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香草门庭 > 第 174 章 拜辞封王

第 174 章 拜辞封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既然将陈仓一切托付给堂兄,荀柔也就没必要久留,将各种问题拉着堂兄商量两日过后,得了一肚子建议,留下五千兵马,就领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往长安。

    兄弟之间的道别,因频繁别离变得简短,不过彼此道一声保重。

    荀柔在车上回眸时,只见身后尘埃滚滚,已看不见荀彧的身影。

    盛夏暑热,炽烈的阳光不遗余力的将热量播撒大地。

    没有一丝风,赤红的炎汉旌旗无精打采的低垂,紧贴着旗杆,空气中尘埃沸腾有种焦胡的味道,充当仪仗的骏马被紧紧拉住,不时焦躁的刨动前蹄。全幅冠服的公卿们,顶着大太阳肃穆而立,汗水顺着冠戴的颔下缨绳滴落渗进泥土。

    在肃穆的羽林军、虎贲军仪仗阻拦之外,围观的百姓却没那么严肃,他们少有看到这么多贵人,不免有些激动——天子、渤海王、三公、九卿、台阁大臣这么多大人物,虽然隔得老远,只能看到一些人影,但这辈子能看到一回,就算见过世面。

    很快远处出现数百骏马,马上的骑士高举着旗杆,在战马小步慢跑中将旗帜飞展起来,像一朵巨大生机勃勃的祥云。

    祥云之下,数骑簇拥,轺车朱红车轮,皂色华盖,黑幡高竖,缓缓驰近,身后尘埃蒙昧中,是不计其数的步卒。

    明明没有一丝逾制,却相当盛气凌人。

    百姓在欢呼,董卓当初在雒阳的行径实在不得人心,而荀柔一向是贵人之中相当平易近人的一个,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人类对美丽事物的天然好感,以及,再往前追溯,还有荀家数年曾在西市赈济平民的善举。

    公卿的队列中则出现小幅度的骚动,有人惊疑,有人忐忑,有人动摇,也有期待,与赞叹向往。

    就在这时,天子未等车驾停止,迫不及待的迎上前!

    渤海王迟疑一步,也连忙跟上去。

    立在之后的司徒王允与司空杨彪,眼看来不及阻止,彼此交换了一个担忧的表情。

    幸好荀柔没真让天子侍立车前,而是眼见天子奔来,当即命令停车,自己立即从车上跳下,堪堪在刘辩到达前站立稳当。

    “太傅——”少年天子在旒珠之后热泪盈眶,从玄色金边的衮服宽袖下伸出手。

    尘土飞扬,荀柔以袖掩口,退后一步,肃色跪地行礼。“咳咳臣荀柔,拜见陛下。”

    天子出城郊迎,他自然提前得到消息,一身单衫换成厚重的朝服,高冠、腰带、紫绶金印一样不少,在烈日下一晒,瞬间宛如被架上烧烤架。

    “拜见陛下。”晚一步的曹操等人,亦纷纷下马上前叩拜天子。

    “太傅快快请起!”刘辩全没注意其他人,他急切的弯腰将荀柔扶起,紧紧抓住他的手臂,目光一丝不错的注视着近在咫尺的容颜,“太傅归来何迟,朕甚是想念”

    “臣亦常怀陛下,局势如此,亦无可奈何。”一颗水珠滴落在他手上,荀柔动了动没挣开,有些尴尬又有些愧意,少年天子的真情实意十分感人,他对刘辩,却一直利用居多。这种情况不会因为私人感情停止,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万幸太傅无事,当初太傅刺董之事传来,他们都道太傅或已不测,朕——”

    “幸有天佑,令臣除掉国贼董卓,不负陛下隆恩。”荀柔截住话头,将目光投向天子身后,公卿百官的队伍显然比在雒阳轻简,却也出现许多新鲜面孔,他目光飞快扫过,与前排的荀公达相望,彼此来不及交换一个眼神,一触即收。

    礼乐适时奏响,打断了万众瞩目下的君臣互诉衷情,郊迎仪式过后,天子不顾礼仪,硬拉着荀柔上了自己的大驾,以至于荀柔只能目不斜视的端正跪坐在六马并驾的金根车上,直到进了宫门,都来不及望一眼历史上恢宏万象的长安城。

    从雒阳德阳殿到长安未央宫,殿宇的形制并无太大差异,一样的高台阔宇、斗拱飞檐,礼仪也并无不同。

    一样的跪、拜,再跪、再拜,司礼官当堂宣读了拜他为太尉的新诏书,荀柔方才在三公的位置上只看见俩就已有心理准备,此时也只是机械的进行了跪拜,叩谢天恩的所有环节,然后起身,准备向天子引荐一下曹老板。

    当然,刘辩虽然不认识曹老板,但多少还是听说过,只是在这种大朝会环节,专门出列拜见,代表的是特殊的政治意义,表明在天子面前正式挂名,不再属于普通群臣之列。

    这也是之前商量好的,曹兄想伸张武威,关中显然不是用武之地,所以意思意思讨论过后,曹老板表示自己当过济南太守,对故地很有感情,并愿与同属青州的乐安太守互相守望,荡平贼寇。

    不过荀柔很大方,直接上一个州,并且提了两个选择,冀州与兖州。

    这两者,前者被袁绍非法占取,后者属于刘岱,此人虽属汉室宗亲,却参加了袁绍的□□联盟,这两个州都临近济南,也不妨碍曹操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历史上的荀令君是否为曹操出过驱虎吞狼之计尚存在疑点,不过这个时间线上,堂兄的主意显然有同样的味道。

    明确地方豪强大族已是大汉统一,国家安平的最重要威胁后,堂兄展现出非比寻常的战斗力。

    战争的胜负不是重点,出生宦官的曹操与士族们天然存在着对立,尤其是如今想要立定根基,需要得到朝廷持续支持的现在。

    无论原本愿不愿意,曹操都要被支着与中原盘曲深固的豪族进行斗争,并且在战争中将这些豪族一点点消磨。

    这是当曹操答应荀彧的求助,选择朝廷而非好友袁绍时已经走定的方向。从这点来看,此时的曹操,的确仍是大汉忠臣。

    最后曹操选择了兖州,并没有一上来就和青梅大小姐磕上,这个结果并未出乎意料。

    已被诸侯占据的兖州,被他送出去,想来朝堂上也不会遇到太大阻碍。

    不过荀柔准备好的套话还没出口,御座上的少年天子就给他放了一个大雷。

    他要封荀柔为颍川王,将颍川作为封国赏赐给他!

    “……”

    所有公卿百官的目光,微妙的聚焦在自己身上聚集,荀柔迅速明白王允急招韩遂马腾入京的原因。

    他听见自己的额头重重磕在冰凉的青砖上。

    “高祖皇帝有言,非刘姓而称王者,天下共击之,臣岂敢冒此大不韪之事,实不敢奉命诚感陛下殊恩,臣必当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复克中原,蹈死不怨。”

    按惯例,顶好能磕出一头血,再来个泪流满面,但这未免太肉麻了,他实在做不出,只好一头磕下去,无论如何再不起来,以表示自己辞让的决心,直到天子不再继续纠缠这个话题为止。

    经历了这一出,接下来的大朝会就显得有些寡淡,荀柔推荐曹操出任兖州牧的提案飞快通过,剩下都是自己人升职任命走正常途径足以,不必特别在此时出来现眼。

    天气炎热,大臣们显然没心思再议政务,于是无事退朝,各自散去,荀柔再次被天子唤住,留了下来。

    “先生为何不愿接受封国?”

    两人转移到偏殿,殿角铜鉴中的冰山终于展现出效用,带来幽幽的凉意,桌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与糕点,宫女悄然而入点起香丸,让宫中特有的甜软而馥郁的浓香,随着宫女把扇,汇入习习凉风之中。

    “是因为担心物议吗?”刘辩在宫女的服侍下取了冠冕,换了常服,坐到他身边。

    “陛下可知,为何有此钧命?”柔软的丝绸席垫,浓厚香气,让行军七日的身体很容易沉下去就拔不起来,荀柔吐出一口气,转过身来与刘辩对面,打起精神耐心的从西周分封、东周战乱讲到前汉的吴楚七国之乱。

    “封国之内,自成朝廷,工农盐铁甚至钱帛,再不受朝廷约束,东周天子依然是天子,至于穷困之际,要向各国乞讨才能完成婚嫁与葬礼,故此例不能开,不仅是外姓,就是汉室宗亲,臣也希望陛下再不要封王,以此避免再现前汉之乱,甚至可能出现春秋战国,九州分裂之相。”

    “太傅一心为朕,朕、”刘辩抓紧他的袖口,“朕却无以为报。”

    “陛下与臣信任,便足以。”荀柔垂下眼帘,避开天子感动得泪光闪闪的眼睛,良心再次隐隐作痛。

    “朕自然信任太傅。”刘辩偷偷打量着清隽修皙,皎如明珠的年轻太傅,却没能从他谦雅温和的神情中探知更多,“太傅为朕亲身涉险,朕岂能不明,太傅当初如何诛杀董卓,朕十分好奇,不知能否为朕解惑”

    由于天子一直问话,等到荀柔将表奏贾诩吕布张绣等人的请求说完,宫女们已经进屋来点灯了。

    “天时已晚,长安城也宵禁了,太傅不如在宫中休息一晚,也免去奔波。”刘辩提议。

    那怎么行,他这都耽搁一天了。

    “不敢劳烦陛下,臣往尚书台讨要一封就是,臣父年迈,臣不能侍奉身旁,已是不孝,今日已归,岂有再不回家的道理。”

    从尚书台讨要一份说明很容易,耿直的尚书令袁涣今日值班,抬手就写了一封,对王允引入凉州叛军一事表示愤慨,并吐槽了迁都以后发生的一二三件乱七八糟的事情,显然积怨已久。

    荀柔听出长安城中各种不安定,也同样听出这位正直果敢、才能突出的优秀人才,不太能胜任当前政治环境下的尚书令一职。

    处理事务足够,但人际关系上,就差了一点。

    但堂兄还被他压在陈仓,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也就只能在辛苦袁令君一段时间。

    这还不算问题,接下来他得尽快凑齐至少一百个文书、计算、律法方面的刀笔吏送去陈仓,再凑齐一套看得过去的太尉府班子。

    于是,好言安抚了袁令君一番,荀柔一边翻搅脑浆寻找人才,一边往走出宫门。

    宫门外停着马车,数名仆从执火等候,车旁立着一个少年青帻束发,眉目秀美,宛如故人。

    “阿平。”荀柔一笑,“你父亲遣你来?”

    “叔翁。”少年荀缉拱手以礼。

    这时车上之人从容而下,眉目沉敛,鬓发玄墨,与他相对而立。

    “公达!”不等荀攸行礼,荀柔当即张开双臂,上前一步,给他大侄子一个热情的见面拥抱。

    元宝小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