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大年三十行大赏
英雄村和锦绣坊的人都认识卫伯了,包蓉每隔一天就画三个花样子和三个手工编织的样品交给元吉带到翊亲王府交给卫伯一材料一起带到英雄村分发下去。
至于每天收到的银子,都是元吉送花样子和样品时,才带回宫交给包蓉。
把英雄村的事情都交给卫伯后,包蓉又开始跟着太后学习琴艺、国策和律法。
棋艺有李天翊在教,琴艺包蓉也学得差不多了,太后就给包蓉增加了一节练字课。
虽然包蓉的字勉强能看,但太后还是觉得太丢她的脸。
白天是排满了课程,但晚上的时间是空闲的,包蓉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画花样子,做手工编织的样品。
日子过得非常充实,转眼就已经到了年廿六,这天刚下课,太后就把包蓉带到她的寝宫,试穿新衣。
包蓉这才知道,再有三天就过年了,今年没有大年三十,只有廿九,也相当于大年三十了。
衣服很合身,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试完衣服,包蓉收到了家人给她写的信,是李天翊给她带进来的。
这是她收到的第十封信了,她进京后,经常抽空给家里写信,告诉他们,她在进京的情况。
家人收到她的信后,很快就会回信,当然信是由包义林执笔写的。
看到包义林说崔氏已经包好粽子,铺子也准备放年假,今年作坊和铺子的年礼,都是照着去年的量发放下去的。
工人们都很开心。
看得包蓉都想立马飞回家去。
感觉到包蓉的情绪波动,李天翊柔声问道:“想家了?”
包蓉正在看家信,除了想家,李天翊不作它想。
“嗯,虽然离家才两个月,但感觉已经离开了很久一样。”
包蓉叹息地说道。
李天翊伸手把她揽进怀中:“不是还有我和母后吗?”
听到李天翊的话,包蓉转头看着他。
这才想起,以她和李天翊发展的进度,怕是过了年她们成亲的日子就该确定下来了。
虽然很不舍,但她心里也不排斥。
“嗯。”包蓉轻轻将小脑袋靠在李天翊的肩膀上。
但也只有一会儿,她又坐直身体:“现在驿站还给送信吗?”
“除了公务,私信已经放假了。”李天翊柔声回道。
“那只能过了年才回信了。”
看着家人的回信,包蓉有些遗憾地说道,她还想着写信给家里人拜年呢。
还是前世的手机方便,只要一个视频,就能立马跟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拜年。
李天翊只能是用力拥紧怀中的小人儿,希望她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一片心意。
年廿八,卫伯收回英雄村最后一批货,这一年就算结束了。
想要再挣钱,就要等到明年正月十六了。
这一个月,包蓉也挣了七十两左右,对于这个收入,包蓉很是满意。
转眼便到年廿九,吃过早膳,元吉和元祥就开始服侍包蓉沐浴,梳妆打扮,准备参加今晚的宫宴。
太后给她准备的是一套玫红色的滚蓝边夹袄绣白梅裙,很是喜庆。
梳的是时下最流行的少女发髻,簪米粒大的东海珍珠珍花。
包蓉一装扮好,又再次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太后悉心的照顾下,包蓉的气色又比刚进宫时好上许多,皮肤也比刚进宫时白嫩了。
这样一妆扮起来,整个人就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人儿一样,让人移不开眼。
包蓉自然知道这具身体越长越齐整了。
“走吧,莫让太后等久了。”包蓉轻声说道。
“是,姑娘。”元吉和元祥立即恭敬地应道。
“咱们家蓉儿,真是越大越标致了。”
看到妆扮后的包蓉,太后笑眯眯地夸奖道,翊儿的眼光就是好呀!
“谢母后夸奖。”
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模样,但这样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长辈夸奖,包蓉还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走吧,翊儿怕是已经等不及了。”
“是,母后。”包蓉应完,立即走到太后身旁,搀扶着她的手臂,两人一起出了慈宁宫,坐上等在门前的车撵,前往佳庆殿。
太后和包蓉刚下车,李天翊就迎了过来。
“儿臣见过母后。”
看到李天翊,太后一点都不意外,还打趣道:“早就在这儿等着了吧?”
李天翊没有回答太后的问话,双眼眨也不眨地看着又比年前标致许多的小未婚妻,想着
包蓉被李天翊过于火热的眼神给看着慢慢低下小脑袋,露在外面的耳朵微微泛红。
看着看到媳妇就迈不动脚的儿子,太后微微叹息。
“咱们进去吧,宫宴快要开始了。”每次的宫宴,都是中午吃到晚上才散的。
“嗯。”李天翊不舍地收回目光,走到左边搀扶着太后的手,包蓉扶着太后的右手,三人一起上了佳庆殿大门前的台阶。
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参加宫宴了,一番行礼过后,包蓉就很是自觉地跟着李天翊来到他所在的位子坐下。
待所有人都坐下后,李天佑端起面前的酒杯站起来朗声道。
“刚刚北疆来报,自从派了骑兵队,并发动当地百姓和将士们一起建造碉堡后,突厥兵再也占不到便宜,死伤比我们还要多。”
“有了碉堡,百姓的死伤人数也在下降,这一切都是未来翊亲王妃,包蓉的功劳。”
皇帝的话一出,所有的视线纷纷看向包蓉。
只见包蓉不紧不慢地站起来,然后走到大殿中央,并朝李天佑拂了拂身,才从容地说道。
“皇上,民女只是将民女知道的告诉了皇上和翊亲王爷,北疆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全都是因为皇上的英明领导,和北疆将士还有百姓们的努力得来的。”
“民女,并没有出力。”
“好一个没有出力,却能让北疆将士和百姓,在突厥的骚扰下,减少伤亡,这样的才能,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李天佑朗声说道。
“于忠,宣——”李天佑说完,就见于公公举着一个明黄色的卷轴走到人前。
从人看了,纷纷站起来。
于公公高声道:“包蓉听旨——”
除了太后和皇帝外,所有的人纷纷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