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庆贺生辰
杜蕴兮想到这里,饭也没有多吃,又急急忙忙的赶回了县令府中。
话说骆雪儿这几日,虽然和杜蕴兮见过一面,但是杜蕴兮有话直说,爽朗开怀。她就像是开在盛夏的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她羡慕杜蕴兮这样潇洒快活的人生。她也曾想过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子,只不过上天早已经注定。她不善于人交往,更不善于在人前说话。虽然生得有些姿色,可是没有欣赏的人,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暗夜里的雪莲,就算发着光,也无人瞩目。
况且自己久闭闺阁,门都不出,不会与外界交往,便没有和杜蕴兮有进一步的往来。只不过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杜蕴兮竟然会来主动找她。
杜蕴兮不曾这样小心翼翼,她躲在花园入口处,看着在院子里面凝神的骆雪儿,若是自己和骆雪儿相熟,那过去吓一吓她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姑娘性子宁静,还是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雪儿姑娘怎么不去房中,比这可凉快多了。”杜蕴兮快人快语,边往骆雪儿身边走边说。
骆雪儿一听是杜蕴兮的声音,便起身想要回礼。
“诶,雪儿姑娘不必,你我年纪相仿,不必行这些虚礼。”杜蕴兮将骆雪儿抬起的手轻轻放下。自己看着骆雪儿,倒真是人如其名,肤色胜雪,就连眸子也像雪一样清澈。这可能也就是她不与外界多交流的原因了吧。只有品性纯良,天性单纯的人才能有这样清澈的眸子。
“不知杜小姐找我,有何事需要我帮忙?”若是换了旁人和骆雪儿坐的这样近,骆雪儿估计早就有不适,可能就得告辞离开了。偏偏这杜蕴兮和她坐在一起,她非凡不会不适,反倒想要继续听杜蕴兮说话。
“我方才去街上闲逛,看到了一件东西特别适合你。”杜蕴兮眨了眨眼,一副聪明狡黠的样子。
骆雪儿有些吃惊,自己还未给杜蕴兮送礼,她竟然给自己送礼。不过真的好想看看到底是什么。
杜蕴兮看见骆雪儿脸上有微微的欣喜,心中满意。给了春禾一个眼神,春禾从后背掏出一副珍珠手钏,是用极小的珍珠串联而成,上面还是不是点缀一些透明的玛瑙,但看着一点都不廉价,珍珠玛瑙各有特色,但都变成白色和透明,便各有特色了。
骆雪儿心中很是欢喜,长了这么大,除了父亲母亲送过自己礼物,还未有他人送给自己呢。杜蕴兮走到骆雪儿身边,亲自替她戴上。
这珍珠手钏衬上骆雪儿白皙的肌肤,一点都没有俗气,反而更能凸现骆雪儿的气质,见人更不敢冒犯。
骆雪儿不知如何感谢,自己也说不出什么动听的话。
“杜小姐,我没有准备什么礼物给你,有些冒犯。”
“我哪里需要什么礼物,我之所以送雪儿姑娘礼物,正如雪儿姑娘所说,我有事求雪儿姑娘帮忙。”杜蕴兮看着骆雪儿真诚的说。
“什么事,杜小姐尽管说。”骆雪儿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能帮忙的,但只要杜蕴兮需要,这个忙她想办法也要帮。
“我想要去买点新鲜的吃食,但不知道云水县哪家美食绝佳,只好来拜托雪儿姑娘啦。但是听闻雪儿姑娘不与生人来往,所以心中也是忐忑,希望雪儿姑娘不要责怪才好。”杜蕴兮许久不曾对人这样客气。
骆雪儿还以为杜蕴兮要她帮什么忙,没想到是这种小事。只不过……
“杜小姐,这原本是小事,我本应该帮你的,可是你不知道,我虽自小长在云水县,可是我从不出门,更不知道哪家吃食好。”骆雪儿面露难色。
“这个好办,你陪我一起去吃不就行啦?”自己的本意也不是要难为雪儿,看她一个人每天待在府中,看着那些花花草草,没病也要憋出病了,还不如出来走走。既然她自己不愿出来,自己便带着她出来。
杜蕴兮就这样让骆雪儿陪着她的同时,也让骆雪儿见到了从前没有见到过的景象,没有从前那般沉默寡言了。
“蕴儿,过几日就是我爹的生辰了,你主意多,你帮我想想我做什么送给他,让他好好高兴高兴。”骆雪儿心中十分信任杜蕴兮。
“嗯…你爹和你娘最挂念的就是你,不如你让他们看看你,这恐怕是他们最大的惊喜了。”两人一拍即合,便开始着手准备。
杜蕴兮那日和骆雪儿商议给县令送礼,决定让骆雪儿献上惊艳一舞。
“蕴儿,可是我从未跳过舞,你说我能跳好吗?”
“你长的这样天资卓尔,若只是微微一舞便可惊艳四方。再加上你勤加练习,肯定没问题的。”杜蕴兮信心满满。
可是骆雪儿还是有所顾虑,她本就和人少交流,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县令还有个女儿的,她怕在大家面前出丑。“可是,我还是不敢,要不然你陪我吧。”
“县令的生辰当然是你送比较好。”
“你知道我的,我不敢,况且母亲那么喜欢你,若是你陪我一起,父亲母亲都会很高兴的。”
“好吧,那我就陪你这一回。”骆雪儿喜形于色,高兴的拉住杜蕴兮的手。
杜蕴兮本就会舞蹈,她原本只是打算教一教骆雪儿,现如今倒要和雪儿一起共舞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呢?马上就要到生辰之日了。”孔雪儿问。
“这是送给你父亲的礼物,自然不能让他提前知晓,所以我们不能在府中练习。”杜蕴兮卖着关子。
“那我们去何处呢?”
“难道你在云水县这么久,连个好去处都没有?”
骆雪儿想起一处,“早年间父亲还不是县令的时候,自己家的老宅,虽说没有这个阔气,但是也相当清净,最适合练习了。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上次我去那里散心时,有孩童在院中玩耍读书,我回去专门请示了母亲,之后那院落便留给周围村落人家的孩子当私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