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增加收益
李满仓、李有福父子二人嘀嘀咕咕,最后一致同意做早市,底下就是商议人手安排,李有福提议李有德媳妇陈氏带着几个孩子去,就她一个女的,影响不了家里事情。
到了县城,就在自家铺子旁边铺开,有什么事李有福去打点,李有福拿出带来的银子放在李老头面前,请老爹,老娘帮忙买些肉,摊子总不能没肉吧!李老头死活不要,李有福死活要给。
“爹,咱家平时就过的紧巴,几个小的也大了,都得办事,这钱说什么也得我出,这要是还是爹出,以后兄弟们可就有隔阂了”李有福说出这话后,李老头想想收下了银子。
“也好,免得有人出夭蛾子,这买卖收益你怎么想”李老头问大儿子。
“都听爹的”李有福装傻,老爷子对李有福已经不是偏心了,那是心就没长正,这家过得最苦的是李有德一家,那是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穿的比叫花子好……,李有寿一家目前没儿子,也是一百个不受待见。李有财好吃懒做,性格刁钻刻薄,反而在老宅活得风风火火。李有福清楚,老爷子亏了谁都不会亏了他,他不着急。
“唉!这孩子太整,老实巴交的,以后如何是好”李老头看着李有福觉得心里憋着慌。
“这老实孩子,哪一天我不在了,那可怎么过哦”李老头决定,坚决不能让大儿子吃亏,这生意成了还好,要是亏了,说什么也不能让老大亏钱,这事得提醒点老伴。
二人商议由老三媳妇李刘氏带自家孩子去县城,别的孩子不带,不好管教啊!李有福在县城准备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和人际交往,第一天准备面一百份,馄饨之类五十份,李有福悻悻说是不是少了点。
李老头大手一挥“这新买卖开张不易,前期要做好亏本的打算,哪有一上来就挣多少钱的事,慢慢口碑好了,有了老顾客才能挣到钱……”
李老头说起生意来是一套一套的,当初虽然只做了个伙计,可也见过不少店的经营模式,当初要不是爷爷走的匆忙,李满仓指不定能在县城成家立业。
正是因为这个念头,不然当初也不会几乎倾尽家产在县城买下铺子,即是圆了李有福的心愿也是圆了自己的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多半都是感叹自己当初没有出人头地。
决定早市只做面条、馄饨、包子。在老宅做好带去县城,其他的由县城提供,这三样东西都少不了味晶的加味,李老头决定开始面条准备大约一百份,馄饨和包子要有个五十份,李有福张了张嘴同意了,二人商议好后,李老头带着李有福回到了堂屋,让小子们把家里人都叫齐后,李老头宣布了开早上的决定。
李陈氏先从家里轮流做饭里排除出去,二天后去县城李有福那边摆摊,李刘氏听到这不高兴了,要求三个媳妇轮流,话还没说完,李王氏便数落她做的饭不是生就是糊,要么就是一团糟,怎么还敢舔着脸去县城烧饭。
一顿输出,李刘氏彻底哑火。李老头拍板定下事情,几个儿子哪有什么话说,个个都表示同意,李有福给老爷子告了声假,自己得回去准备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还得和选好地方的邻居打声招呼,多少送点礼品,礼多人不怪,李老头很是认同,让李有福别急着走,李老头拿出李有福带来的银子告诉大家,这些钱是李有福带来补贴家用的……说完后示意李有福可以走了。
李有福笑呵呵的走出家门,心想老爷子这做的什么事?我是拿银子巴结老两口的,你说是补贴家用,这谁又说的清这银子谁给的,算了,别人信不信无所谓,反正老爷子信就可以了。
两天后,李有德一家清晨天还没亮就起床,迎接着朝阳的曙光,一家人穿着简朴的衣服,带着满脸的期待和忐忑,准备出发去县城摆摊卖吃的,李满仓也一大早起来了,领着家人,手里拿着几面自制的旗帜,让老三媳妇为小摊点增添一抹独特的标识。
一家五口一路行走,走过田间地头,沿着乡间小路向县城出发,李有德挑着一辆装有食材和用具的粗糙手推车,妻子和女儿负责整理、包装食物,准备出售,儿子则背着一个编织袋,负责携带摊位所需的日常用品。
路途中,树林里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路上的乡亲纷纷驻足看向李有德一家的队伍,有人向他们问好,有人给他们以微笑的鼓励,大伙询问李有德一家早上带这么多东西去做什么,李有德告诉大家是去李有福家,大家觉得很奇怪,也没听李老头家遭灾啊,这是去投奔老大去了?
终于,李有德一家来到了县城李有福铺子的街头。在李有福指挥下摆放简陋的木桌和板凳,他们开始忙碌起来。女儿和妻子热情地准备食物,将包子、馄饨、煎饼等一一摆放在摊位上。李有德和儿子则擦拭着摊位,生火煮水,准备为顾客提供热气腾腾的美食。李有德夫妻向大哥李有福夫妻见了个礼,李有德还得赶回村子里去。
随着朝阳升起,县城逐渐繁忙起来。人们匆匆赶路的脚步声在耳边响起,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空气中。一些顾客们走近这个小摊位,被味晶提升的香气所吸引,纷纷停下脚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但是生意依然萧条,顾客基本都有自己常去的食铺,对于新铺子还是吃不准好坏的。
看着早市渐渐结束,李周氏心情可不美丽,李陈氏心情更是忐忑,这回去怎么交代,几个懂事的大孩子也沈默不语。
李有福倒是毫不在意,招呼李有德媳妇和孩子来铺子里吃点东西,填点肚子,就吃自己早市的馄饨,结果除了李有福,大人都吃得惨兮兮,小孩子都吃得乐滋滋。
这年代,你就是开个酒楼,前段时间人都都是稀稀落落的,你总不能满大街去喊吧!你去人家大门口抢生意,不打你都是客气的,就是人家没动手,告你个破坏街市,衙门那边有的你花时间和金钱去解释。
过了一会,李有福付了车钱把李陈氏一家送回老宅,李有福只觉得收起来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有点碍事,得找个地方统一放置,李周氏走到李有福跟前“相公,今天亏了,总共……”
“好了,亏一点正常,你得做好亏本一、二个月的打算”李有福看了看妻子,以前也不是这么慌张的人,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起来。
“这事你别操心,我和爹之前都有过估计,一切都在我预估之内”这时李有福把李老头的预计算到自己头上,全忘了当初自己还想多做点食料,好在好李老头预估准确,要听信李有福的,那才是大亏本。
听相公和公公都预估准确的说词,李周氏也就没什么说了,就当这二、三个月李有福花销大一点罢了,还能怎么想?
又开了好些天,生意依然十分凄惨,比较之前是好多了,李陈氏话里提到老宅也是风声鹤唳,家中人也多紧张,就李刘氏总说风言风语,被李王氏好一顿臭骂,这才消停了点。
今日赶集,昨天李老头吩咐多做点,也不知今天生意是否还是老样子。
李有福这时也拿不出个好主意,听到是李老头的主意,装模作样说“一切按爹说的办,我也估计今天生意要好”说完李有福就回屋看书去了,不看书能做什么,大家大眼瞪小眼吗?
过了一会,李周氏急匆匆的走进来“相公,外边生意忙起来了,老三媳妇一家都忙不过来了,先得赶紧安排个人去收钱……”
“这有什么难的,善友媳妇不是识数的吗?让她去给老三媳妇那边记账,赶紧的”李有福奇怪的看了眼妻子,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吗?
李周氏想的却不一样,李周氏是可以去帮老三媳妇记账的,可自己铺子可就要被李洪氏经手了,可让李洪氏去老三媳妇那边记账,可长辈做事,一个晚辈供着个手也不太像话。
既然李有福做了决定,李周氏也就不多问了,今日生意特好,哪怕李老头昨天要求多做一点,今天也卖了个光,包子是最先卖完了,李有福之前就发现包子是销量最好的,问过李周氏,知道包子里的味晶鲜味更浓一些,李有福告诉喜笑颜开的李陈氏,带个话给老爷子,包子是卖的最好的,要是老宅有困难,这边可以准备些包子,李陈氏答应回去就告诉李老头。
赶集就像野火燎原一样带火了李家的早市铺子,哪怕赶集结束后,李家早市铺子也是人潮汹涌。
每天都得早早的打烊,卖光了不打烊能干什么?月底一算,总共23天,开市才17天,去除之前亏损的天数,盈亏保本后,只有8天,居然挣了十九两,之前是李有德一个人拉车送,现在李有寿也经常要拉一车过来。当天李有福跟着大伙回到老宅,带回来的还有十九两银子,当大伙知道收益后,个个喜笑颜开,李老头让李王氏去买点肉回来,更是乐坏了大家。
“有福,这钱你有什么看法。”李老头高兴至极时会直呼李有福的名,说明这生意让李老头很是开心,当然,大家都开心。
“爹,这钱有一部分不是咱家的”李有福说道
“大哥,怎么不是咱家的,咱一大家子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虽然我们没去,可揉面、切肉什么的可没少做”李有财气冲冲看着李有福。
这老大莫不是想独吞吧!李有财心里合计着自己应该拿多少才是不亏。
李有福看了李有财一眼,没搭理他,有老爷子在,老二说的话屁用没有。果不其然,李老头也没搭理老二。
“有福,你继续说,谁不想听就自个回屋去”李老头瞪了一眼李有财,李有财知道,再插嘴就得滚蛋了,不说就不说,我看你怎么说,反正不能少了我的好处,李有财偷偷的给了李刘氏一个你懂的眼神,李刘氏精神抖擞的点了点头。
“爹,这钱得给点巡街的衙役,这管街的闲汉也要付点,衙门那边管酒肆之类的书吏,还有……”
“好了,这些都是应该的,你算过要给多少人吗?”李老头很是支持李有福的说道
“算过,算过,最少十五两,这还是人家看在儿子是秀才的份上,咱家这早市摊子要是生意不好,就像开始那样,这钱最多也就二两银子,要是像现在这样子,十五两是最少的了,要是生意再红火点,我估计二十多两银子是少不了的”
李有福这是偷偷多报了数字,李老头当初在铺子里打工,心里有个底也是铺子的底,这摆摊哪有那么多孝敬银子,就算再红火,有个秀才去打底,十两银子顶天了。
“银子你都带回去打点,多出来的银子买点礼物,左邻右舍那些借桌椅板凳什么的人家也得意思意思,不能让人家为难”李老头一言决断,语气坚决,容不得有人不同意。
李有财哼了哼没敢说话,他要敢发言,李老头铁定让他去摆平那些三教九流,那可真要了命,李刘氏看李有财不吭声,也低下头,心里叽里呱啦了几百句。
最后李老头决定,下个月再算账,要是像现在这样,家里也给大家改善伙食,添添新衣服……,李老头当初做过伙计的,深知画大饼的效果,有些人不是想要吗?饼画给你了,最后这大饼长什么模样还不是我李老头来画。
李有福回到县城,该送礼的送礼,该打招呼的也打了招呼,最后多出九两银子交给李周氏保管,提醒李周氏,家里用度和伙食要注意点,别让老宅看出有太大区别,不怕人看,就怕人惦记。
李周氏当晚就下调了伙食,吃的女儿是眼角冒泪,李周氏偷偷给了儿女们一点私房钱,告诉他们每月都有,实在想吃点什么就去外边,别在家里闹。
又一个月又开始了,李有福学业还是毫无进展,但早市铺子生意却越发红火,都说这家的东西闻着香,吃着更香。李有福暗自得意,为了这味晶,我头到现在还疼呢!
这一天,李有德、李有寿帮着送料,送好后跟李有福说,李老头让他们下晚这老大这里吃好饭再回家。
原来是二人见天就拉一车送上县城,经常遇到一些人,相互之间就熟起来了,前几日有人告诉他们这县城一个员外要雇零工,问他们去不去,二人商议后都决定去。
回家告诉李老头,李老头让他们在李有福那里吃好饭再回家,这到不是李老头舍不得饭,首先二人回家天色已晚,其次在县城做了苦活记,到李有福那里好歹填下肚子,不至于亏空了身体。
这事李有福当然没有意见,他是知道这零工钱可不少,苦一点的四、五百文都是有的,别以为这钱多,又不是天天有。
别的地方有那下矿的人家,那可是又苦又危险的生计,签了人家长约,几乎天天要下矿井,一天下来也就三百文,别以为多,天天要吃肉补,那都是一些没田没有户籍的人家,再苦再累也得活着不是。
下晚,李有德、李有寿来到李有福家,兄弟三一起吃饭,闲聊着各种事情,李有德突然说道“大哥,上午忘记问了,爹问你功课复习的如何”
“大哥不是在读着么,咱回去就告诉爹,大哥正努力着呢”李有寿赶紧插嘴。
李有寿比李有德清楚,老大估计是读不下去了,家里信老大还能中举的估计也就只有爹、娘和老三,你这话一问,没见老大脸色都变了。
“这个、这个……”李有福还没说话,一旁听着的李周氏赶紧过来搭话“你大哥前段时间不是又摔着头了吗?大夫说要吃点野味补补,这县城哪有那么些野味,偶尔有的都让大酒楼的给买走了,我们这不也是着急吗?”
李周氏话里话外提到野味,这江都县可不好找野味。李有福看了眼妻子,心里嘀咕着“老话诚不欺我,人一急,说话就不过脑子。”
“大嫂,这有什么难的,县城不好找,村子里好找啊”李有德像发现宝藏一样说
“是啊,村里李在明家就是猎户,李在明常去山里打些野味做牙祭,我们回去找他买点送给大哥”李有寿补充说道,这事老大,大嫂都应该知道的,估计真是伤了头,一忙就忘记了,李有寿对自己暗中嘀咕李有福有点后悔,大哥有点冤。
二兄弟吃好稍微休息后就赶回家去了,李有福悻悻的看着妻子李周氏“等老宅买的野味到后,看看是什么,你好好的展示一下手艺,你多吃点,补补”看着李有福一步一步的走远,李周氏低叹一口气“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