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开卖了
周边的村子里建大棚的,不止十里村发生了坍塌,别的村子也有。
有的是粗心大意以为雪不会下大,早早就睡了。
有的睡觉前还清理过雪,以为没太大问题。
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主要是薄膜的钱,这钱对老农民来说也是抓心挠肺的了。
再加上已经长出来的长势正好的菜苗,想着长成后卖出的钱,更是心疼的饭都吃不下了。
家里人你怨我我怨你,互相指责互相谩骂。
“你怎么那么懒,不知道起来瞅一眼?”
“你好意思说我,你自己怎么不起来?”
……
明知道吵架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忍不住吵。
心里都有火气,发泄出来也好。
村里的规矩,村里的路都是乡亲们自觉干的,院子里的雪搞到胡同里,堆一个雪山。
胡同都要清理出一条走人的道来,大道上胡同对应的这块都给清理一下。
要不没法走路,这雪要是不清,雪化了全是泥更难走了。
就一双棉鞋,出去一趟把鞋给湿了脏了,脚受罪。
这场暴雪让花家的生意暂停了三天,路不好走,又是炉子又是热菜热汤的,花圆圆考虑到安全问题想多等几天。
星期四的上午,李毅他们先开着拖拉机出去转了一圈,看一下路况。
有些路段已经一点雪都没有了,不知道是谁清理的,有的地方都已经结冰了。
这个时候没有特制的轮胎,或许有也不好买。
花圆圆让他们尝试用铁链之类的,加大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
中午的这顿饭,各个学校的卖货量只准备了平时的一半。
结果是随着放学铃声,学生们看到了他们的身影,比见了亲人还亲切。
天天吃花家的吃习惯了,没觉得啥,这几天吃食堂一对比就明显了。
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花家在学校门口干了这么长时间,无论是菜还是包子,从始至终味道都没有变过,一如既往的好。
量也是只会多不会少,每个学校门口卖货的人经常换,但量是有数的。
下大雪的日子本来就冷,食堂的白菜萝卜没滋没味的,吃完都不顶事。
可这天的量少啊,没买到的学生们围着卖货的人磨叽,非得让他回去跟小姐姐说,晚上要多整才肯罢休。
陆续回来的人就找到花圆圆说这事,好吧,三天不见甚是想念啊!
下午好几个大锅熬骨头汤,多放姜,让孩子们暖和暖和。
晚饭时间最远的几个学校,拖拉机提前出发了,还是晚了一点,学生们都放学了。
学生们已经自觉在排队了,大部队还在教室等着呢,有望风的赶紧跑回去喊人。
炉子都是封着的,让汤和菜热乎着就行,别凉透了,不是用大火弄得滚开的。
学生多,有的孩子还调皮,花圆圆特别害怕他们烫着。
不是滚烫的,撒点在手上也不会烫伤。
学校这边开工了,去市里卖菜这事也提上了日程。
刘金一天三趟的跑,腿都跑细了。
下了一场雪,对花家不仅没有造成损失,还让菜多长了几天。
花圆圆跟刘叔讲了,让控制一下大棚的温度,长势稳一稳,不着急。
圆圆那丫头不容易见到了,在大棚这边见不到人。
平时都在这几个大棚的,这几天是花有才在干活。
花圆圆已经执行孕妇作息了,大雪更是让她提前开始躲懒,老实待在家里不出去,老爹和老弟更放心。
空间的工作也停了大部分,晚上去里面冲个澡就出来,十点睡觉,七八点钟起来。
老爹那边的大锅里有给她准备的早饭,吃完简单打扫一下卫生。
溜达着穿着她让老爹给特制的防滑鞋,这鞋子不仅防滑,还略微带点防水的功能。
编的草鞋,她套在棉鞋上,踩着路边的雪走,避开结冰的地方,很稳当。
安全到达杨静家,跟小花生玩会,说会话,有时候拿本书过去看书。
杨静自己在家看孩子,孩子太小也不能出来,也很闷得慌,就等着这几个姐妹有空了过去她家坐坐。
一天三顿饭,吃完饭就溜达着消化食,其他的时间不是看书,就是看小花生,或者在去看小花生的路上……
小花生除了娘,就爱圆圆姨了,给抱抱给亲亲,还非常给面子的一逗就咯咯笑……
白白嫩嫩胖胖的小圆子,谁不爱呀!
百忙之余也指导一下工作,去市里的第一天,花圆圆亲自去大棚里给大家伙演示了一下,什么是高品质的蔬菜。
一个虫眼都没有,长的最精神的,从一棚子里挑选出来的拔尖的那一批。
第一天没有带多少菜,先去感受一下,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蔬菜的保暖一定要做好,筐底和四周全部用草帘子包上防冻。
没有头一天晚上摘,都是早上现摘的。
刘金和刘银也跟着花家的拖拉机一起去。
该交代的都交代了,零钱、秤、暖水壶里装着姜糖水,还有热气腾腾刚出锅的包子。
路上要慢点开,下午两点无论卖了多少都要往回赶。
花有才和儿子,加上李毅他们五个,花庆国,刘家两个人,一共十个人。
菜少,人多。
车上还备了铁锹、扫帚等清雪的工具,棍子防身的工具每次出行的必备。
就是路上不好受,李毅、孟滔、马树他们三个轮流开车,好走的路面就加速,有冰的地方,冰少直接下来先把冰给铲了。
这冰天雪地的,进了市里才看到人,沿途一路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地点早就选好了,进了城直接奔目的地。
两个人一组,五个地方,一个国营大厂子,效益好人多,门口有摆摊的。
一个楼房新小区,一个百货商场电影院商店聚集的地方,一个大学家属院,一个随机的小胡同。
一人一筐,两人一个地,一小把样品拿出来展示。
一拿出来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买不买另说,看的问的是真不少。
想买的人多,真正掏钱的不多,问了价钱就嫌贵。
花圆圆教了他们一套话术,也不是什么专业话术,就简单介绍一下。
“自家种的,确实是不便宜,没有办法,成本在那儿,便宜不了,要不就赔本了。”
“从村民手里收的农家肥,都是好东西一分钱一分货。”
“比大白菜是贵,也不天天吃,顿顿吃,偶尔买一点换换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