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抬礼(一)
清晨,喜鹊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水川镇蒋家湾丁庄,早起的人们在喜悦里,全向丁晓霏家奔去,今天是丁晓霏“抬礼”的日子。
我国许多地方因地域、文化等不同,风俗也不相同,有些地方相当讲究。这些婚俗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让双方的婚姻更加幸福。
现在城里人结婚,大多男方和女方在婚礼当天同时待客。但在当时的农村则不同。女方在婚礼的前一天待客,叫”抬礼”,也叫“添箱”,意思是亲朋好友和乡邻一起给新娘子添点嫁妆,闹喜庆,也让未婚男女沾沾新娘子的光,早日找到心上人。“抬礼”当天,许多未婚男女都来凑热闹,主要是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如果男方家距离女方家较远,男方就要在这一天先把新娘子接回家,第二天再举行婚礼。
院子里的人们笑着,聊着,吃着,不亦乐乎。他们谈论着未来的新娘与新郎,恨不能扒出她们所有的隐私,在哪儿上班,怎么认识的,彩礼是多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等。
小孩子们跑着、闹着、嬉戏着,伸出双手,时不时跟丁晓霏要“面豆豆”。
“面豆豆”黄河古道上北方农村女子出嫁前在娘家制作的。只是水川人更为讲究,其做法:一是取上等面粉,用提前预留好,用温水软化的酵头子和面、发酵;二是第二天用和好的发面掺上鸡蛋、香油等揉好后,切成蚕豆粒大小的颗粒;三是用小麦麸皮炒,火候要求很高,白而不焦,吃起来又香又酥,是大人小孩子的最爱。结婚当天,会的许多人前来跟新娘要“面豆豆”品尝。
“抬礼”这一天,男方要来女方家,也就是娶亲,这一天颇为讲究。那可不是那么容易过关的。
娶亲的人员远远的还未到女方家门口,女方家的“小侦探”们就提前回来报讯,把女方家的大门拴起来或锁住,叫“堵门”。不让男方轻易进入,其实,就是让喜事更加热闹一点。
到门口时,女方家提前选好代表,问来的客人,”外面是干啥的?”
男方一般会回答:“招财进宝的!”
女方:“进的什么宝,招的什么财?”
这时,男方一边回答,一边往门里塞红包。一定要准备一些红包贿赂女方堵门的人,除红包外还有糖果,大枣等,哄小孩子的吃食。
男方给红包不能给的太爽快,若太爽快,更不好进。既然是热闹,就要好好闹一闹,只要不耽误“吉时”,随便闹,堵门的人不让进,进门口的人就得继续给,否则进不了门,所以,这娶亲的人就得圆滑,懂得装傻充愣,看时机,挤开门进入。进门时,鸣炮。
看着放炮的子墨,丁晓霏有一点点的难过,在她人生最重要的日子,好友一一却缺席了。
按照当地的习俗,进门之后,女方必须“热情相迎”,把男方娶亲携带的礼品一一接过来,表面上是客套,实际上是“圈套”。因为这礼品一会“抬礼”时必用,若是男方到时候没有礼品,只好拿红包来赎回。
进门的礼品有:一是四色礼,即烟、酒、茶、糖;二是女方的两套衣服,从头到脚,包括化妆品,全是双数,讲究好事成双:三是两副(每副12个)船馍到女方家,它象征着相遇不易,希望男女青年结婚成家以后能够同舟共济,风雨共担,也蕴含着长辈们对年轻人的期望和美好祝福。四是离娘肉,提前要从中间割开,便必须连住那么一点点,方便用时一刀就断。五是拔酒瓶用的红包,以吉祥数字为主,红包的大小提前协商好,一般由新娘的兄弟姊妹拔。六是若是男方家较远,宴席后娶新娘,一定要带娶亲用的“娶衣”。“娶衣”必须大红色,表示喜庆。
进门后,先招待男方吃长面,表示常来常往。长面是水川的一种美食,现在成了网红。吃完长面之后,就是拔酒瓶,开宴席。
宴席之上,新郎要给女方这面的人敬酒,一般由女方的至亲携带新郎,敬酒时,一边给新郎介绍女方亲戚,一边发糖。反之,新娘也要给男方“抬礼”的人敬酒,这时,男方来客必须给新娘子红包,叫认亲。若是提前没有准备好,会被人嘲笑。敬酒时大家都送上美好的祝福。
宴席之后不久,新娘就该出门上车。上车前,男方要给女方穿鞋,一般鞋子是被新娘的小姐妹藏起来,如果新郎找不到,只能拿红包来赎回。
现在花样更多,有猜谜语的,做动作的,百花齐放。
新娘出门前,按照事先阴阳先生算好的属相,有些属相的人需要自行回避,是为了双方以后的人生更加顺心,少一点波折。
男方接亲的人和女方送亲的人,一般是单娶双送。按照规矩,娶亲奶,娶亲爷,送亲奶,送亲爷,龙马娃,这些人都是有属相规定的,不是谁都可以的。
新娘出门前,要胸揣镜子、干粮、跨火盆,并在火盆里摸硬币,硬币不能摸完,硬币代表一个人的财运,必须留一些给家里人,否则把自家财运都带到了男方家,是不行的。跨火之举则有远离不祥 、兴旺蓬勃的象征,希望生活像火一样越来越旺,并且希冀用火烧去一切晦气。
新娘娶回去之后,先在新房休息。那时,流行闹新房。第二天上午再举行结婚仪式。
结婚时,新娘的父母不到场,不像现要双方父母均参加婚礼。
婚后三天,新娘要“回门”,也叫双回门。回门必须夫妻二人一起回娘家,寓意着成双成对。
婚后一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俗语叫“住对月”,要给婆家的至亲送上鞋垫或枕头套等礼物,表示新娘的手艺高超,持家有道等。现在的女子不要求缝缝补补,做衣服,衣服全是成品,那时就不一样了,女子不会做衣服,做鞋,会被人看不起。
“住对月”,现今已没有了,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这一做法已经不太现实。