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果决
相比高阳公主的幸灾乐祸,长孙冲却皱起了眉头:“陛下又病了?”
“上次陛下被气晕了过去就很不寻常,爹怀疑陛下的身体出了问题,很可能是跟陛下服食的丹药有关系,只可惜,陛下不听劝谏,觉丹药很有用。”
“这次陛下伤心过度,竟然又病了,不知道病的严重不严重。”
高阳公主见状不由讥讽的笑道:“你倒是个好女婿,竟然如此关切,哦,差点忘了,父皇这不只是你的岳父,还是你的姑父来着。”
“你这个外甥兼女婿还真是孝顺,反倒是显得我这个女儿不孝了。”
长孙冲低声道:“你也不想想,若是陛下突然就……那不就是李治继承皇位了吗?”
“所以,咱们还是得盼着陛下能够长寿一点,才有时间多做准备。”
高阳公主听了不由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连连点头道:“对对对,咱们还要帮李泰争太子之位呢,父皇现在可不能死,就算要死也等李泰做了太子之后再死。”
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听高阳公主说的如此直白露骨,长孙冲吓的脸色都白了,直接出了一身的冷汗。
“你住嘴!这也是能说出口的吗?”长孙冲连声呵斥道。
若不是内殿中就他和高阳公主两人,连侍女都不在,他真想一把捂住高阳公主的嘴。
高阳公主白了他一眼:“这儿又没别人,看把你吓的?行行行,我不说了,你赶紧去催一催你爹,可要抓紧了,万万不能让李治继承了皇位,不然我们都没好果子吃。”
皇帝病了并非是什么秘密,因为再辍朝三天之后,皇帝又因病辍朝。
上次皇帝被高阳公主气晕了,这次皇帝又因伤心过度而生病,这也让不少朝臣心里生出了担忧。
虽然皇帝还年轻,但是这两年皇帝一直在服食丹药,身体明显不如从前,也变得暴躁了很多,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太子虽然聪明仁厚,但是太年轻了,万一皇帝身体不豫,只怕太子难以掌控如此大的帝国。
随即,他们又在心里宽慰自己,皇帝正值壮年,即便是身体大不如从前,也不会这么快就缠绵病榻吧?
皇帝接二连三的生病,给朝臣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朝中重臣们纷纷上书劝谏皇帝保重龙体。
长孙无忌更是直接来到了两仪殿请见。
别的朝臣李世民不想见,但是长孙无忌来了,李世民却不能不见。
听了长孙无忌的一番劝慰,李世民的心里并未好转多少。
“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朕其实都明白,明白归明白,可朕的心里还是难受啊,朕痛失爱子,愧对皇后,辅机啊,你们难以感同身受。”李世民有气无力的摆手道。
长孙无忌接着劝慰道:“陛下,皇后娘娘通情达理,又深爱着陛下,她一定不会埋怨陛下的,陛下不必因此而伤怀,若陛下悲伤过度伤了龙体,只怕皇后娘娘在九泉之下会更加心疼。”
李世民喃喃道:“朕知道观音婢不会怪朕,正因如此,朕心里才愈发的难受,高明可是朕与观音婢的长子啊,她是那么的疼爱孩子,哪怕再忙她也不会假手他人,亲手给孩子们做衣裳,手把手教他们写字认字,他对高明寄予厚望,高明却英年早逝。”
“朕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硬保下了高明,却还是没能照料好他!这是朕的疏忽!”
长孙无忌抬头仔细看了一眼皇帝,这才发现皇帝再次潸然泪下,仿佛苍老了十岁。
皇帝已经没了以前的英明神武的感觉。
长孙无忌心里顿时有了紧迫感,叹道:“其实臣心里也难受的很,只是逝者已矣,臣只能为高明祈福,最重要的还是活着的人。”
“臣现在十分担心濮王,陛下,要不要召濮王回长安一趟,一来可以缓解陛下的悲伤,二来也能宽一宽濮王的心,以免他物伤其类。”
李世民虽然悲伤过度,身体虚弱,却并不糊涂,他的政治嗅觉依然在线,果断摇头道:“不可!”
“青雀与高明的境遇不同,而且高明自跛足之后就变得性情偏激,青雀的胸怀更宽广,他不至于像高明那样郁郁寡欢。”
“其实朕也很想念他,但是他不能回长安,朕不想他与稚奴再生嫌隙。”
“就让待在封地吧,你也不必担心他,朕会派御医前去。”
长孙无忌当然希望李泰能够重回长安,所以他立即趁机试探了一下,但是陛下如此果决,他当即就明白了。
没戏。
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皇帝不想让仅剩的两个嫡子重蹈覆辙。
借李承乾的死机会提议一下,皇帝只会觉得他悲伤难过担心外甥,倘若他继续劝说皇帝让李泰回长安,皇帝势必会怀疑他动机不纯。
长孙无忌叹道:“唉,真是两难啊,算起来他就藩也有三年了,虽有书信往来,有时候还真想念他,也不知道何时才有相见之期。”
李世民听了也不由叹了口气,相见只怕是遥遥无期了,这就是皇家的无奈。
长孙无忌随即又自责道:“是臣多言了,臣是来劝慰陛下的,反倒是又勾的陛下难受。”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朕也难得有机会说说家常。”
又陪着陛下说了会儿话,长孙无忌才走出了两仪殿。
天上乌云密布,黑云压城,长孙无忌的心情十分的沉重。
他倒不会因为天上的乌云而心情沉重,他是感到如今的朝廷就如同天气一般。
风雨欲来啊!
之前他也没想到皇帝的身体会急转直下,还以为自己能慢慢准备,也可以试试将李泰弄回长安。
但是现在他已经确定了,想要将李泰弄回长安极难,而且时机上也来不及了。
即便是李泰回了长安,也还需要跟李治争夺太子之位,只怕皇帝已经熬了那么久。
今天觐见皇帝的状态让他心里愈发的感到紧迫,必须要加快准备了。
总之,绝不能让李治继位,不然长孙家就有倾覆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