
“修士怎么可能做出这等诗句。”
“难不成真是抄袭。”
在座不少学子抱着质疑的态度,毕竟这等惊世骇俗的诗句难能一见,即便是才高八斗的学子也不一定能够做出这样的诗句。
在座的几位族长以及赵弘景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哪里还会不知道林威原本的用意。
赵弘景脸色一沉,厌恶地将眼神从林威身上挪开,转头看向纪浪。
“在下不才,修行不过数载,早年也曾考中秀才前往国子监求学,这点诗句还是能够拿得出手的,殿下若是不信可以派人查证。”纪浪面不改色,云淡风轻地介绍自己的过往。
纪浪报上自己的名字,赵弘景身旁的筑基修士立即传信验证。
不多时便收到回信,他附耳对赵弘景说了几句。
赵弘景欣喜地说道:“原来是纪先生,真是久仰。”
听闻此言,在场的学子愣了几秒,能够被三皇子称为先生的人岂会是一般的人物。
他的这一句先生无异于证明纪浪是真才实学的,林威顿时面如死灰,抄袭对于文人来说,是一种奇耻大辱的评价,因此若非有十足的证据,是不可轻易说出口的。
他此番是犯了文人的大忌,众人看向他的目光隐隐发生了变化。
“当年先生科举的文章我拜读不下十遍,只恨那考官昏聩竟然让大商错失先生这般的人才,真是可恨。”
众人这时也猜出纪浪的身份,当年科举有一学子堵在国子监门口,怒斥监考官徇私舞弊,陛下下令严查,一时之间京城监斩台血流成河。
以至于后来重设科举,只是无人再见当年的那名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