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快穿:女配逆袭指南 > 第36章 年代文打脸6

第36章 年代文打脸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年代文打脸6

    我也不想我妈挣工分生活,所以我推荐我妈去做家政服务,以后就可以开家政公司了。

    因为家政服务不是所有人需要的,所以我要瞄准目标用户,实现精准投放。

    也就是,投广告。

    并且在大部分人自己做家务的情况下,得找那种家里有钱的年轻人,他们才会选择请人做家务。

    比如说,给一款报纸投广告。

    这年头还是有人要出国的。

    在出国之前,这群年轻人会打听好要就读的外国学校。

    当然,在这样的报纸上打广告肯定会贵一点。

    不过现在家政也没有成立什么规模,我只是稍微告诉我妈定制一些工具,然后告诉她怎么样轻松点的打扫,然后还得看有没有人打电话请她去打扫卫生。

    所幸的是,有人打电话了。

    对方没有在价格上有什么疑问,但是,对方不希望我妈去当钟点工,而是希望我妈妈当住家保姆,顺便兼职洗衣做饭,因为她有一个刚上高中的女儿。

    我妈不赞同,因为她还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儿。

    对方的回答也很不近人情,也就是让我住校。

    但对方的价格着实令我妈动心,于是,她打算跟我谈一谈。

    我不太想住校,因为这个时期,八人寝和十二人寝室都非常常见,而且人多,会有些矛盾,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很好相处的。

    我得知这个消息,就打算改变了。

    因为我们全家搬到省城来了,女主二丫估计也以为是她改变行动带来的蝴蝶效应。

    加上这时候她的仇恨还集中在耀祖上,对我也不太在意。

    加上我不打算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我打算直接参加今年的高考。

    这年代通讯没有那么发达,大房也不会知道我这么快就参加高考。

    所以,这一年我就不去学校了。

    接下来,我就画出这个年代开车需要记住的所有事,另一边让我妈开始学习,特别是英语。

    这个年代考大学的毕竟都是天之骄子,我妈不一定能胜出,如果胜出不了,就出国镀金,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而且学科只有一科,就更简单些。

    终于,在一年的鞭策下,我爸成功当上了汽车司机,我妈在做住家保姆的同时还在学习。

    这年头只能做小生意,不能做大买卖,我等一个时机,先让我爸当司机,都等着时间,就能去做生意了。

    所以让他时不时请供货商吃顿饭,维持感情,但不进货做生意,等彻底放开。

    这一年,我教我妈学习,但由于对考试范围甚至出题咋样,都有所了解,所以我猜她考不上最好的大学,但能考上大学。

    不过上大学这时上大学还算免费,等过段时间,就要要花钱。

    不同学校收费项目及标准不尽相同,项目或简或繁,收费或低或高,即使同一学校,不同时期,收费亦不同。

    复旦大学新闻学系学生吴焕,应缴本学年春季各费共计国币10720元,代收银行为中南大陆银行(盖有营业章,字迹较为模糊),收据编号是9128号,收据正面盖有多处印章,右侧还贴有1枚盖章划销的贰分六和塔图案印花税票,单据边端盖有“已发训育大纲”印戳。

    该收据所载信息量很大,包括:缴费总额通知( “缴”与 “交”之意,法律含义不同,那时却喜欢用 “缴”字),应缴各费表,注册处、庶务处、图书馆、制服者(应该是指校服吧)签章,以及注意事项“注意”栏,页面共计盖有11处印章。

    由于涉及“定宿舍(加盖‘宿舍已定’印戳)”和“领校徽(加盖‘校徽付讫’印戳)”事宜,吴焕似乎是大一新生,但他并未“领借书证”和“量制服(校服)”,让人捉摸不透。而民国大学基本上都是秋季入学,新生办理“宿舍”、领取“借书证”、领取“校徽”,理应于入学时一并办理,莫非那几年复旦入学时间作了调整,临时由秋季改为春季。

    “应缴各费表”一栏,包括14项费用:学费,分为40元、50元两档;宿水费,分为20元、23元、25元三档;图书费,3元;体育费,3元;医药费,3元;义小经费(不知是否是为中华道教联合会在上海白云观创设的义务小学捐款),1元;出版经费,05元;建筑费,10元;入学费,5元;预存赔偿费,5元;校徽费,07元(原来校徽是收费的,颠覆了先前的认知);制服费,15元;军训费,1元;补收赔偿费,预留空白待填。相对而言,该校收费项目较同期其他大学要多。

    国立山东大学为例,学费16元、住宿费10元、膳费60元、书籍文具费50元、体育费4元、其他费用54元,再加上一次性交纳的预存赔偿费10元、制服费20元等,每年至少需要200元。

    读私立大学的花费要高一些,比如私立齐鲁大学,1937年文、理、医三科的学费分别是35、40、50元,比国立山东大学高了一倍以上。其他费用如果按照公立大学的标准计算,私立大学一年约需240元以上。我们可能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和当时的收入做下比较就清楚了。1935年,青岛市私立小学教职工的月薪在30元左右,年收入在360元左右。这样一个在当时属于中等的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就需要花去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为数更多的农民和普通市民,其负担更是可想而知。

    很多人为了读大学想尽了办法。1935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赵竹光回忆了自己读大学的艰辛。中学毕业后,他的家庭要求他与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结婚。赵竹光不想这么年轻就放弃学业,于是含泪恳求退婚,但长辈不允。无奈,赵竹光离家出走,好不容易从朋友处借到了300元。他靠这笔钱,考入了上海的沪江大学,并撑过了第一学年;第二年,赵竹光的叔叔给他寄来一些钱,他又通过勤工俭学不时贴补,艰难度过;第三、四年,头脑灵活又勤奋肯干的赵竹光依靠自己的所学,为商务印书馆著译文章。学习之余,他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出版了两本书,凭借版税完成了大学学业。大学四年,他经常只能靠大饼度日,而没有任何菜蔬;兜里连乘坐电车的一个铜板都掏不出来也是常事。

    1945年以后,国内物价飞涨,大学费用也水涨船高。1947年,中国青年互助会编印了《升学指导丛书》,其中的第一册是《最近全国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概况一览》。这本书厚达299页,分为甲、乙两部分。甲篇介绍文、理、法、工、农、商、医、师范八个主要学科的学习内容、所含专业,报考时的注意事项等。乙篇介绍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国、省、私立独立学院,国、省、私立专科学校等八类,共二百余所高校的详细情况,供考生填报志愿之用。1947年的下半学期,国立山东大学的学费涨到了5000元、体育费为10000元、杂费为50000元。费用上涨,但人们的收入并没有一同增加,普通人读大学更难了。

    190年代大学学费,从收费到并轨在1989年国家实行高校收费,学费是200/学年,然后同时实行公费与自费。之后,在1996年一部分高校实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涨超过了2000元,这在社会引起了不少轰动。在1997年全面并轨,取消公费,高校统一收费,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

    而且,自从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之后,学费不断增长,年增长幅度高达30,甚至达到了50。当时,很多70年代末网友也赶上了高校全面收学费这一班车。同时,高校也扩招。到如在1990年,大学录取率为23%左右。

    所以要在这个时间之前上大学。

    至少不能拖到那个时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