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发去四合院
李总编听得也直皱眉。
“报社里的房子都分配出去了,现在就这一个四合院的没人肯要,我曾经去考察过,感觉条件也没那么糟糕,就想着分给你好了,但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隐情。”
陈平突然举起手,对着李总编笑了笑。
“要不您看看我呢,我家在京城的城外村,距离这儿也远。”
每天上班都要花费两积分兑换一张“缩地成尺符”,从自己家花个几分钟走到报社附近的早点摊,陈平还是蛮心疼的。
“那我看看吧。”
李总编安静下来,伸手打开了背后一排玻璃展柜,里面放着满满当当的文件。
他找了一会儿,从一个深绿色塑料文件袋里翻出了陈平的档案。
“嗯,你来报社也没多久,按照规定来说,是没法给你分配房屋的。”
在那个时期,国家百废待兴,社会上面临严重的住房紧缺问题。
为解决住房紧缺问题,一方面就由国家出面,通过没收、接收那些压榨人民的资本家的房产,统筹利用现有的房产资源,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同时采取公私合营、赎买等措施,对一些人的私有房屋进行改造,把它们变成公有房,逐步建立新的住房制度。
在这一时期,社会上的住房绝大部分为公有房,由有关单位进行统一分配管理。
在政府国企与事业单位内部,公职人员基本能够享受所在单位福利性分房。
而陈平所在的报社,就属于事业单位,作为公职人员,只要再多干几年,就能在京城拥有自己的分配房子。
但为了避免有人从中以公谋私,侵害广大人民的利益,往往单位福利性分配房源的条件都比较严苛,而且房子的质量也没法去挑选。
童延却突然开了口:“那这样的话,我能不能把房子租给陈平?”
自己收取少量的押金,一举两得。
“不行!”
李总编变了脸色,严厉呵斥道:“:“禁止用单位福利性分房以公谋私,获取利益,你可以搬出去,但是绝对不能从这间房子里获取任何实质性利益。”
好严格啊。
陈平想了想,换了副笑脸:“那我能不能去童延家借住几天,这样总该可以了吧。”
李总编摩挲着下巴,像是在深思。
“这倒是可以,规定上对于这种事情并没有严格要求。”
陈平得意的给童延使了个眼色。
“那等到下班时间,我就跟着童延去看看他住的四合院好了。”
顺便让自己看看那两个孤儿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让抠门的兑换系统都发放积分奖励。
心里有了期盼,上班时间也过得飞快。
冬天,晚上天黑的快,陈平从文件中抬头看了眼玻璃窗外即将落下的夕阳,连忙站了起来。
一旁正在工作的同事抬起头,一脸疑惑。
“陈平,你干嘛去啊,我们这工作还没做完呢。”
陈平把棉袄套在了身上,顺手把毛线衣也给塞进了裤子里。
“我和童延今天有点儿事,就先走了。”
同事扫了眼钟表,理解的点点头。
“也行,反正也快到下班时间了,明天可别忘了把堆积的任务处理完啊。”
“好好好,我先走了啊,大家伙儿回去的路上小心点儿。”
陈平推开办公室的门就走了出去。
童延正在埋头写着采访稿,看到陈平做在自己身边,忙的脸头都不抬,只是指了指自己身边的木头条凳。
“陈平哥,你先在这坐一会儿,我把这个稿子写完就和你一起出去。”
“不急,你慢慢忙,反正天黑之前我们能去就行了。”
陈平坐在凳子上,随手拿了一份办公桌上的报纸看着解闷,却发现这恰好是自己和童延去采访时候的那期报纸。
陈平想了想,转头看向了童延:“我们报社的报纸受众是不是很广啊?”
陈平有理由怀疑,就是因为那两个孤儿看到了露着自己脸的报纸照片,所以才会让兑换系统给自己发放奖励积分。
童延扫了眼陈平手里捏着的报纸,回复道:“也还好吧,毕竟我们主打的是名人采访和国内新闻,读者们基本上都是在京城人,其他省份也有着和我们性质差不多的报社。”
人们常把机构媒体按地域分为“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地市媒体”“县级媒体”。
这个界定和区分主要来自媒体的主管单位。
地方媒体是与中央媒体相对的一个概念:中央媒体传播范围覆盖全国,地方媒体则只覆盖其中某个区域。
例如比陈平这个报社高一等的杂志社,就在京城靠近颐河园附近,三层小洋楼,国家直属单位,就属于“中央纪媒体”,陈平就职的这个单位,就属于“省级媒体”,恰好因为京城的性质极为重要,所以不像其他涵盖了多个城市的大省份,自己一个城市就可以成为省。
也因此,这份报纸的发行范围就能缩小到京城里,陈平寻找线索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等了一会儿,童延从凌乱的办公桌中抬起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随手把刚才还宝贝似的文稿随手放在了一堆文件的最上面。
“写的差不多了,陈平哥,我们走吧。”
他站起身子,跺了跺因为寒冷而冻的有些僵硬的脚,厚厚的棉鞋底在水泥地上发出了登登的沉闷响声。
等下了楼,陈平这才发现,李总编还真没有说错,这个四合院就在报社不远处,也就估摸着半里路的距离。
陈平自从来到了报社,也没怎么正经的逛过这偌大的京城,平日里就是父母家,早点铺子和报社,三点一线。
下了班就赶忙回了家,偶尔会从自己回家的路上买些点心果子送给父母。
他虽然有积分可以兑换钱,但是由于这个时代的限制,系统并不能给他兑换太多钱,更何况陈平也怕自己突然暴富,引起乡里乡亲的怀疑。
童延的年纪比陈平小两岁,走在路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沿街给陈平介绍了不少店面,陈平这才知道京城原来那么繁华,甚至和穿越前的京城也不遑让,配得上全国中心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