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陪我们到老的往往不是孩子
庄子上有个女的,为了生儿子,生了七胎,孩子有给人的,有半路想办法查出来是女孩流产的,据说最后一胎,根据反映大家都以为是一个女孩,到私人诊所流产时,医生告诉她这次如果再清宫,有可能以后再也怀不上,她只能心酸地留下。
那段日子,婆婆和丈夫对她很不好,用最恶劣的语言和行动鞭策她,婆婆还鼓动丈夫跟她离婚,再娶一个年轻好看的未婚女性给她的丈夫。
那段日子,她过得生不如死,如果不是大女儿陪着她,她估计早就结束生命。
有时,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很庆幸的是,最后一胎她生了一个男娃,当婆婆与老公听说了,开心地放了鞭炮,对她态度当时就来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公公更是直接和夸张,怕她骗人,亲自掀开裹的小被子,检查是不是男孩。
仿佛以前的种种就是一个错觉,一场噩梦。
要知道她生的那天,婆婆都不愿意进产房,当然是她结婚的房子,不是在医院。农村女人生孩子因为营养不是特别好,孩子比较小,一般都是在家里自己生。
多的是找有经验的女人帮忙,大多是两手扶着农村的土炕檐,像拉巴巴一样,站着生。
不是她们不想到医院,而是她们花不起那个钱。有时,有病也是扛着,实在扛不住,没办法才去医院。
他们的钱来之不易,是用汗水一滴一滴,一分一分换来的,是供孩子上学用的。他们自己面朝黄天,背朝土,一辈子在土里刨着吃,苦了一一辈子,再也不想自己的娃们同他们一样与土地为伴,苦一生。他们渴望孩子能走出去,闯一片天地。
走出去,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他们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大太阳下面,流着汗,辛苦地劳作。
孩子们也一样,许多从小就比较懂事,回家不是帮着烧火,就是喂鸡喂羊喂猪,或者是到黄河边挑水。
小小年纪就开始干活,不过那时的孩子没有手机,没有玩具,往往是几个石 子, 一盒火柴,几根骨头,一根绳子就可以玩得不亦乐乎,那些充满智慧的游戏如今已悄悄退出历史的舞台,让人十分遗憾。
它们灿烂的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光大。
孩子放学后,往往是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一起去渠边拔猪草,到黄河岸边抬水,或者一起去做作业。
这个时候的他们不懂什么是抑郁症,什么是网恋,除了生活就是学习和劳作。那些干不完的活占了他们童年大部分的时间。
他们没有怨言,一天嘻嘻哈哈埋头苦干,只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
暑假,是孩子们最忙的时候,刚刚放学就去麦地里帮大人们割麦子,拔草。
收割完庄稼,就是晾晒,碾麦,打场,捡草,拉一年填坑的,接着就是拿上一书到瓜地里守瓜,或者是帮家长们晚上铲菜,白天卖菜
他们太多的时候,就像一只小陀螺 ,不停地劳碌,为了生活而辛苦地劳作。
他们不像城市的孩子,随时有可能因为没钱而辍学。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一个家庭没有男人,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暂且抛开所有世俗的观念,有些活必须靠男人才能完成。
就说农村的架子车,拉麦子的时候,若是方向掌握不好就会翻车,非常的危险。
晚上地里浇水,黑乎乎地看不清,那个女人不害怕?不害怕那是骗人的。
从田里扛一百斤左右的玉米袋子或是小麦捆,女人是背不动的。
不是说农村的思想腐化,观念陈旧,而是农村跟城市不一样,许多都是体力活,没有男的寸步难行,就是求别人帮忙,一次可以,不能次次求人。
再说,如果农村一户有两个女孩,女孩出嫁之后,父母就无人赡养。农村没有过多的经济收入,不像城市,还可以有低保,有救济,给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若是哪一天动不了,就意味着,没有生活来源,面临饥饿状态,他们不像城里有养老保险。
许多老人,老的时候,特别难活,常常靠村邻们的救济过日子。农村人最是朴实,实在是他们的本质,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
常常邻里互助,不像城市的人对门也不互相认识。
在农村来说,养儿就是防老。现在都养一两个孩子,有时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去,又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帮助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们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是最现实的,尽管有些愚昧,可以理解。
当然生儿生女都一样,若是不孝顺,生儿子也是一个枉然。若是孝顺, 生啥不一样。总而言之,生什么都行,要把成才的生下,才算是完美人生。
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偶然,养儿防老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有它存在的原因和道理。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生养孩子无非就是希望在自己老了的时候,孩子能给自己一点“经济的支撑”,能给自己多一点“陪伴”,不会让自己孤单,当自己身体不好的时候,希望子女能给自己一点“陪伴”。
但他们从未想过,时代在发展,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一直留在农村。我们更多的人群,会选择背井离乡去打工,隔得天高地远,最多也就是一年才回家一趟,而孩子们每回一趟家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成本,有些家庭是很难承受的。
说难听一点,在他乡打工的人,许多人想要留下来,照顾故乡的老人,但这一点既不可行,也不现实。说实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辛苦地拼搏,不可能长时间请假照顾父母。
在体制内还可以,好请假。若是在企业,那就不一样,上一天,有一天的工资,不上,就没有工资,有可能会因长时间请假而失去工作。
如果是底层还是有点可能留下来的,但也不要指望他们有多少钱去支撑老人的生活。
孩子越有出息,越有能力,将来离老人会越远,这就是现实!
其实,陪我们到老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